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枪吴守训1】17岁少年捡到汉阳造,打鸟练成神枪,5枪命中5个碉堡射孔

神枪吴守训1

作者:朱炳东
吴守训1913年出生在河南睢县长岗镇大徐楼村,世代务农。其父吴焕亭仗义敢言,为人大方,在乡里颇有威信。吴守训耳闻目睹,有乃父风格。
吴焕亭虽是农家,却有见识。见吴守训聪明,咬牙供吴守训读书。吴焕亭后罹大病,家道中落,吴守训只得回家务农。吴焕亭康复后,过一阵,家里经济条件好转,又送吴守训继续读书。
吴守训成长的年代,风云激荡,战乱频仍,军阀混战,土匪遍地。河南四战之地,战祸连连。中原大战后,17岁少年吴守训意外地捡到溃兵丢弃的两支新的汉阳造步枪,还有近千发子弹。这让喜欢打鸟的吴守训大为惊喜。他丢下火枪,拿起汉阳造,有空就实弹射击,又细心琢磨,射击准头一日比一日好。
吴焕亭非常欣喜,那个年代家里有男儿、洋枪,而且枪又打得准,谁敢欺负?吴守训从墙上画圈到野外兔子,树上鸟儿,开枪是八九不离十击中。他捡来子弹也打得差不多了,引得铜匠到他家来收弹壳,打铜盆、铜碗、勺子。
【吴守训故居】
九一八发生时,吴守训正在镇上读书,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对外敌入侵、国土被占大为愤慨。他奋笔写下:驱除倭寇,不当亡国奴!在班里带头报名,到当局那里要求参军,到东北打日军。官员以“等候通知”为名,把他们打发回去了。中学毕业后,吴守训回到家里务农。
【青年吴守训】
大徐楼村一带地处睢、杞、太康等交界处,属于“三不管”地域,土匪猖獗。父亲吴焕亭带着吴守训,联系本村与临近村的年轻人,组织了近百人的保家队,吴守训担任队长。自从有了神枪手任队长的保家队,土匪再没有敢来祸害百姓了。
1936年农历九月,那时候农村里普遍用农历,大城市,八路军、新四军用公历。睢县县府派了一个缉毒官员来长岗镇缉毒,此人只收钱不办事,甚至伙同烟鬼无赖滥抓无辜,敲诈勒索。吴守训耳闻目睹,气愤填膺。一次,他在酒后找到此人,二话不说,挥拳就打,把那个家伙打得鼻青脸肿。逼迫他退出赃款,向冤枉人家磕头赔礼。
县府不问曲直,派队伍来把吴守训捆绑起来,抓进大牢,想以“抗拒缉毒”治罪。吴焕亭变卖家产,把吴守训赎出。从此,吴守训对蒋氏当局失望透顶,开始寻找我军。通过学校的老师,他联系上了组织,加入了抗日民族先锋队。“七七”事变后,由李省三布置,吴守训带人带枪,加入了吴芝圃领导的睢杞抗日游击队。
【吴殿祥(吴芝圃)】
几十年后,睢杞一带老年人还记得这样一首民谣:
吴殿祥(吴芝圃),吴殿祥,拉起队伍打东洋,
吴守训枪法好,日军见他跑不了。
一枪一个毙了命,得了骡子又得粮。
粮食分还老百姓,骡马用来耕地忙,
多打粮食供队伍,打跑日军保家乡、保家乡。
在杞县以南花胡寨反抢粮战斗中,吴芝圃带领大队人马埋伏在村子里面,派时任第二中队副中队长兼三排排长的吴守训,在寨子外面接应打援。那时河南农村为防匪防兵,几乎每个村子都沿村筑起厚厚的围墙,装上大门。
日军被打出寨子时,吴守训正好带人来到寨门外面有百米远一块坟地里,吴守训一枪一个,打死两个日本兵,第三个日军牵着马出来刚要上马,吴守训一枪过去人仰马翻。日军机枪、小炮打过来,压得吴守训他们抬不起头。最终,日军没有抢到粮食,反而把准备驮粮的牲口丢弃了,仓皇逃去。这是1938年5月睢杞沦陷后,吴芝圃带领游击队打响了睢杞太抗战的第一枪。百姓有感而发,编出歌谣传唱。
1938年7月,在游击队攻打杞县贾洼战斗中,敌人据点外有个大碉堡,有五个碗口大的射击孔,敌人机枪扫射,游击队无火炮,进退维谷,死伤相藉。吴守训找到一个射击位置,一枪一个击毙五个敌射手。敌人拉开死人,继续出枪射击。哪个射孔里有枪朝外打,吴守训的子弹就打进去。几番下来敌人竟把五个射孔用砖头塞起来。游击队趁机撤离。
游击队在吴殿祥(后改名吴芝圃)的领导下,战斗在睢杞太,几个月就发展壮大到近千人。接到去西华县杜岗与彭雪枫会师命令后,吴芝圃留下一些坚持的人员,带领大部队踏上了会师的道路。
渡过新黄河(蒋氏炸开花园口后形成)后,吴芝圃率部队驻扎在杞县通许边的邸阁镇,临着新黄河的河堤。这天,部队中午刚吃过饭,一艘日军小汽艇“嘟嘟”地驶来。部队大部是新兵,大多是没出过远门的青年农民,都来看稀罕。日军汽艇上重机枪,对着这些拿枪的人扫射过来,战士见势不妙,卧倒还击。但是新兵枪打得没有准头,日军愈发猖狂,汽艇毫不在乎,驶近岸边。
吴守训拿着盒子枪,也在岸上。他接过别人递给他的一支俄国水连珠步枪,两枪把汽艇上的日军机枪射手、递送子弹托板的副射手击毙。再一枪,击中放在甲板上机舱外的油桶,顿时火光浓烟滚滚。日军汽艇慌忙掉头加速,带着烟火驶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