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你圈子里最“差”的人
不要花时间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群马,任你挑选。
我是一个极其内向敏感,害羞慢热的人,曾在辩论时头脑空白,哑口无言;花了两年时间摆脱挫败感;最怕上台演讲,工作原因硬着头皮,准备了两天一晚写了3遍草稿,又誊抄了5-6次才上场,最后还是多次紧张到声音都颤抖...
现在站在5000名观众的舞台上,也可以从容,不是因为准备充分,而是内心坚定,也明白了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 我还有很多窘迫的时刻,但我很庆幸现在的我很多时候是比较从容的。
这些改变过程是痛苦的,有很多勇气时刻,有很多意外因素,但总归塑造了现在的样子,当你深刻清楚你的一些改变是因为什么导致的,你才会看清这个“成长“这个字。
很多十万+的文章里总提到人的格局,很多作品里认为格局是先天条件决定,后天艰难养成的;但我自己的成长经验排斥这些所有说法。因为我压根不认同他们口中所谓的格局对一个人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
格局这个词,听起来很重要;无非和一个人的价值观相关;而这些更多是在每个人生活点滴里形成。
有人通过旅行认识世界,有人喜欢听别人的演讲或故事,有人喜欢通过文字或者影视了解这个社会,有人可能可怜一些,仅限于家庭教育和身边人的文化熏陶,大多不敢也不想跳出思想牢笼。不论是哪种,都是你认识这个世界所选择的途径,但这足以塑造出人和人完全不同的人格还有人生轨迹。
我曾经爱逛,无论什么大街小巷,大城市小县城,并不排斥陌生人,爱跟各种人聊天,收获了各行各业人的遭遇或者生活现状,导致看到很多人都会有一种超出年龄的“悲悯”情绪。这些经历的最后,是自己没有了洋洋得意,也没有了自卑和局促的心理状态。真不知是好是坏...
在读书会以后爱上了看书,钻书店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很多癖好,这个经历真是一份大大的收获,每当迷茫和对枯燥的生活感到厌烦的时候,总能想起一段诗意的句子,看到灯光下一段文字时的慢时光,然后劝自己再坚持坚持。
看电视剧总是又哭又笑,喜欢看大量的影评,常常最后发现还有很多观点有话要说,想要分享。这种事可多了,就开始有想法写写东西了。最近这种欲望很明显,常常想励志写书,看了很多写作相关的书,也翻了目前为数不多了一些电影评论类的书,还是没有勇气开笔。
但我被上面这句话鼓励到了,我不打算先动笔,也不打算先构思了。我想用一年,没准还需要几年时间,在这方面再坚持一下,先让自己浸泡在文字里。
师老师说,分享是互联网时代精神的体现,如果能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项目,持续为别人提供价值信息的输出,更是一件功德圆满的事。
没觉得这是一件功德,只是相信一点:想法多,话又多的我,更适合写东西吧。那么,就努力先成为这个圈子里最差的那一个吧,成长空间还很大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