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慢的悖论
长期以来,每天挣扎最多的就是所谓“管理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的念头,似乎一直坚守着这些想法就真的能改变什么一样。
但遗憾的是,想法就是想法,与现实有好长的一段差距。更诡异的是,似乎越是想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越容易产生无法遏制的焦虑感,反而更什么都做不好。
总想多做点儿什么,却总是耽误了当下。
比如,想要管理好身体状态,走上跑步机,不过十几分钟,就又想干点儿别的事。想要认真读一本书,刚刚翻开10多页,就又拿起手机。刚准备写点儿东西,头脑就开始出现许多与写作主题无关的纷乱思虑。
似乎一直像猴子屁股着了火,心头无时无刻充斥着各种快、快、快的呐喊,白白浪费许多的精气神。
看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这个俄罗斯的著名学者,一生的时间大概都是以小时、甚至是分钟来记录的。什么时间、干了什么,忠实的、不厌其烦、几十年如一日的记录。不写感想,只写事件、所花费的时间。
因为有了这些记录,我们才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位勤奋又伟大的学者,是怎样用时间的切片,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巨大的学术工程。
世界上一切的成就都是时间的积累,表面上一蹴而就,私底下,十年苦工。
回想这些年来曾经很多的规划,在一开始的设想无不辉煌灿烂,但在一点一点的执行之后,很少有坚持到最后的,可以说基本上没有。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每天干什么几分钟!每一天都干,太难了。即便是每天拍手10下,如果你能坚持1年都会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更别说10年,30年。
但,其实也没有必要气馁,看《和时间做朋友》,连李笑来这样的大咖,在最初制定计划的时候也是以周为单位的,因为他觉得按月或者按年制定计划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随着一周一周计划的完成,他的成长和成就令人无比敬佩。
水滴石穿,这个道理谁都懂,就像我们明白很多很多的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赚钱再快一点儿就好了,孩子成长再快一点儿就好了,车子再快一点儿就好了,学习再快一点儿就好了……
但快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快就一定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太快会不会跌伤了脚?又或者,快着快着就突然觉得没有意思而转向?
有时候,在想,专注安详的做好手头的事情,不去想什么所谓快或者慢,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