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阅读提示
“战国四公子”·阅读提示
“战国四公子”指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和魏国信陵君。
一说到这四公子,我们马上想到贾谊《过秦论》中的评价:“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整体上来说,他们都具有以上特点,但落实到具体人物,却未必个个如此。
比如“明智”,平原君与春申君就没做到。平原君贪图于冯亭说的上党之利而与秦为敌,最后遗下长平之难与邯郸之围,春申君为保相印与江东之封听取李园建议最后棘门被杀——这都是不“明智”的,是所谓的“利令智昏”。
比如“忠信”,孟尝君就没有做到。他为保自己地位,竟与秦相穰侯勾结,建议穰侯“劝秦伐齐”,为魏昭王相后竟“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要知道,孟尝君可是齐王室成员,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
比如“宽厚而爱人”,孟尝君就没有做到。他过赵时因为赵人笑他非如想象中的“魁然”而是“眇小丈夫”,他一怒之下,“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何“宽厚而爱人”之有?
比如“尊贤而重士”,平原君就没做到。他对信陵君与毛公、薛公交游颇为不满,以为“妄从博徒卖浆者游”,而正因他轻视博徒卖浆者,他门下的客人“半去平原君归公子”,信陵君以此认清他养士的真实目的:“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他的“尊贤而重士”是做给别人看的。
因而,贾谊评价的这几个方面,只是大体而言,并非个个如此,这是我们阅读时要注意的。
同时,我们也能发现,以上所指不足之处,少了信陵君。信陵君,某种意义上是太史公最偏爱的人,他做到了这几个方面。结交侯生、毛公、薛公,是真正的“尊贤而重士”却免了孟尝君的“暴桀子弟”;窃符救赵,是真的能“急人之困”,不似孟尝君在魏齐投靠时因犹豫而致魏齐自杀;听取毛、薛二公“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徒以有魏也”建议立回魏国,是真的以“忠信”为本;而夺晋鄙军时因可能要“椎杀晋鄙”而“公子泣”,是真的“仁而爱人”。于是明代茅坤就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说太史公得意文。”然而太史公如此偏爱的人,却因魏王的猜忌以“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来避嫌疑最终“病酒而卒”,徒留一声悲叹!
读“战国四公子”传记,我们除把握他们共有的品性之外,对他们各自的长处与不足的了解也很重要,它让我们打破“二元论”全面而立体地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