【病例】颜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CT影像表现
【临床资料】
女,79岁,左侧额颞部皮肤肿块并破溃5个月余。查体见左侧额颗部皮肤肿物,约5.0cm×6.0cm,近端到左侧眉弓内侧,上界及远中界离发际约4cm,下界达左侧上眼睑,眉弓形态破坏,左侧上眼睑发红;肿物质较硬,边界不清,呈菜花状。基底部固定,浸润生长,不活动,无明显触痛,皮温不高,肿物表面可见大面积表皮脱落,肿物表面凹凸不平。
图1左侧额颞部鳞状细胞癌
A~B. CT平扫横断面;C~D. CT增强横断面;E. MPR冠状面重建;F.病理(HE×100)
【影像学表现】
左侧额颞部皮肤可见一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局部明显突出于皮肤,病灶约4.6cm×1.8cm×5.0cm,平扫时ct值约44HU(图1A、B),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CT值约100HU左右(图1C、D);肿块向皮下脂肪层浸润,致皮下脂肪层密度增高(图1E)。
【手术所见】
肿物13cm×6.5cm×2.5cm,呈结节状,突出于皮肤表面,中心溃疡6.5cm×5.5cm×1.8cm。左侧额部病变深达骨膜上,完整切除病变组织。
【病理】
癌细胞排列成巢状或团块状,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癌细胞核大,卵圆形或短梭形,胞浆红染,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及癌珠形成。癌组织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左侧额颞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四侧及基底切缘未见癌残留(图1F)。
【分析与讨论】
皮肤恶性肿瘤是一种累及表皮、皮肤附属器或黑色素细胞等成分的疾病。在日照丰富的国家,皮肤癌的患病率极高,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basalcell carcinoma, 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和皮肤黑 色素瘤(CMM)三大类。我国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以西北地区最高,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均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多发生在面部、颈部等长期暴露部位的皮肤,目前认为与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密切相关。其中颞面部约占70%~80%,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以眶周(眼睑、内外眦、眶下区)和鼻部最常见,其次为颊部、耳廓、颞部和额部,颏部和唇部少见。
皮肤癌恶性程度低,发展缓慢,病史较长,是预后较好的一类恶性肿瘤。该病典型临床早期表现为浸润性硬斑,以后可为斑块、结节或疣状损害,质地坚实,损害迅速增大,表面呈菜花状增生,或中央破溃形成溃疡,基底部有浸润,边界不清,触之有坚实感。肿瘤周围组织往往充血,边缘呈污秽暗黄红色。溃疡在组织病理上表现为明显的炎症反应,炎性细胞的出现说明组织对癌细胞反应强烈,产生抵抗和防御。随着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由高到低,炎症反应也由明显到无。
皮肤癌位置表浅,根据肉眼所见或病理活检一般均可获得确切的诊断,一般不需要局部的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常是了解深部侵犯的程度及远处转移情况。皮肤癌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早期仅表现为局部皮肤增厚,随肿瘤增长可形成突出皮肤表现的肿块,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最后诊断需结合病理。
【鉴别诊断】
皮肤癌位置表浅,根据肉眼所见及病理活检一般可获得确切的定性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与良性的肉芽肿性病变鉴别,炎性肉芽肿性病变一般范围较弥漫,波及邻近皮肤及皮下组织致皮下组织界线模糊,另外,需结合临床病史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