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的区划调整,9个地级市之一,福州市为何有13个区县?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福建省各个地级市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泉州市、漳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省会福州市。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全国的万亿GDP城市之一。福州市总人口800多万,下辖了13个区县。那么,福州市6个区、6个县、1个县级市的区划结构,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福建省。福建省属于我国东南沿海省份,由于耕地面积有限,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因此,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闽人以海为田”的说法。福建省总计下辖了9个地级市,总人口4100多万人,与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在人口方面基本相当。2020年,福建省GDP总量达到了4.38万亿。计算福建省的总人口,这样的人均水平是非常高的。
在福建省的9个地级市中,有2个万亿GDP城市。那就是省会福州市和泉州市。其中,泉州市的经济总量还略高于福州市。2020年,福州市的GDP总量为10020亿,与陕西省会西安市一模一样。但西安市后边的小数点,略高于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福州市总人口820多万,按照福州市的发展规划,未来的总人口,有望突破1000万大关。
福州市下辖了6个区、6个县、1个县级市,总计13个区县。其实,福州市的区划调整,与福建省的区划调整,属于相互影响的关系。早在唐宋时期,中原王朝就已经开始积极发展海洋贸易。尤其是南宋统治时期,由于金国、西夏国的牵制,陆路交通断绝的情况下,丝绸之路根本走不通。
最后,南宋政权只能依靠海运发展贸易。在元朝之前,历代王朝都是州县两级区划。不过,为了加强管理,先后出现了汉朝13州、唐朝15道、宋朝23路等区划。其中,我国很多省份的名称,都是起源于宋朝,例如福建路、两浙路、河北路、陕西路等等,基本上对应了现在的各个省份。
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在几十年时间里,先后消灭了大金国、西夏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庞大帝国。但随着疆域面积的空前扩大,元朝也开始面临了各方面的问题。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经验,面对全国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有点手足无措。各地区复杂的人口数据、农作物产量、耕地类型情况,元朝从来没有考虑过。
以农作物为例,由于各地区的地质结构和气候完全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也是五花八门,因为,出现了五谷杂粮的说法。至于各地的耕地,分为了水浇地、旱地、黑土地、沙土地等10多个类型,每一个类型又分为了上中下几个等级。依靠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根本无法满足元朝的实际需要。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也根本指望不上。
号称“铁骑横扫欧亚”的元朝,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础上,结合了金国时期行尚书台的框架,进一步调整和融合以后,推出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江西行省、甘肃行省、福建行省等等。当时,已经设立,不过在区划方面,比现在的福建省大了一圈。
福建行省
每个省下辖了各个,每个路下辖了各个州府,每个州府下辖了各个县,相当于4级区划。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制度的框架基础,但各方面都不完善。首先,每个省的面积太大,存在管理难度。第二,各地机构非常简单,而且相互重叠。到了元朝统治的末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
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调整了各地的区划。首先,撤销了路一级的区划,形成了省、府、县三级区划,这样的区划模式非常经典,延续了几百年时间。同时,设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并立的模式。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时期,明朝进行了迁都,逐步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结构。
我国很多省份的大体区划,基本上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设立的,例如江西省、广东省、福建省等等。明朝统治的中后期,积极发展海洋贸易,福建省的福州、泉州等地,成为了重要的港口城市。当时,福建省下辖了8个府和1个直隶州,分别是:福州府、漳州府、泉州府、邵武府、延平府、汀州府、建宁府、兴化府、福宁直隶州。
其中,福州府下辖了9个县,分别是:闽县、侯官县、长乐县、福清县、连江县、罗源县、古田县、闽清县、永福县。17世纪中期,清朝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进一步调整了各地的区划。最终,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清朝设立了闽浙总督,驻地在福州府。随着台湾郑氏集团被平定,清朝设立了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管理。此外,福宁直隶州也被提升为福宁府。
清朝统治时期,福建省下辖了10个府和2个直隶州,分别是: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汀州府、福宁府、台湾府、永春州、龙岩州。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各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不断,各地群众急需休养生息。一转眼到了建国的初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经济建设的阶段。
随着局势全面稳定,一系列项目在福建省设立。与此同时,福建省内设立了一系列的专区,例如闽侯专区、永安专区、南平专区等等。鉴于福州市的重要性,福州市被设立为地级市。不过管辖范围并不大,仅仅下辖了市区和郊区。外围的各个县,则隶属于周边几个专区管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1958年,闽侯县划入了福州市管理。1959年,重新还给了闽侯专区。
1962年,连江县和罗源县划入了福州市管理。1963年,还给了周边专区。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福建省下辖的各个专区也更名为地区。1973年,莆田地区下辖的闽侯县,第二次划入了福州市管理。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我国很多省份下辖的地区,陆续调整为地级市。
与此同时,一些地级市的管辖范围逐步扩大。1983年,莆田地区下辖的闽清县、永泰县、长乐县、福清县、连江县、罗源县等地,陆续划入了福州市管理。进入90年代以后,福州市的福清县、长乐县被撤销,陆续设立了县级市。此时,福州市下辖了5个区、2个县级市、6个县,总计13个区县。
分别是:鼓楼区、晋安区、仓山区、台江区、马尾区、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福清县级市、长乐县级市。随着福州市的持续发展,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2017年,长乐县级市被撤销,设立了福州区。至此,福州市形成了6个区、6个县、1个县级市的区划结构,分别是:鼓楼区、晋安区、仓山区、台江区、马尾区、长乐区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福清县级市。
当然,福州市陆续设立了福州新区、经济区等几个区,不过,这几个区的情况特殊,一般不会计算在内。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