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了那么多的教育理念,依旧让孩子和自己势如水火?
天寒地冻,最适合窝在家里,喝喝茶、追追剧、吃点零食,安心的养出一身肥肉肉。只是,我还没有来得及品上一口刚冲好的咖啡,闺蜜就来敲门了。
看她满脸愁苦的样子,我就知道,一定是又被她家儿子给气炸了。
闺蜜家儿子今年刚刚16岁,高一。正是青春叛逆期,各种的执拗,各种的反骨,各种的冲动。
偏偏闺蜜也是直脾气,看着儿子的不配合,母子二人动辄就“硬碰硬”上来,势如水火。
果不其然,闺蜜上来就抢过我的杯子,咕嘟咕嘟喝上两口之后,眼圈开始发红:“你说,我也是从淘淘(闺蜜家儿子的小名)还未出生就开始看各种的育儿书籍,虽不算是满腹经纶,但也总能学个皮毛吧!怎么就和淘淘越来越远了呢?”
原来,早餐的时候闺蜜给儿子煮了八宝粥,淘淘看时间有些紧,就说自己不喝了,要直接去上学。闺蜜不让,非要孩子吃早餐后才能去上学。
就这样,两个人又叮叮咣咣的吵上了。
淘淘说妈妈天天翻来覆去、唠唠叨叨就是吃饭吃饭,烦都烦死了。
闺蜜委屈的要死,这大冷的天儿,为了让孩子吃个热乎饭,自己最近减肥明明是不吃粥的,依旧天没亮就起来开始煮粥,怎么就换来孩子如此的不理解呢?
唉,谁家不是一地鸡毛?!
其实,教育孩子,说到底不过是“理解”二字,而“相互理解”尤为重要。而若干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也不过就是“言传身教”罢了。
【身教胜过言传】
试想,家长要求孩子不要熬夜,早点睡觉身体好;可是自己却天天熬到半夜还不睡,孩子怎么可能会有早睡的习惯?
家长要求孩子不要沉迷于手机,可是自己却天天手不离机;孩子怎么可能拒绝的了手机的诱惑?
家长要求孩子今日事今日毕,可是自己却事事拖沓、时时邋遢;孩子怎么可能会不拖延?
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而对孩子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父母。所以孩子的所作所为也多半是以父母作为参照物。
因而,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按自己的要求做,不妨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比如闺蜜与其要求孩子必须吃早餐,不如放下自己的代餐粉,和孩子一起坐下美美的吃顿早餐,安安静静地享受母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家长在自己做不到的前提下要求孩子做到,往往收效甚微,甚至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一个不守承诺、信口开河的人,久而久之就难以在孩子心里树立威信。
【切莫唠叨或一言堂】
闺蜜家的组合也是一言难尽:妈妈习惯于唠唠叨叨,爸爸习惯于一言堂,而孩子会对“唠叨”无动于衷,对“一言堂”阳奉阴违。
闺蜜从小对孩子实行“爱的教育”,说教为主;可是往往说着说着,因为总是那么三言两语,总是那么一些家长里短,就会陷入不断地重复、唠叨的“坑”里出不来了;
闺蜜的先生本是部队转业的干部,又是公司的领头人,还常年出差在外,对他来讲家更像驿站。所以对孩子的交流,往往是言简意赅,但不管对错,也不容孩子去辩是非,只是必须执行就好。
而对于同一件事,闺蜜夫妻二人的观点也往往会大相径庭。
比如孩子考试失利了,闺蜜虽然不会责骂孩子,但会一直念叨着让孩子去找错误的地方,然后还会在一定的时间内翻来覆去的说这件事。而闺蜜的先生,则要么无动于衷,要么火冒三丈怒叱孩子。
渐渐地,孩子就会对妈妈的话置之不理,对爸爸敬而远之。
其实,当亲子间的信任关系遭到破坏,那么父母教育起孩子来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相互理解,信任孩子才是亲子关系的真谛】
想要教育好孩子,向来没有捷径可走。
无关乎家长学习了多少理论,也无关乎家长是否有好的技巧和方法。用心去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才是关键。
用自己的行动和坚持,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而且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与孩子共同成长。
童话大王郑渊洁老师说: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而不是为了管着孩子。作为家长,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你什么都不用说,你就做给他看。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生活,我想这是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爱孩子,作为家长,不妨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作为成人,不妨用引导式的信任,陪伴孩子一路健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