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特产

上大学的时候,每个学期返校前我都发愁。因为到学校之后,别的同学会带来家乡的特产让我们品尝。

四川的同学会带来腊肠,贵州的同学会带来腊肉,新疆的同学会带来葡萄干,山东的同学会带来苹果,陕西的同学会带来柿饼,北京的同学会给我们带果脯......,最让我喜欢的是云南的女同学,她会给我们带白纸包的云烟,据说,这个烟都是内部品鉴的非卖品。

我只能两手空空。

不是我小气,也不是我偷懒。当时我们家去学校还是挺方便的,晚上家里人给送上船,第二天下午便到了南京,一趟公交车就到了学校附近。就是拿几个大包小包的都不是问题。

遗憾的是,我没得拿。

家里的枣没有别的地方好吃,家里的香瓜都没有别的地方甜,梨和苹果好像都没有。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我仅仅知道这两句话,松竹梅都有,但是不成气候,桃李杏三样,我只分得出桃子,我一直不知道杏与李子的区别。

特产,真的是让我感到尴尬的事。

我给自己的开解是,也许我们地处中国的中间地带,那里无论是气候、温度、湿度都没有一丝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有特色的区域,如何诞生特产呢?

记得小时候在家乡,码头上的人特别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这个码头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农村大轮码头。据说,建这个码头是得到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周总理某日坐江轮经过家边的水域,在船上做出来的决定。有好事者说,他站在江边还看见周总理拿着望远镜站在甲板上朝这边望呢。

不可否认,小时候,我们家乡确实是好地方。

江对面的彭泽县,一座座丘陵非常清秀,丘陵后面是一道道山,最远的山在空濛的雨季,感觉跟天连在一起。我当年没有见过水墨画,看见黛山乌云,一直就觉得那是天然的图画,可惜,我没法形容它的美妙。

在变天前的一段时间,江面上不时地有白鱀豚和江豚逐浪嬉戏,白鱀豚出来的时候,感觉像条大鳊鱼,在水面画出一个圆弧;江豚(江猪子)更加活跃,它能腾出水面,在江面上画出一个黑黑的圈。可后来在新闻上,专家说,白鱀豚灭绝于上个世纪70年代前,难道我曾经看到的是幻觉?

江边上不时地有帆蓬船停靠,长约十几米的木质船,船头有个高高的桅杆,桅杆下面卷着一大捆黑黑的布,那是油漆的船帆布,有风的日子,男人会拉动绳索,将帆布一点点地展开,顺着风向,让风推着船逆流而上。没有风的日子,男人站在船尾摇着双桨,或者把着船尾的舵,而江岸边上,他的一家老小,脖子上都套着一个绳索,他们弯着腰往前艰难地走着,后来读书时,知道以前有以拉船为职业的,他们的名字叫纤夫。

天快黑的时候,他们会找个避风的地方停下来。他们或者在江边的沙滩上挖个坑埋锅造饭,或者是在船头摆个炉子,在蒲扇的作用下,不一会儿,江边就炊烟袅袅。

我们喜欢看这些渔民做饭,他们以各种各样的鱼作为自己的菜,这些鱼都是他们从江里打起来的。他们做鱼的水平也高,舀起江水就做鱼,好像都不用什么调料。闻着江上飘来的鱼香,我们都直流口水。尤其吸引我的是,他们用白鲢煮面,鱼炖烂了,跟面混在一起,想起来都觉得鲜美,到现在我还惦记着吃上一碗白鲢煮的面,可惜,我一定做不出这样鲜香的味道。

在江边,我们还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早晨的时候,有男人挑着水桶到江里担水回家,因为江水比井水甜,为了防止挑水的过程中水漾出水桶,他们会在水面上放几只筷子,原本一直不知道筷子有那么大压力,后来知道了,筷子只要压住桶里的波峰,就足以镇住一桶水,这是后来学物理中的力学时,我才知道的。

江边最多的还是女人,她们匍匐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在江水里面漂洗衣服。按照民间传说,说我们那边以前出了个状元,皇帝问状元,你家乡有什么特产呢?状元反应非常快,立即回答皇帝说“日有千人做佛,夜有万盏明灯。”皇帝被状元蒙了,千人做佛就是指这些在江边漂洗的女子,她们的样子像是在磕长头的样子;夜有万盏明灯说的是江上渔火星星点点,其实,江面上的星点真的可能是天上的星月映照在江面上的亮光呢。

我还是无法将这些记忆跟特产联系到一起,可我们家乡人一直像奔流不息的长江水一样,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过着、活着。

我不知道长江水是否有特色?其实,应该是有的,只不过,很多人没有认真细致地总结过。这就像我家乡的人,他们看似融入到了茫茫的人海中没有一点特色,也许正是因为这样面上看起来的平淡无奇,成就了跨越时空的永恒。

家乡的特产是什么?我还是简单地整理一下:家乡人有长江水一样深沉的内涵,家乡人有奔流不息的勤劳,家乡人有掺着泥沙的厚重,更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坚持和执着。

现在家乡有特产了,央视说,每年春天我们县有50万亩盛开的油菜花,这是天下最美的春色。还有,那些多年吸取长江精华的一代代人,他们像油菜花一样,已经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

我一直看着这样的水墨山水长大。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0)

相关推荐

  • 渔趣(散文) 作者:宝刀未老​

    渔趣 (散文) 作者:宝刀未老 沿着辽阔的滨江大道漫步,微风轻抚着我的脸庞.我穿过丛密的柳树林,在不知不觉中_已来到了美丽的滨江岸边,首映眼帘是江的那端__幕俯山青翠的山色,裹着淡淡的上下涌动的白雾. ...

  • 画水江又清了

                 画水江又清了 我的家乡是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画水是我们的家乡河.画水指的是东阳南江流经南马之后到南岸村出义乌的这一段江面的总称. 我小时候的画水清澈见底,且游鱼乐在其中.东岸 ...

  • 江上人家

    胡平安,不喜欢自己的名字.他有时甚至会讨厌"胡"这个姓,妈妈说这个名字是舅舅起的,他出生的那一天,产房里被护士抱出来,见到的第一个亲人就是在江边打渔为生的小舅江向舟,后来等到平安长 ...

  • 江钓不看漂,上鱼全凭手感,鱼虽小,但味道一流

    记得第一次钓鱼是读初小与几个同学在嘉陵江边,钓位是凸在江边的一岩石上,竹子竿.丝线.土钩.牙膏皮作坠,钓饵是白菜青虫.蛆.虫线,钓起来的有餐条.黄辣丁.青波.那是侯的鱼真是太好钓了,十有五.六都能上鱼 ...

  • 捕鱼人

     捕鱼人                                                         文/刘述涛 每一天的早上和傍晚,人们都能够在江边看到他,他蹲在江边上,像一尊雕 ...

  • 散文||我住漳江尾

       我住漳江尾 方奕欣||福建 从教科书上,我知道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我相信那里有秀同玉笋.拔地而起的山峰:我相信那里有碧水萦回.奇峰夹峙的漓江:我相信那里还有鸬鹚.捕鱼人和 ...

  • 压缩馍,家乡的特产,好吃不贵

    压缩馍,家乡的特产,好吃不贵 文/孙新合 说起压缩饼干,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但若是谈到压缩馍,估计有不少人就疑惑了. 恐怕就连真正的吃货都会表示,什么,我没有听错吧,还有这玩意? 是的,真有压缩馍, ...

  • 家乡的特产惹人爱

    一到每年的六月,家乡的杨梅和醉李就相继成熟了.想着那紫红色的杨梅甜中带酸的.那黄绿色的醉李清新又甜爽,不吃也醉了. 那天我们驱车来到了大浮山区,一路慢行,游山观景,最后来到了龙寺生态园,那里有大片的杨 ...

  • ​李彦钦:家乡的特产

    家乡的特产 李彦钦 一个人,无论走到哪,家乡的影子始终在心底荡漾. 我的家乡是一个普通的村庄.祖辈扎根在那块黄土耕耘.吃了那儿的米,喝了那儿的水,随了爹娘那浓浓的乡音.因此,话一出口,便带出家乡的标签 ...

  • 我家乡的特产,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花椒味特别浓,炒菜真香

    韩城大红袍花椒以"穗大粒多.色泽鲜艳.皮厚肉丰.香味浓郁.麻味适中"享誉中外.淘宝搜索-店铺(美味小舍)

  • 家乡的特产,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2020年新花椒纯颗粒花椒干货

    大家好,我是美味小舍!今天给大家介绍下,我家乡的特产,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 这个是正宗的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2020年的新花椒,味道特别特别的浓郁.不掺杂其他地方的花椒,全部是筛选过的纯花椒颗粒干货, ...

  • 【云南】张艺亿《家乡的特产----芒果》指导老师:任自葵

    家乡的特产----芒果 荣将中心校273班 张艺亿 我的家乡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这里盛产水果.每年二.三月间,新鲜.可爱的草莓成熟了:四.五月,鲜红.酸甜爽口的樱桃.油桃成熟了:五.六月,黄橙橙的 ...

  • 李可以丨家乡的特产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西部的灵宝,这里景色宜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我们灵宝有三大宝:苹果.黄金和大枣.我最喜欢家乡的大枣. 当春姑娘缓缓走来的时候,桃树.杏树.梨树和苹果树,都开始发芽了,并且竞相开放出艳 ...

  • 常振华:家乡的特产――糍粑|散文

    张玲:赵州听蝉|随笔 文/常振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的家乡,江汉平原,物产富饶,特色美味数不胜数.我独钟爱糍粑,食之如怡. 圆圆润润,白白嫩嫩,一个挨一个,排列在案板.桌面上,等候东家和客人的 ...

  • 小学作文辅导 | 【状物篇】写家乡的特产

    一堂作文课 专注中小学生阅读和作文指导:关注回复「领取」千元资料免费领 关注 >>>往期精彩: 小学作文辅导 | [记事篇]难忘的一堂课 小学作文辅导 | [记事篇]成长的烦恼 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