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中秋,赏月赏古话“中秋”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今天,小编整理出三幅中秋节书法名作,中秋赏月的同时,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背后的秘密吧!
一话:赵佶九岁书《闰中秋月帖》?
但是这个贴没有名款!《闰中秋月帖》钤“御书”“宣和殿宝”“宋華审定”“嘉庆御览之宝”等印。虽然没有赵佶的名款,但用笔沉稳流畅,结字方整平和,具有瘦金体典型风格。另外,此帖曾经清代著名诗人、文物收藏家宋荦审定,亦曾入清宫收藏,经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由于赵佶对书画艺术有着特别的兴趣,也曾同当时几位书画名家一起,将宫中所藏历代名画重新鉴定、装裱一新并亲为题签(乾隆有点像他了)。到宣和年间,赵院长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并组织编写《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宣和博古图》三部典书。
那么,这没款没年款的帖,是赵佶什么时间写的呢?因题“闰中秋月”,故推测为闰八月。查《二十四史朔闰表》可知,赵佶在世的五十四年中,有三年为闰八月,分别是哲宗元佑六年(1091年)、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但是,哲宗元佑六年(1091年) 的时候,赵佶才9岁,建炎三年赵佶虽已47岁,却早已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兵掳掠。所以,研究者比较认同的推测是,此《闰中秋月帖》应是书于大观四年。
当时的赵佶正是29岁,是其登基10年后,此贴是叙述了当年中秋夜满街华彩、月光皎洁、万象浩荡的美景。
二话:米芾《中秋诗帖》写了三四次?
米芾的一幅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中秋登海岱楼诗帖》,为宋代书法家、鉴藏家、收藏家米芾所作:
“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东轮。”
对于此帖,曾有记载说,米芾前后共抄录诗文两次。这个帖虽然就一首诗,但是却不是一次完成。诗文之间也还有两行批注,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行家里手不能道。
“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而米芾另有一阕词《蝶恋花·千古涟漪清绝地》中,也提及:“海岱楼”位于江苏涟水,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望海楼,米芾曾在此地担任涟水军使。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霭霭春和生海市。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三话:王献之《中秋贴》不是真迹?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