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治疗疑难杂症多获奇效

导读

朱进忠对经方应用得心应手,对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经验丰富,兹将他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朱进忠教授是山西省著名的老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于治疗疑难杂症,对经典著作的研究精细入微,尤其对经方应用得心应手,药少力专,务求精当,常以数钱一方之剂以挽沉疴危疾,在随师临床过程中目睹其应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多获奇效。

兹将他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柴胡桂枝干姜汤系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由柴胡、桂枝、干姜、栝蒌根、黄芩、牡蛎、甘草7味药组成。

原文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此乃邪入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导致三焦决渎功能失常,证属少阳病兼水饮证,方中柴胡、黄芩同用,能和解少阳之邪;栝蒌根、牡蛎并用,能逐饮解结,桂枝、干姜、炙甘草合用,能振奋中阳,温化寒饮。

笔者随师学习多见老师用于以下几种病证,辨证得法,具获良效,供同道参考。

1

案例一·消渴

张某,男,60岁。1998年12月就诊。患者食欲不振,口干不欲饮,胸满胸痛,下肢浮肿,疲乏无力。查尿糖(+++),舌苔白,脉濡缓。证属湿郁不化,诊为消渴,治以理气化湿。

处方:柴胡10g,桂枝10g,干姜3g,黄芩10g,栝蒌根15g,牡蛎10g。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服药10剂后,浮肿消失,查尿糖(—),但仍胸痛彻背、背痛彻胸,疲乏无力,改用疏肝理气通络之药后,诸症悉平。

按语:本病由于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湿郁化热,引起的下肢浮肿、食欲不振、口干不欲饮、胸胁满痛。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天花粉滋阴清热,桂枝、干姜温阳化水。若口渴较甚可加元参15g。

2

案例二·嗳气

王某,女,62岁,就诊于1998年3月。患者嗳气两月余,伴有胃脘痞满,食欲不振,咽干、口干、喉中异物感,头晕目眩,咳嗽,大便干,舌苔白,脉弦缓。辨证分析:弦脉主肝,肝郁化火,肝火循经,上行头目;气血壅盛络脉,见头晕目眩;气郁生痰,痰随气逆,循经上行见喉中异物感。

缓脉主脾虚,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故而嗳气。此乃湿郁不化,治宜理气化湿,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神曲10g、苏叶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3剂后,嗳气愈,恶心,头晕好转。

按语:嗳气出自《丹溪心法》又称“噫”、“噫气”。指气从胃中上逆,气出有声,其声沉长,不似呃逆声急短促,多因脾胃虚弱或胃有痰火食滞等以致气滞中焦,胃失和降所致。

此例主因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致。湿郁不化为本,胃失和降为标,今标本兼治故方中加苏叶宽胸利膈,顺气;加神曲归脾胃经有消谷之长功,因此服而效佳。

3

案例三·口渴

郝某,男,35岁,就诊于1998年6月。患者口干欲饮二三年,伴有食欲不振,咽干,心烦。舌苔白腻,脉弦缓。此湿郁不化,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服法同上,服药3剂后,口干,食欲不振好转,效不更方,继服3剂,诸症痊愈。

按语:口渴,自觉口唇干燥,以阴津亏损,脏腑热盛者多见,此外血虚失濡,水湿、痰饮、瘀血阻滞及脾肾阳气不足,水津不化,津不上承者,亦可导致。今主因水道失于通调,阳气不得宣化,津不上承则渴。

方中用栝蒌根止渴生津,黄芩清上焦之郁热,桂枝、干姜温化水饮,使津液可以上达,牡蛎散结,使水饮得除。

4

案例四·胃脘痞满

张某,男,44岁,就诊于1997年12月。患者胃脘胀满,胸满胸痛,伴口干,身痒如虫窜动,疲乏无力,舌苔白,脉濡缓,方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服药3剂后,胸满胸痛消失,胃脘痞满好转,加神曲10g、苏叶10g,继服3剂,诸症消失。

按语:胃脘痞满又名心下满。《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上腹部胀满,不思饮食的病症,为胃气滞而失和降的表现。《灵枢·平人绝谷》中指进食后,胃内充满而不空虚。

此处的胃脘痞满是由于三焦决渎功能失常,以致脾的升清、胃的降浊功能受到损失,引起的胃脘痞满,水饮留结于中则胸满、胸痛。

注:本文源自《中医药研究》,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