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善辩面相,“耳大福寿全,鼻小富贵难”,这又有什么根据
面相学是从很早就流传下来的一种学说,有人对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但也有人不置可否,认为这是另一种颜值歧视。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人的确善辩面相,还总结出了很多俗语流传下来,比如“耳大福寿全、鼻小富贵难”。那么,这种说法又有什么根据呢?简单来说,面相是通过一个人的长相、气质、面貌去推测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这也难怪有许多人不信,毕竟孔子都曾经感慨过: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而孔子之所以会发出这句感慨,就是因为圣人如他,也曾经犯下过以貌取人的错误,因为自己的一个人长相丑陋就认为他不是学习的好料子,结果这个人在受到拒绝之后奋发向上,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别人的认可。所以,孔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提醒后人千万不要做以貌取人的事情。
在面相学中,耳朵和鼻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把这句话套到实际中我们也会发现,长寿老人的耳朵的确更大一些。但是,面相学是把结论当成了因果。根据研究结果表明,长寿老人的耳朵长度平均为7厘米,普通老人的耳朵平均长度为6.5厘米,但会出现这种差距是因为人的耳朵会不停的生长,平均每10年长出一毫米。在这种情况下,活得越久耳朵自然越大,这也就应了那句耳大福寿全。大部分可以活很久的老人都是家庭和睦、子女孝顺。鼻小富贵难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不好找例子,更多的人将其归为古人的审美问题。在古代,鼻子大的男性面相英武更受欢迎。其实面相学对所有的五官,乃至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说法,从面相学的角度来看,嘴巴大的女性不受欢迎,因为更容易管不住嘴,是长舌妇。如果用现在的观点来看,这种说法根本无法令人信服。毕竟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嘴巴大,就说他守不住秘密;但同样的,一个人嘴巴小也不见得他可以守口如瓶;这其实就算得上是另一种容貌歧视,不值得提倡。
面相学真的有道理吗?正如我们分析老人的耳朵普遍更大一些,面相学的许多结论往往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因果。在面相学中,一个人如果眼亮有神的话是贵相,但如果眼神暗淡无光就是运势低迷。如果只看这个结论会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但如果反过来分析的话会发现两者的确有较大的关系。一个人的家庭幸福,事业美满,那么他的精神状态也会很好,展现出来的状态就是眼神明亮;对比之下,一个人饱受打击,给人的感觉自然是黯淡无光。如果同时与这两人相交的话,大部分人也会优先选择与前者相交。这就让前者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后者的处境更加艰难。
与其说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长相、气质等其他因素判断这个人过去和现在的运势,不如说一个人的经历会影响他的长相。如果面相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那么也就没有人愿意努力拼搏了。再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马云。如果面相学的角度来看,马云应该算不上是大富大贵之相,但他是货真价实的阿里创始人,身家非常丰厚。另外,古代对入朝为官者的相貌和仪态都有要求,这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面相学的发展。
科技不发达,导致民间传闻众多其实会有那么多古代人相信面相学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受于当时时代的限制,很多事情都不能共用科学理论来解释,所以就衍生出了许多民间传闻。而面相学的出现给了许多人安慰,这也算是面相学在古代流传的好处。事实上,除了面相学之外,古代还有很多其他的传闻。这些传闻有好有坏,有一些可以让人付之一笑,但有一些也应该敬而远之。比如魏晋时代的五石散,这是当时社会名流都热衷于服食的一种药物,但从本质上来讲这和毒品别无区别。
结语作为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度,中国自然有很多民间传闻或者是习俗,我们对于这些习俗的态度应该更加包容,比如上中提到的面相学,虽然很多人认为这种学说是无稽之谈,根本没有真实存在。但对于更多的人而言,选择相信面相学,不过是希望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多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罢了。所以,除非已经对面相学走火入魔,不然也不必多加干涉。但我们要注意的是,绝对不可以让糟粕继续流传,比如五石散,因为如果这种东西继续流传的话,势必会危害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