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文解字》建筑词看古人的宇宙观及美学意识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语言又是思想观念及文化的载体。《说文解字》所收录的建筑词就充分反映出了古人“时空一体”的宇宙观及讲究对称的美学意识。
一、“时空一体”的宇宙观
现在我们一提到“宇宙”, 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是一个空间概念, 指空间上的广大无边, 包含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 《辞海》中也解释说“宇宙”就是指“天地万物的总称”。由此可知, 现在我们所提到的“宇宙”仅仅是个空间概念。而在古代, “宇宙”是包含了两个方面的信息的, 既是一个空间概念, 又是一个时间概念。是空间和时间的总称。《尸子》中就说:“四方上下曰宇, 往古来今曰宙。”《淮南子·齐俗训》中也说:“往古来今谓之宙, 四方上下谓之宇。”可见, 古人的“宇”是空间概念, “宙”是时间概念。那么, 这样的“时空一体”的宇宙观是怎样形成的, 这种宇宙观与中国古代建筑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 就首先要从探讨“宇宙”二字的本义入手。
《说文解字·宀部》:“宇, 屋边也。”这里屋边即指屋檐, 也可指房屋的大屋顶。由于时代及社会发展的原因, 古人的日常活动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 尤其是和人们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事情, 如起居、饮食、人际交往等活动更是需要在建筑内进行。因此, 对古人来说自己所居住的建筑和建筑之外的广大的自然界只不过是空间上的“小”与“大”的问题, 对古人的内心世界来讲, 这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因此自己所居住的实体建筑的屋边和建筑之外的广大的自然界的屋边就都可以被称作“宇”。这样“宇”的概念就逐渐的扩大了, 由具体指建筑的屋边, 引申指空间上的无限性, 也就形成了古人的“四方上下”的空间概念。
那么, 在古代“宙”的“往古来今”的时间观念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还得从“宙”字的本义谈起。《说文解字·宀部》:“宙, 舟舆所极覆也。从宀由声。”“宀”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是个象形字, 像房屋的侧视之形, 按照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凡某之属皆从某”的归类及释义原则, 凡以“宀”为偏旁的字, 其字义也多与建筑有关。因此, “宙”字的本义也应与建筑有关, 指房屋的栋梁。《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凤凰之翔, 至德也……而燕雀佼之, 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高诱对“宇宙”注释为:“宇, 屋檐也;宙, 栋梁也。”这里的“宙”即用的是它的本义。我们都知道, 古代房屋以木结构为主, 栋梁是支撑整个房屋建筑的关键部件, 因此栋梁寿命的长短就成了决定一座建筑物在宇宙中存在时间长短的关键。久而久之, “宙”的含义也逐渐发生变化, 具有了时间上的无限性, 并且与“宇”一词经常连在一起使用, 共同表示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至此, 中国古人“时空一体”的宇宙观就形成了。可以说这种宇宙观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建筑密切相关。正如宗白华在《艺境》一书中所说的:“中国古人的宇宙概念本与庐舍有关。‘宇’是屋宇, ‘宙’是由‘宇’中出入往来。中国古代农人的农舍就是他们的世界。”
二、崇尚对称的审美意识
对称这种审美意识, 在各个民族中都存在, 但中国人尤其喜爱, 并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诗歌、音乐到建筑、雕塑等无不渗透出中国人对对称这种审美意识的强烈追求。当然, 这种审美意识反映在建筑上尤其如此。《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这里的“左祖右社”, 即是指以天子所居的宫城为中心, 左面是祖庙, 右面是社稷坛, 祖庙和社稷坛对称排列的一种布局模式。这种以中轴线为中心, 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 其他建筑左右两边对称排列的布局模式, 在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宫殿类建筑中——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体建, 延续了数千年, 这种对“对称”的狂热追求, 反映出了中国古人以“中”为美, 崇尚对称的审美文化追求。
可以说, 《说文解字》中这些与“门”有关的汉字, 从形体上看整齐、匀称, 无不反映出崇尚对称的审美意识。另外, 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宀”字, 及表示宗庙类建筑的“宗”字, 甲骨文字形分别为“”和“”。“”是中国古代“一极两宇”的建筑形式的反映, “”即是指古人祭祀祖先的所在地。同样与祭祀有关的“享”字, 甲骨文字形为“”, 表示建筑高大的“高”字, 甲骨文字形为“”。其他的还有, 表示建筑高大的“高”字, 甲文字形为“”, 表示城郭的“郭”字, 甲文字形为“”, 整个汉字即是中国古代城郭的平面图的象形, 中间的方块表示城, 上下左右对称排列的就是城墙。另外, 与建筑布局有关的“亚”字, 甲文字形为“亞”。“穴”字, 金文字形为“”, 象土穴之形。“丘”字, 甲文字形为“”, 因为丘比山要低, 所以甲骨文中用两个山峰对峙以象其意。门窗的“窗”字, 古文字形为“”。“囧”字, 甲骨文字形为“”。还有, 表示道路的“行”字, 表示水井的“井”字, 表示苑囿的“囿”字, 表示仓廪的“仓、廩”二字, 以及表示建筑材料的“瓦”字等, 这些字形或左右对称, 或上下对齐, 虽然随着文字形体的演变有些字的字形已经与其原来的古文字字形有了较大的差异, 但只要我们抽丝剥茧, 梳理出他们的古文字形体就不难看出, 这些汉字中所蕴含的对称的审美意识, 及中国人以“中”为美学的最高追求的审美意识。
可见, 古人在追求整体对称的同时局部也有参差, 崇尚对称并不就是要完全呆板、僵化。从以上字形的分析中就可看出, 并不是所有的字形都是完全对称、一致的, 在总体对称中还有变化, 或上下对称, 但左右又有不同, 或左右对称, 上下又有参差, 正是这样既具有整体的对称美, 又具有局部的参差变化, 才更突显出对对称的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 (东汉)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1963.
[2] (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3]商忠.说文解字.中宇宙全息思想的蕴涵[J].河南: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7.
[4]刘勇.《说文解字》土部的文化说解[J].江苏: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