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北镇】北镇庙
矗立山河、永镇北国——北镇庙
北镇庙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城西,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
医巫闾山为五镇山之北镇。
所以该庙宇被称作北镇庙,为五大镇山中保存最完整的镇山庙。自古游闾山者都要先到北镇庙祭拜,故有先祭庙,后游山之说。
北镇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初称“医巫闾山神祠”。金大定四年(1164年)重修后改称“广宁神祠”。元大德二年,加封医巫闾山为贞德广宁王,将神祠扩建后改称“广宁王神祠”,元末被毁。明洪武三年在原址重建,改称“北镇庙”。
现在的北镇庙格局是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弘治八年(1495年)重修扩建的。
北镇庙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09米。在其中轴线规模宏大,殿宇建于“工”字型高台之上,巍峨壮观。
【石牌坊】
明代弘治间建木牌楼一座,清初改为石坊。石坊前1200米处,曾有一座底座1米、高2.5米的香亭一座,入庙祭拜前,在此拈香遥拜,故称“遥参亭”。毁于“文革”期间,无存。石牌坊建成,经雍正、光绪年间的多次修缮,因石质较差,部分风化,1973年3月,被风刮倒。1992年国家拨款20万元,再次修缮。石牌坊高9.7米,宽14.2米。为五门六柱单檐庑殿顶式,仿木构牌楼。石牌坊前后有石狮两对,神态可爱,分别雕成喜怒哀惧四种神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神马殿】
神马殿又称神马门,是古代向马神祈祷,马政事业槽头兴旺之所。又一说是祭典时喂养御马之地。
该殿为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18.5米,进深三间,9.25米。顶覆灰瓦及吻兽,南侧置格扇式门窗。
殿内梁架施以彩绘。殿内两通石碑,东为光绪十八年(1892)之敕修北镇庙碑,西为无字碑。
【钟鼓楼】
钟鼓二楼始建于明代弘治间,后于万历、清康熙、乾隆、光绪各朝多次重修或维修。
御香殿用于贮藏朝廷祭典所用香火和供品、陈放朝廷诏书的庙宇,又称龙亭。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顶覆灰瓦及吻兽。殿前月台下东侧有焚香亭,西侧原置石造日晷(基座犹存)。月台的东西两侧和石阶之下立有清代皇帝的御祭、游山诗文碑14通,气势恢宏,壮观。
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式大木架结构,绿色琉璃瓦,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 殿内北部中央的神坛上供有一尊“北镇山神”, 东西两侧的墙壁上,绘有明代开国元勋32人的画像。此壁画将单独介绍。
更衣殿三间,是祭祖者入大殿朝拜前,更换衣服的地方。
【内香殿】内香殿三间,是存放地方官员祭品和香火的地方。
【寝宫】后殿是山神夫妇的内宅,规模仅次于正殿,殿内有山神夫妇及童男童女塑像。
庙宇东侧建筑:
【广宁行宫遗址】行宫为乾隆年间所建,现在仅存遗址。
【棋盘山】一座小山包,乾隆帝曾经在此下棋,摩崖刻字众多,将单独介绍。
庙宇西侧建筑:
【转运台】
【翠石屏】西北角有一天然巨石,名为 “翠石屏”,石下有一小孔,据说从此孔钻过,可以终生不腰疼。清乾隆皇帝封其为闾山八景之一,并为其题诗作赋。将单独介绍。
【其他庙宇】
庙内还保存有元、明、清三代的石碑56通,其中有元代大德、皇庆、延佑、至顺、至正等年间的祭山、封山碑12通,明代永乐、成化、弘治、正德、隆庆和万历年间的修庙碑16通,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和光绪年间的祭山修庙、游山诗等碑28通,这些石碑具有很高的价值。
庙内还存有大量的碑匾石刻,这些石刻有的出自北镇庙,有的来源于当地其他地方,数量众多、品类繁杂,也是值得细看的地方。
古有五岳、五镇之说,五岳的名气太大,而五镇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北镇庙作为祭祀北镇山的重要场所,历朝历代为帝王将相所重视,多有建设,形成今日之规模。
游历北镇古庙,遥望医巫闾山。晨钟暮鼓,繁华落尽。多少帝王荣耀盛景,如今都趋于平静。
来北镇庙,感叹历史,感悟文化。
(本人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如果你喜欢文物古迹,喜欢旅游,就订阅关注吧,如果觉得好,就推荐给你的朋友,大家的支持,是创作的源源动力。
注明:本人作品中的照片,如果作为网友个人使用,免费,但请标明出处;如果作为官方或者商业使用,请联系,并且支付费用,提供原片,谢谢,敬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