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总前委是干什么用的?
淮海战役爆发之前,国共两党都非常清楚,围绕徐州进行的这场会战,将会是决定两党前途命运的大决战,谁都不敢掉以轻心。所以,双方在选项的问题上都颇费踌躇,花了一番心思。
从解放军这边来看,因为这是一场大决战,所以中央决定有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两大野野战军配合作战,并且成立了总前委,负责整个战役的统筹安排,而在战役指挥方面,则仍然由粟裕负责。
所以,看上去解放军这边的指挥体系实际上也是叠床架屋。虽然成立了总前委,但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总前委只开了一次会,作为名义上的战役指挥的负责人,中原野战军的首长只负责牵制黄维兵团,而实际负责战役指挥的粟裕是总前委班子里资历最浅的。
但解放军这边好就好在,无论是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各自的首长,还是各纵队司令员,都是非常配合的,在战役统筹指挥方面,实际上都是听从粟裕的调遣。刘邓更是直接表示,因为通信条件太差,所以战役指挥有由粟裕负责即可。
刘邓在给中央的回电中表示,既然中央已经决定由我们负责统一指挥,我们当然应该负起这个责任,但是因为我们的通信条件太差,不便于直接指挥,所以粟裕可以临机决断处置,不必事事请示。
这个表态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意味着,刘邓已经下了决心,我们会全力配合粟裕,来完成这次淮海战役的作战任务,整个在意的统一指挥也按中央的指示,由粟裕调遣部署。但如果这个战役打败了,由我们来负责任。这就等于给粟裕吃了一颗定心丸。
为什么中央敢于把决定两党前途命运的这样一场大决战的指挥权交给粟裕呢?虽然粟裕资格也很老,是跟随南昌起义残部上井冈山的老同志,但从长开始之后,他就一直远离中央,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其实也并不算特别熟悉。
在由5个人组成的总前委里,不要说刘邓陈三位老资格的老首长相比,就是和谭震林相比,粟裕的资历其实都是比较浅的。也是因为粟裕的资历实际上并不算特别老,所以才会出现个别经理不愿意服从粟裕的指挥的情况。
但粟裕相对于其他人而言,有更明显的优势,这就是在解放战争前三年里,粟裕负责指挥的战役的胜率特别高,战绩特别好。无论是在华中野战军时期,还是合并之后的华东野战军时期,粟裕指挥的部队都是各个战区中歼敌人数最多的部队。
也正是因此,在这种决定两党前途命运的大决战中,中央在决定人事安排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资历和山头的原因,更加重要的还是大兵团作战指挥能力,所以才会选择粟裕。而且中央明确要求粟裕只负责军事指挥,后勤问题和两个野战军作战协同的问题,都由其他人来负责。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可以重新理解总前委的意义。虽然总前委看起来好像有点多余,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但如果我们排除山头和资历的因素,就会发现,其实其他4位都是在为粟裕负责军事指挥来保驾护航,以确保所以能够专心致志地把心思用在战役指挥上,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也是毛主席用人的妙处,既能照顾到各个山头和每个主要负责任的资历,又能保证战役指挥始终由粟裕负责,让各方面齐心协力,来争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