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称他为中国第一战神,一生没有败绩,用七千人打败30万敌军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名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南北朝名将陈庆之,本是一个文官却屡战屡胜,日本称他中国第一战神。
陈庆之出生在中国最不靠谱的南北朝时代的南齐王朝,南朝完全继承了中国魏晋时代所有的缺点,庆之出自庶族,庶族这个阶层又称寒族。在那个没科举的时代,庶族出身,混好了能混成个小地主。要想当官,倒也不是不行,得拿着命上战场拼出个军功来。即便是这样,庶族也难以比拟出生就是高官的士族。
公元525年,与南梁对立的北魏朝中,叛乱不成的元法僧反而在彭州向南梁投降了,这就相当于主动“被招安”。当然,都知道这是因为元法僧叛乱的结果,又打不过北魏朝廷,便想到:被北魏抓了肯定是没好果子吃,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向南梁投降算了。
但是,这却成了陈庆之的机遇。
接受元法僧投降的梁武帝偏偏就封了陈庆之为将军,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源于梁武帝对他的了解,让其与胡龙牙等人前去接应。
从此,陈庆之的武将之路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同年五月,回军后的陈庆之再次领着两千人护送豫章王入徐州。陈庆之第一次领兵是以一位“降官”的身份,而从,这次以后陈庆之正式转变成一位能够让上面放心,真正能率兵打仗的大将军。因其平时爱穿白色袍子,当时有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护送途中,面对魏国的两万士兵,陈庆之一鼓击溃魏军营垒,若非豫章王投降,士气不振,梁也不一定会输。但是,即使在这种局面下,陈庆之依然带领部下全身而退。次年,随元树出征,担任总知军事,接连攻下两座城池,一直到结束俘获七万五千人。
在之后的十五年间,陈庆之先后参与涡阳之战、北伐之战等四十余次战役,接连拿下北魏三十余座城池,横扫洛阳。敢领着两百人就敢深夜袭营,以少胜多更是常态。陈庆之着实是让人惊叹,毕竟,老老实实当了几十年的文官,史料记载他是“射不穿札,马非所便”。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这么个文弱先生率兵打仗,竟然还能当个常胜将军。但是,想想陈庆之的前半生似乎又能理解了。
首先,从陈庆之十八岁被正式授予官职以来,本人就算散尽家财也要招贤纳士。可见,陈庆之绝非一个安于现状、一门心思扑在主书一职上的人。相反,他的心中是有思量、有抱负的,只是因其寒门出生、没任何背景,难免为现状所限制。
其次,在对陈庆之的记载中就有“善抚士兵,能得其死力”。所谓军心不振怎么作战?而陈庆之不仅善于用计,还善于攻心。在涡阳一站中,魏军久攻不下,军粮兵器消耗巨大,在这种局势下士兵军心涣散,但是,却在陈庆之的一番慷慨言辞中打消了退意。
之后,军心大振、誓以死战的大军就如同狼虎之师,最终,赢得这场胜利。
再来就是陈庆之的指挥才能了,两千大军对魏军两万,七千对二十万、对三十万大军,无一不是以少胜多。几十场战役中少有输者,没点本事怎么可能,这在陈庆之前的几十年则完全没有表现出来,或许,是没有机会展现。
当时北方流传的一句话叫做“千军万马避白袍”,指的就是陈庆之的军队,他们统一身穿白色的衣服,这种装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陈庆之出于心理战的考虑,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敌人造成心理作用,总而言之,种种方式下来,陈庆之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果。直到打下北魏的都城洛阳为止,未尝一败。
然而当进入洛阳城后,事情发生了变化,陈庆之所拥立的元颢在进入洛阳城后,可能是被陈庆之这种战绩冲昏了头脑,觉得高枕无忧,开始骄傲自满,认为已经没有危险了,甚至开始排斥陈庆之,想要架空他,而陈庆之向萧衍发出的书函,也被元颢扣下。陈庆之身边的参军马佛念劝他废除元颢在北方自立,但是陈庆之拒绝了,也许是他心中对萧衍还保留着一份忠诚。不过时间已经不允许他再纠结下去,北魏最大的军阀尔朱荣很快率领着大军前来剿灭陈庆之和元颢,数量是多少呢?三十多万。看上去陈庆之妥妥的药丸,但是如果就这样死翘翘了,历史上也就留不下这个名字,这场战役的结局是,陈庆之跟尔朱荣连续打三次,尔朱荣被打的找不到北,最后甚至想要撤军。
7000人对战30万,让30万差点无路可走,这种事情如果不是历史上的真事,谁能相信呢?
然而不幸的是,陈庆之的好运也到此为止了,过了不到一个月,爆发了大规模山洪,陈庆之的军队被大水淹没,只有他一个人化装成和尚逃回了南梁。
可能是因为对陈庆之太过喜爱,或者是陈庆之此举真的为自己挣了很大的面子,萧衍不仅没有怪罪陈庆之,反而给了升了好几级,就这样,陈庆之的后半生,就在地方官的位置上安然去世。
怎么评价陈庆之这个人呢?只能说他的人生实在是过于传奇,一个出身寒门的人有着这么大成就,一定要说的话,可能是运气和实力兼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