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中秋是这样过的,满满的回忆感!

☟☟☟

客家人过中秋时有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中秋节,客家民间也称“八月节”或“八月半”。客家人十分重视这一节日,月亮在这一天最圆,客家人传承“圆”的文化,赋予其亲切的情感。客家人在长期迁徙的过程中,男人多外出谋生,妇女在家养儿育女、服侍老人,他们期盼家人能有团圆之日,而中秋被视为“月圆人圆”的团圆日子。

作为古老的族群

客家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历经时代变迁

有些习俗虽然已渐渐消失

但仍非常值得我们回味和追忆

中秋赠月饼

客家人热情好客,中秋佳节亲朋间用互赠月饼来传递祝福。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因馅中有杏仁、核桃仁、花生仁、麻仁和瓜子仁而得名,祈祷五谷丰登,五彩缤纷的收获和生活。

中秋拜月

至今,在很多客家地区还保留着“敬月光”的习俗,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将要升起的地方,摆出“圆”的月饼、“圆”的柚子等果品,去敬拜'圆'月,祈求家人的团圆。

围坐赏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朝。每逢中秋,拜过月后,一家老小围坐在桌前,摆出果品,赏月、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其乐融融。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小孩子则边赏月,边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玩耍。

八月十五唱山歌

月下对歌是被誉为 “山歌之乡”的客家人一项长盛不衰的中秋活动。“月光华华照山坡,山峦山岭树山多,中秋客家山歌日,山上山下唱山歌。”客家山村的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对月当歌,赏月谈心,这就是客家人特有的山歌中秋夜。

放孔明灯

每年的中秋节,家里人思念远方的亲人,放飞孔明灯,千万的思念汇集在祝福的灯光中。孔明灯又被称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客家人中秋节不单单是吃月饼,他们更多的是为了家人的欢聚和维护人与人间的和谐关系,并给予深情的祝福。

中秋食品

而吃东西也有些讲究。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在分吃过程中,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客家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会更有福气、会更吉利。

在客家人看来,中秋佳节除了月饼这个传统且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吃上几块月光饼、白切糕、猪肠糕、柚子、糍粑……也是客家人必不可少的民风民俗,也是客家人中秋佳节思念故乡的美味甜点。

打糍粑

喜欢糍粑的客家人在重大节日都要打糍粑,中秋节也不例外。勤劳善良的客家妇女一直是家庭生产中的主要力量,把糍粑打得松软可口,惹得小孩子都直流口水。

秋收基本结束,新谷进了仓,为了庆贺庄稼丰收,过个团团圆圆的中秋佳节,人们自古以来就有过中秋打糍粑的风俗,一敬神灵、二祭祖宗,同时也增进乡邻之间的感情。

赏月吃柚

客家人喜欢种植柚子,客家人中秋赏月总少不了柚子。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圆圆的柚子也代表了一家人团团圆圆。且“柚”与“佑”谐音,代表了护佑的美好意愿。

圆圆月光饼

在客家地区说到中秋节,就不得不提到月光饼,客家月光饼,也叫月华饼,采用粘米粉、白糖、芝麻、花生和挂条烘制而成,再印上红色的吉祥图案,象征着圆满、平安的节日祝福。

绵密猪肠糕

猪肠糕,没有猪肉也没有猪大肠,只是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形似猪大肠的小圆柱圆形糕点,香甜柔韧,不黏不腻,是客家人中秋佳节的必备甜点。也是许多在外客家人难以忘怀的故乡味道。

白切糕

白切糕是月光饼的延伸,做成砖样,加了瓜丁和果仁,口感较硬,一般用刀切片或者块来食用,糕饼香味很厚,非常纯粹。

光芋

光芋,曾有一首客家民谣唱道:“八月十五望高楼,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吃月饼,有人吃芋头。”过去,许多客家人家没有钱买月饼,中秋节便会做光芋过节。

这些传统的客家中秋食品,虽然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小资的口感,却一如既往地被传承着,保有着它的本然。

自古以来,客家人饱受离乱迁徙之苦,渴望团圆的情感尤为强烈,这些中秋习俗,成为了客家人团聚的美好象征。无论你是在海外还是外地,还是在家,今年的中秋节,您和亲友打算如何度过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