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辩证论治
我是中医人:李文龙,今天主要给大家讲一下中医的辩证论治和中医思维的总结。
辨证论治呢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了更好的理解辨证论治,我给大家先介绍一下中医中:病、证、症的基本概念。
病呢就是疾病,是致病的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疾病一般都有一定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演变规律,有较固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诊断要点和与相似疾病的鉴别点。比如说:腹痛、感冒、痢疾、肠痛等都是疾病的概念。
证呢就是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由于病机的内涵中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和邪正盛衰变化,故证候能够揭示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中医学将其作为确定治法、处方开药的依据。如风寒感冒、肝阳上亢、心血亏虚、心脉痹阻等,都属证候的概念。
证候呢是反映疾病的阶段性本质,表明了证候的时相性特征。比如说肺痈在不同的病变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出现不同的证候,当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证候反映疾病不同类型的本质,表明了证候的空间性特征‘如感冒病分为风寒、风热、风燥、暑湿等几种类型,它们都可出现在疾病的同一阶段,一般不表示病变发展的时相性。临床辨证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证候的时相性和空间性特征,这个呢就要结合我前面讲的整体性和这个阴阳五行学说综合去理解。
症呢是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等我称为症状,也可以是医生检 査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如舌苔、脉象等我们称为体征。症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依 据,但因其仅是疾病的个别现象,未必能完全反映疾病和证候的本质。同一个症状,可由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其病理机制不尽相同,因此可见于不同的疾病和证候。孤立的症状或休征不能反映疾病或证候的本质,因而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
再往下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辩证论治的基本概念,辩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这部分我分为两个板块给大家去介绍。
第一个板块就是辨证,辩证呢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也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由于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只能反映疾病某一阶段和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所以中医在辨识证候时,要求同时辨明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及其发展变化趋向,也就是辨明疾病从发生到转归的总体病机。
辩证呢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那我给大家再具体讲一下。
辨病因利用病因理论分析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推导出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得出以病因命名的证候,为针对病因治疗提供依据。如病人岀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紧等表现.可判断为风寒邪气为患,证属风寒感冒。病因一旦辨出证候随之确立,治疗也就针对病因处方开药。
辨病位呢是确定病证所在的部位。不同的致病因素侵袭人体不同的部位,引起不同的病证。病变部位不同,致病原因不同,因而证候有别,治疗也就不一样。
辨病性是确定疾病的虚实寒热之性。疾病是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奋起抗邪而引起邪正相搏的结果。邪正之气的盛衰决定着病证的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辨病势是即辨明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疾病一般都有其一定的传变规律。《伤寒论》把外感热病分为六个病期,以六经表示其不同的病期和发展趋势,其传变规律可概括 为:太阳到阳明到少阳到太阴到少阴到厥阴。在辨析疾病之传变中,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全方位考察,将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这个呢我前面的节目也有讲到。
辨明了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及传变规律,则可认清疾病过程中某阶段或某类型的病机特点,从面对疾病、证候作出明确的诊断,为治疔提供依据,治疗呢我们就是论治,那我就继续给大家介绍一下论治。
论治呢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论治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是因证立法:就是依据已经辨明的疾病的证候,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证候是辨证的结果,也是论治的依据。只有确立了疾病的证候,才能针对该证候的性质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
第二是随法选方:也就是因证立法之后,随治法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或措施,并予以处方治疗手段,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
第三是据方施治:即按照处方,对治疗方法予以实施。
辨证与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延续,也是对辨证正确与否的检验。辨证正确,才能立法无讹,疗效自然显著。
接下来呢再给大家讲一下: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就比如说麻疹病在不同的疾病阶段有不同的证,故治疗麻疹病有初起解表透疹,中期清肺热,后期滋养肺阴胃阴等不同的治法。感冒病可因其病因病机和病人体质的不同而出现风寒、风热、风湿、风燥、气虚等不同的证候,因而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辛润解表、益气解衣等相应的治法。
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不同的 病变,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大致相同的“中气下陷”的病理机制,表现为大致相同的证候,故皆可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来治疗。
因此,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讲完这个还要给大家讲一下辩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概念,
辨证与辨病,都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辨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为目的,从而根据证候来确立治法,据法处方以治疗疾病;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辨证与辨病都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区别在于辩证为确立证候,辨病为确诊疾病。
在辨证思维过程中,以证候作为辨析目标反映了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特色。但若只考虑证候的差异,也就是只考虑疾病的阶段性和类型性,不考虑疾病的全过程和全貌,要想认识疾病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必定是困难的,辨证的准确率也必定不会高。反之,若只将疾病诊断清楚,而没有运用辨证思维辨出反映疾病阶段性和类型性本质的证候,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疗。
所以说,如果要提高中医的临床诊治水平,提高辨证的准确率,必须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思路。运用辨病思维来确诊疾病,对某一病的病因、病变规律和转归预后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再运用辨证思维,根据该病当时的临床表现和 检査结果来辨析该病目前处于病变的哪一阶段或是哪一类型,从而确立当时该病的“证候”, 然后根据“证候”来确定治则治法和处方开药。此即通常所说的“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的临床诊治原则。对某些难以确诊的病症,可发挥辨证思维的优势,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出证候,随证施治。
以上啊就是我们今天的辩证论治的内容,结合前面四期节目啊就是我讲的中医的一个基础知识。接下来呢将全面的为大家介绍中医的知识和中医治病的一个知识。大家呢一定要把我前面的这五期节目仔细回顾,这样你慢慢的就会有中医思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