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第一小楷:放大观赏,妙不可言!

▲《乐毅论》局部

《乐毅论》四十四行,王羲之小楷代表作,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被列为第一。下面,我们将该作品精细放大并附解说,供书友们品读之:

展开剩余82%

《乐毅论》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泰初)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传王羲之抄写这篇文章,是书付其子官奴的。有人考证说,官奴是王献之。这一书迹,早在去东晋未远的南朝曾被论及。

陈、隋之际释智永视《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一。据他说:“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

陈天嘉(650—565),人得以献文帝,帝赐始兴王,王作牧境中,即以见示。吾昔闻其妙,今睹其真,阅玩良久,匪朝伊夕。始兴薨后,仍属废帝。废帝既殁,又属余杭公主,公主以帝王所重,恒加宝爱,陈世诸王,皆求不得。及天下一统,四海同文,处处追寻,累载方得。

唐朝初年,《乐毅论》入于内府,曾经褚遂良检校鉴定,认定为真迹。褚氏著录内府所收王羲之书迹,为 《右军书目》,列《乐毅论》为王氏正书第一,并注明“四十四行,书付官奴”。

唐太宗最为宝重的书迹是《兰亭序》与《乐毅论》。唐内府收藏的《乐毅论》,最初摹拓分赐大臣是在贞观年间。

褚遂良《榻本(乐毅论)记》曰:贞观十三年(639)四月九日,命直弘文馆冯承素摹榻,分赐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杨师道六人,“于是在外乃有六本。”武平一《徐氏法书记》载:“至高宗又敕冯承素、诸葛贞榻《乐毅论》及杂帖数本,赐长孙无忌等六人,在外方有。”摹本的传布范围,限於皇亲国戚或近侍大臣而已,世人罕见其貌。

被誉为王羲之“正书第一”的《乐毅论》富传奇气息,记史性与贵族气,可比作楷中兰亭。

来源:书法思考

戈多编辑整理

声明‖图片或内容来源于网络,用于非商业途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书法名家(微信号:art_shufa)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