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淋巴瘤与精原细胞瘤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1
精原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seminoma):起源于睾丸原始生殖细胞,为睾丸最常见的肿瘤,发病高峰在30~50岁,罕见于儿童。常为单侧性,右侧略多于左侧。发生于隐睾的机率较正常位睾丸高几十倍。该瘤为低度恶性。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淋巴道转移较常见。

病因:精原细胞下降不全,遗传,睾丸女性综合症,外伤,感染,激素。

精原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纵隔恶性胚细胞瘤,占纵隔肿瘤的2%~4%,占纵隔恶性肿瘤的13%,占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50%。几乎都为青年男性,高峰发病年龄20-40岁,位于前纵隔,80%有症状。

瘤标检查,精原细胞瘤者血内胎盘酸性磷酸酶(PLAP)常常增高,而非精原细胞瘤者常有HCG及AFP增高。

非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畸胎瘤、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细胞癌、卵黄囊肿瘤等。

胚胎癌具有上皮样特征,通常形成肉芽、乳头或小管结构,而且在一些病人中血清甲胎蛋白(αFP)和(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

2
淋巴瘤

睾丸淋巴瘤:较为罕见,几乎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睾丸肿瘤的5%。好发于60岁以上。睾丸被弥漫侵犯,常呈结节状,可以是多发性,亦可为单发。常伴有出血及坏死,常累及附睾、精索和精囊,但鞘膜和阴囊皮肤极少累及。

睾丸淋巴瘤的确诊依赖于病理。临床症状+其他部位肿大淋巴结,肝、脾肿大。

3
睾丸淋巴瘤与精原细胞瘤鉴别:

①细胞较小且胞质少,核/质比例高;

②细胞浆内糖原含量少(精原细胞瘤胞质内糖原含量很高);

③弥漫性小管间侵犯,可见到残留的小管,即使深深地埋在肿瘤中,仍可见残存小管;

④网状纤维染色,可见,小管周围被网织层所包绕,出现特有的形态;

⑤静脉壁特征性侵犯;

⑥睾丸周围无管内播散;

⑦缺乏间质肉芽肿反应;

⑧淋巴瘤主要发生在老年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