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当代医学》
2019年12月第25卷第34期总第549期
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周晔
【锦州市第二医院普外科,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在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干预措施之后,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腹股沟切口长度为(2.2±0.2)cm,对照组患者腹股沟切口长度为(4.7±0.2)cm,两组患者腹股沟切口长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5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4.87%。
结论:给予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比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微波凝固;聚桂醇;下肢静脉曲张
文献编号: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9.34.035
下肢静脉曲张是心血管科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的临床症状为足靴区色素沉着,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症状严重会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曲张血管破裂和局部溃疡等症状,极大地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1]。长期以来,临床上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时主要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浅静脉剥脱术联合治疗方法,但此方法会对患者造成极大损伤,延长手术时间,并且导致患者下肢存在较多瘢痕,影响肢体美观性。本研究探讨分析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23~76岁,平均(49.6±4.3)岁,平均病程(10.3±3.1)年,有18例患者满足C3级标准,有21例患者满足C4级标准。研究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25~78岁,平均(50.3±3.7)岁,平均病程(9.5± 2.7)年,有20例患者满足C3级标准,有19例患者满足C4级标准。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满足下肢静脉曲张的疾病诊断标准;②临床分级满足C3/C4标准;③经造影检查和B超检查证实患者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症状。排除标准:①下肢深动脉血栓者;②合并心脑肾功能不全者;③妊娠期妇女;④瓣膜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手术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传统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给予患者麻醉处理,从患者腹股沟韧带入手,向内下方做一长度为5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解剖骨静脉和大隐静脉汇合处,之后解剖阴部外静脉、股内外静脉、旋髂静脉、腹壁静脉,并且实施结扎切断处理[2-3]。对距离股静脉1cm处对大隐静脉实施结扎和切断处理。在小腿处做一切口,充分暴露大隐静脉,并且在近端和远端分别进行钳夹和结扎。针对无法处理的静脉曲张则需要应用分段剥离切除手术进行处理。
1.3.2 研究组手术治疗方法 给予研究组患者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具体操作如下:给予患者麻醉处理,手术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注重观察患者腹股沟动脉波动情况,并且在内侧做一长度为2cm的斜切口。由于旋髂静脉和腹壁浅静脉位于卵圆窝上,因此不需要进行暴露处理。对股内外静脉和阴部外侧静脉实行游离处理,在阴部外静脉起点下对大隐静脉主干和股内外静脉进行结扎处理。在距离主干结扎线周边5mm处做一切口,开启激光定位灯之后,微波腔内辐射器头端发射出红光,在直视下插入微波腔内辐射器,红光会达到内踝上方,设置间歇脉冲输出方式,在血管腔内开启微波并实行一个单位治疗,在辐射器后退1cm之后可以开始下阶段治疗。在此期间,手术护理人员需要使用冰盐水纱布沿着下肢大隐静脉进行压迫降温处理,直至静脉闭合[4-5]。在手术治疗期间需要给予患者聚桂醇硬化剂。泡沫板硬化剂配制方法如下:使用两支空针,其中一支装聚桂醇注射液(1ml),另一支装空气(4ml),之后利用三通器混合制作泡沫硬化剂。针对出现静脉石患者则需要给予小切口局部剥脱术,并且使用4-0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处理。在完成治疗之后需要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处理,并给予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患者在术后4d左右即可出院,术后恢复两周之后可将弹力绷带拆除。
1.4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量及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量、切口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51%(24/3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7.44%(38/39),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状,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为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包括曲张静脉扩张扭曲成团,小腿酸胀、水肿、疼痛,并且患者足靴区发生湿疹和色素沉着等现象。临床上在治疗静脉曲张患者重点在于缓解患者疼痛感,避免出现病情恶化情况,有效改善皮肤症状,提升美观性。现阶段,临床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射频技术,电凝技术和激光治疗技术,以上技术均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6]。
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适应证与常规手术相同,其禁忌证为妊娠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下肢深动脉血栓患者,合并心脑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相比于传统治疗手术,应用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优势:首先保留了大隐静脉上段和三大属支的次高位结扎术,避免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还可以避免由于切断旋髂静脉,腹壁静脉和阴道外部静脉而使组织器官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通过对股内外侧静脉结扎处理能够避免曲张静脉症状复发,有效缩短手术时间[7]。按照相关学者的研究报道显示,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手术与次高位结扎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同。在手术操作期间做好大隐静脉腔内微波,与传统手术治疗比较,此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便于操作,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针对浅静脉曲张患者应用聚桂醇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还可以维持表面皮肤的美观性[8]。小切口腔内微波治疗方法联合聚桂醇治疗干预效果显著,可以实现内外同治,有效消除皮下曲张静脉,促进术后恢复。
由于微波存在热力学作用,因此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皮肤浅Ⅰ度灼伤,研究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皮肤浅Ⅰ度灼伤。此种症状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在术后可自行恢复。在本研究中,对照组中有27例出现肢体局部麻木,研究组中有20例出现肢体局部麻木,由于隐神经在小腿下1/3处,且足部与大隐静脉比较贴合,在进行处理之后可以使麻木症状消失。研究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曲张静脉复发症状,导致该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术中改变体位,使局部血流改变,从而导致患者术中出现遗漏问题,也可能是由于聚桂醇在体内分布不均匀所致。针对复发患者,需再次注射聚桂醇药物,降低复发率;若患者手术之后出现硬结症状,则需要给予患者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处理;患者术后恢复期间若出现创口疼痛,则可以给予患者镇痛和抗生素药物。按照此次治疗总结出以下经验,在治疗期间需要按照患者实际病发部位对激光功率进行调整,在术后给予患者抗凝治疗,并且督促患者尽早开始肢体锻炼,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对本研究结果的观察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这主要得益于通过次高位结扎以避免血栓脱落;手术治疗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和规范执行;术后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低分子肝素,活血化瘀药物,并且注重患者术后护理干预,确保其能够尽早开始锻炼患肢,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给予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干预具有显著作用,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比较小,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硬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