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机制是?
发病机制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曾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学说.
1960 年以前。发现此类病人抗动脉抗体(AAA)阳性率比较高。由于现代免疫学研究的进展,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的关系受到重视。国内外文献道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用免疫学检查方法,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抗动脉脉抗体阳性率达4.3%~56.0%。广州市等对5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发现病人免疫球蛋白M(IgM)较正常人升高、认为是免疫复合物而致病。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免疫学研究表明y-球蛋白、免度球蛋白(1gm)免疫复合物增高,并用免疫荧光技术和电子显微察,发现病变血管壁有免疫复合物斑块状沉积,同时 T细胞及T 抑制细胞降低,b细胞升高、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河南省等应用E玫瑰花结试验测定2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E玫瑰花结形成率低于正常人,表明病人T细胞功能低下。当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好转,病人E玫瑰花结形成率升高,而提高了T 细胞免疫功能。
1980年以来,我国学者们,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免疫反应进行深入研究。综合研究结果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活动期体液免疫功能亢进;IgG、IgA、IgM、CIC 和 AAA 阳性率明显增高;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功能下降,T细胞亚群百分率减少,尤其是 T8(抑制细胞)减少更为明显,从而使 T4/T8比例失调,不能维持机体免疫反应的平衡。同时还有免疫病理学变化,并发现免疫反应与临床辨证论治有关。这些免疫反应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临床和实验研究,提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机是烟草作为半抗原或抗原进入机体后,使易感者产生相应的抗体。二者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IC),沉积在血管壁上,内皮细胞受到损伤,使前列腺环素(PGl2)合成减少,并激活补体系统,引起血小板聚集增强,血栓素B2增多。炎性细胞在吞噬清除IC的同时,也损伤了自体的动脉组织,导致隐蔽抗原暴露和变性抗原产生,进一步产生相应的 AAA,所形成的IC沉积于血管壁上,加重血管壁的损害。在免疫性血管炎症的基础上发生血管痉挛、狭窄、血栓形成和闭塞,最终导致闭塞性血管炎的发生。
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原理上,中医学认为与脏腑、经络及营卫气血有密切关系。《诸病源候论》载∶"疽者,五脏不调所生也……若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阳不和,则五脏不调,营卫虚寒,媵腠理则开,寒客经络之间,经络为寒所折,则营卫稽留于脉……营血得寒则涩而不行,卫气从之与寒相搏,亦塞遏不通……故积聚成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中医学认为,人体气血运行周流不息,"血脉营卫,周流不休","如环无端","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如情志不舒、饮食失节、劳伤虚损和禀赋素虚等可使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心、脾、肾、肝的亏虚,而导致经络、气血功能紊乱,这种机体内部矛盾发展,是发病的内因,在发病学上起主导作用。但也不应忽视寒冻、吸烟和外伤等外在不良刺激对机体内部影响,这些外在因素可促使机体内部矛盾激化,当机体抗病能力降低时,才能引起发病。
脉管疏通汤可以调理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