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足球界再也产生不了马拉多纳那样伟大的球王?
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位年届80的老人。他叫埃德森·阿兰特斯·多·纳西门托(Edson Arantes do Nascimento),当然他还有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字,球王贝利。而他那位 “伟大的朋友”也不是别人,正是另一位被世界球迷公认的球王——迭戈·马拉多纳。
2020年11月25日中午12时许,刚刚过完60岁生日的马拉多纳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位自称拥有“上帝之手”的阿根廷球星抵达了天堂,而在可见的未来,人间再也无法找到继任他“球王”宝座的球星。
01////
“民选”球王
贝利和马拉多纳的“球王”之名是得到权威机构认证的。
2000年,国际足联决定通过公开投票选出国际足联世纪最佳球员,该奖项由他们的官方网站、官方杂志和大陪审团投票决定。在网络投票环节中,马拉多纳以53.6%的得票率胜出,而贝利则获得18.53%的选票。
但对于这一结果,许多观察家并不满意。他们抱怨投票的互联网性质,意味着看过马拉多纳踢球的年轻球迷会远远多于贝利,而这对后者不公平。
面对批评,国际足联决定增加第二轮投票,还任命了一个由足球记者、官员和教练组成的“足球大家庭”委员会,这一次,贝利终于以72.75%的得票率获奖。
在马拉多纳去世后,世间公认的球王只剩下巴西球星贝利 图片:AFP
由于这一结果不能否认此前网络投票的结果,国际足联最终决定将“世纪最佳球员”的奖项同时颁给了贝利和马拉多纳,这也是两位巨星都被称为“球王”的原因。
由于贝利获奖的主因是得到了足球圈内专业人士的首肯,马拉多纳则是由球迷通过网络投票选出的“世纪最佳”,因此贝利又被许多人认为是官方“钦定”球王,而马拉多纳则是“民选”球王。
专家与行业从业人士选择贝利有很多理由,比如贝利三次捧起过世界杯,职业生涯进过1283个球,世界杯14场比赛收获12球10助攻的“恐怖数据”等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贝利催生了足球比赛规则的革新。
在贝利活跃的上世纪50-60年代,并没有现在的红黄牌惩罚机制和换人制度,这意味着防守球员可以肆无忌惮地对持球进攻队员发动凶猛的铲抢。传说贝利曾在一场比赛中晃过多名球员最后被后卫粗野放倒受伤,而由于没有换人制度,贝利就只能拖着伤腿坚持到比赛结束。
很显然,这样的情形不仅不利于进攻球员的发挥,还会造成大量的伤病,甚至威胁球员的职业生涯。于是为避免贝利这样的巨星过早退役,国际足联在1965年实行换人制度,又在1970年世界杯上正式推出红黄牌的惩罚机制。
与贝利相比,马拉多纳世界杯进球数和职业生涯进球数都要少,他也没有直接促使国际足联修改比赛规则,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各方面数据与贝利相差较大的马拉多纳会成为大部分球迷心中的球王?仅仅是因为人们看马拉多纳的比赛更多吗?
02////
独一无二的技术特点
最能体现马拉多纳技术特点的是,198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队对阵英格兰队时,他那个著名的“连过五人”进球。
当时马拉多纳在中圈附近接球,在英格兰队两名队员的干扰下控制住皮球,随后开始长途奔袭,一路上减速、变向、再加速,又闪过了三名防守队员的封堵,最后面对出击的门将轻巧的一拨,赶在身后后卫的铲抢之前把球送进了空门。
如果只是连过五人,后来做到的人还有太多。但马拉多纳这个球的难度在于,他生活在对犯规更为宽松的时代,面对的也是更为凶悍的后卫。事实上在接球时的两个摆脱动作里,英格兰队不仅贴身逼抢,手上还有拉拽动作;然而在高强度压迫下,马拉多纳却展示出了超强的身体素质。防守队员第一下撞不倒他,第二下就已经追不上了。
这也正是马拉多纳式奔袭的特点:快速、简练、强力,犹如一辆小型坦克一般,能从本方禁区发起攻势,一路强行推进,闪电般杀进对方禁区。
进一步分析,此球的厉害之处还在于他处理球的方式。虽然也是连续过人,但马拉多纳选择的方式绝不花哨:停、拨、踩、拉,几个技术动作都是基本功。但就是这并不华丽的基本技巧在持球推进时反而会显得特别有效,因为节省了技术动作,奔跑速率就会相应提升,给对方后卫造成的冲击力也就越强。
这种简洁高效的进攻方式是马拉多纳的一贯策略。你很少看到他像后来的罗纳尔迪尼奥和如今的内马尔一样,用花蝴蝶般的小技术戏耍对方后卫。马拉多纳处理球的原则始终是效率至上,绝不做一丝一毫的多余动作。
一旦一个球员具备了强悍的身体素质,优秀但不花哨的脚下技术,同时还有能高速推进的爆发力,他在球场上几乎是无敌的。打个比方,作为锋线队员,马拉多纳是梅西和罗纳尔多的结合体,射门时又有后来的巴蒂斯图塔的暴力美学。这样全面的前锋放在现在也是无懈可击的存在。
更恐怖的是,马拉多纳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前锋。他更像是中前场自由人的角色。在进攻选择上他并不拘泥于持球突破;即使是持球突破,其处理方式也不局限于攻门。在1986年世界杯决赛阿根廷队对阵联邦德国队的比赛里,布鲁查加打进的锁定胜局的一球就来自于马拉多纳的直传。1990年世界杯在淘汰赛对阵巴西队时的那个助攻,更是马拉多纳在连过四人后给卡尼吉亚送上的精准输送。
这些经典进球表明,马拉多纳虽然控球技术出类拔群,但其自身的足球价值体系依然是团队足球之上的“个人英雄主义”。他视野开阔,持球时拥有多种进攻选择,是传是突是射让对方无法捉摸。
比如1986年世界杯在对阵阿根廷队之前,英格兰队主教练罗伯森就坦言,自己最害怕的就是马拉多纳,因为,“他可以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决定比赛,我们根本猜不到他会如何行动。”
不过话说回来,世界足球史上从不缺乏有大局观、能送出精确长传的球星。马拉多纳同时代的中场巨星还有哥伦比亚队长巴尔德拉马,比马拉多纳晚一代的1998年法国队夺冠功臣齐达内、与齐达内同时期的葡萄牙人鲁伊·科斯塔,也都拥有出色的大局观和精妙的传球技术。但他们要么缺少马拉多纳强壮的身体,要么缺少马拉多纳高速持球推进的能力。也许切尔西时期的阿扎尔身上具备一些马拉多纳的优点,但阿扎尔又缺乏稳定的状态,转会皇马后,他现在的身体状态也每况愈下。
简言之,从技术特点看,马拉多纳是难得一见的天才。有攻门能力的前锋缺少他组织进攻的能力,有精妙持球推进技术的又没有他强悍的身体素质,有出色大局观的中场又没有他的速度和持球推进能力。
马拉多纳之前,具有他这样综合能力的人大约只有贝利。马拉多纳之后,世界足坛至今也没有出现一个在技术特点上与马拉多纳等量齐观的球员。
03////
一己之力扛着全队前进
虽然在身体素质方面不及马拉多纳,但世人普遍认为,梅西是最接近马拉多纳的当代球星。
16岁正式出道的梅西至今已帮助巴塞罗那获得过10次联赛冠军、4次欧冠冠军;他自己则6次斩获欧洲金靴奖、拥有6座金球奖,还6次荣膺FIFA国际世界足球先生。
然而梅西在阿根廷国家队的表现远不及他在俱乐部的发挥。由他领衔的阿根廷国家队四次杀入大赛决赛却连一座冠军奖杯都没拿到;在世界杯淘汰赛阶段,梅西至今一球未进。在两年前结束的俄罗斯世界杯上,梅西作为队长也仅仅将阿根廷队带到了16强。
对此,马拉多纳多次公开批评梅西,指后者缺乏领导力:
“我非常爱梅西,我也知道外界都希望他能成为一名领袖。但事实已经证明,这完全是浪费时间。他根本做不到。因为他只想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和家人在一起。”
也许有人会觉得马拉多纳的批评有些过于尖刻,但回顾马拉多纳的职业生涯,他确实有资格提出这样的批评。因为马拉多纳自己不仅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领袖,还是可以通过一己之力改变整个队伍气质的球星。
由于队里明星并不算多,1986年当阿根廷队出征世界杯时,很少有人相信他们能够夺冠。马拉多纳后来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当时阿根廷在人们眼中最多只是第七八号种子。
结果后来的事实让挑剔的观察家们咋舌。马拉多纳在世界杯上5球5助攻,带领球队一路击败强敌,最终捧杯。他的队友巴尔达诺后来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对马拉多纳的领导力大加赞赏:
“那时候我们全队每个人在赛前都能睡个好觉。这不只是因为我们知道第二天比赛的时候迭戈会和我们在一起,不只是因为我们都知道他会带来不可思议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我们潜意识里都觉得,就算球队失利,马拉多纳也会扛下大部分责任,而我们只需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马拉多纳的存在会让队友卸下沉重的负担,但就算他没法带来出色的发挥,只要他出场,也会激发起队友的斗志。
11月26日,向马拉多纳表示缅怀的球迷们走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 图片:AFP
1986年世界杯前的美洲区预选赛关键战,阿根廷遭遇秘鲁。那场比赛,客场作战的阿根廷队至少要逼平对手才能直接出线,如果失利,就必须去打附加赛。但偏偏这时候,马拉多纳却膝盖受伤。当时教练组面临艰难选择,如果马拉多纳上场,那么他不仅可能无法给球队带来有效帮助,还可能伤势加重;但如果马拉多纳不上场,那么球队士气和状态都会遭到巨大打击。
思前想后,主教练比拉尔多还是硬着头皮将马拉多纳放在了场上。然而不出所料,拖着伤腿的马拉多纳整场比赛都不在状态。更糟的是,眼看距离比赛结束只剩10分钟,阿根廷还落后一球。
马拉多纳后来回忆说,“我的身体被毁了,我想把球打进球网,但我就是做不到,因为我那该死的右膝不听我使唤。”
但是阿根廷队还是在最后时刻扳平了比分。打入关键进球的是里卡多·加雷卡(Ricardo Gareca)。赛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透露马拉多纳在比赛间隙对他的几句耳语让他燃起了斗志。
“我当时对加雷卡说,这届世界杯将会像今天这样结束:我们会承受巨大痛苦,但最后的最后,我们会赢得一切。”马拉多纳说。
如果说1986年拥有布鲁查加、巴尔达诺、加雷卡的阿根廷队还算是个被低估的队伍,那么四年后,当马拉多纳已过职业生涯的巅峰期,而阿根廷也处于新老更替的阵痛期时,外界已经有充分理由不看好卫冕冠军。
但他率领的阿根廷队还是让怀疑他们的人失望了。阿根廷靠着顽强的防守和马拉多纳的出色发挥,顽强击败巴西、意大利一路闯进决赛。虽然0:1抱憾输给老对手联邦德国队,但马拉多纳的领导力还是让世人惊叹。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带领“二流国家队”杀进世界杯决赛对于马拉多纳来说可能并不算什么太大的传奇。
早在1987年,这位从巴塞罗那转投意甲联赛的阿根廷球星就已经完成了更大的奇迹。他带领的那不勒斯队从一支常年保级的鱼腩弱旅一跃成为联赛劲旅,甚至击败了普拉蒂尼领衔的老牌豪门尤文图斯,夺得有“小世界杯”之称的意甲联赛冠军。两年后,也就是1990年世界杯开赛前的那个赛季,马拉多纳的那不勒斯还复制了奇迹,这次他们战胜的对手不只有如日中天的AC米兰“荷兰三剑客”,还有国际米兰的“德国三驾马车”。
如今那不勒斯球队荣誉室内唯二的两座联赛冠军和唯一一座洲际赛事冠军——欧洲联盟杯,都是马拉多纳带队时所得。这也不难理解那不勒斯人会把马拉多纳奉为城市英雄。
当地时间11月26日,那不勒斯市民为马拉多纳举行悼念活动 图片:AFP
在马拉多纳病逝的消息传来后,那不勒斯市民自发来到街头悼念马拉多纳,那不勒斯队主席则宣布,自家主场更名为马拉多纳球场。毫不夸张的说,马拉多纳已经成了这座意大利南方城市的精神图腾。
04////
世上再无新球王
贝利、马拉多纳后,到底谁才能登上“球王”宝座?
这个问题自1997年马拉多纳退役至今一直为人热议。有人认为齐达内能够担此重任,有人认为巴西人罗纳尔多才是球王继任;更多的人目前在争吵的是,在“绝代双骄”时代,C罗和梅西谁才是真球王。
但一个略带苦涩的事实是,马拉多纳之后,世界恐怕不会再有球王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理解足球的方式,现在的足球世界已经无法产出新球王。
当地时间11月26日,马拉多纳的家人正护送马拉多纳的遗体去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公墓 图片:AFP
在马拉多纳之前,虽然巨星带队的情况并不少见,但从未有人像他这样拥有如此强劲的统治力。
面对马拉多纳摧枯拉朽式的快速推进,神鬼莫测的突破分球,1982年夺冠后,一度不那么看重防守的意大利足球重启对链式防守的研究,最终由萨基等名帅钻研出了区域联防的新办法。事实上,马拉多纳在意大利踢球的七年就是那里的教练抓耳挠腮、绞尽脑汁的七年。而他们最后得出的办法,是减少单防人员的防守责任,通过对整体阵型的严谨排布用整体化、系统性的防守面对马拉多纳的冲击。
不只是意大利的教练,德国人也在用相似的办法限制马拉多纳,事实上1990年德国人之所以能有惊无险的战胜阿根廷,与更加严密的体系化防守和追求稳健的中场压迫力密切相关。
而更加整体化的防守方式在给巨星制造麻烦的同时自然也催生了整体化的进攻。
齐达内在皇马的成功离不开罗纳尔多的摧城拔寨;罗纳尔多2002年决赛“杀死”德国队的背后是“4R组合”其他成员的鼎力支持,是中后场球员稳健防守的必然结果;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从曼联到皇马再到尤文图斯收获无数荣誉,但荣誉的取得与同样星光熠熠的队友密切相关;矫若游龙的梅西虽然球风飘洒,但那支“无解”巴萨离不开哈维、伊涅斯塔、普约尔等 “黄金一代”的强力驰援。
这是一个体系化的足球时代,球星更像是精美蛋糕上的红樱桃,而不是凭一人之力扛着全队扭转乾坤的球王。
与此同时,商业足球的快速发展也让资源更多倾斜给了豪门俱乐部。“鱼腩之师”那不勒斯当年可以用破纪录的转会费签下马拉多纳,但现在,就算是意甲中游队伍如佛罗伦萨、帕尔马都不可能拿出钱来引进巨星。即便是如切尔西、巴黎圣日耳曼这样的后进“土豪”想要称霸联赛也无法只靠签下一个巨星,他们需要的是一支由巨星组成的强大队伍。
在这个强调整体,用体系化运作来制造新星的时代自然不缺乏球星,但纯粹意义的“球王”也在事实上绝迹。C罗梅西“绝代双骄”的时代固然精彩,但球王不再的世界也不能不令人唏嘘。
马拉多纳去世后,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在西班牙,甚至在中国,人们还在悼念马拉多纳。虽然他的人生充满争议,但他留给世界的那些神迹般的进球和力挽狂澜的传奇还将在这个世界长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