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天堂:生活是一种感觉
一般来言,人来到这个世上,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全凭感觉,心态是一种淡定、从容和自信。感觉饿了,就吃饭;感觉病了,就看医生;感觉灵感来了,就写诗作画;感觉精神头足了,就去散步旅游。心之想处,只是一种感觉。如果一个人,被太多的条条框框所限,那就没有自由了。
健康是一种感觉, 我这个命题,有些偏执,但不无它的道理,人的健康就是一种感觉。但这种感觉是相信科学,而不是迷信。昨天,观看一个中医讲道的视频,是专门介绍中医理念的。中医上说,世上本无病,只有淤与堵,医院不可依,专家不可信,他们往往把大病治成慢性病,顽疾治成死亡,这话说得有些偏激。按传统的说法,有病就医,天经地仪,这是必须的。但是,医学上有些疾病,它只是症,而不是病。比如小脑萎缩、抑郁症、焦虑症,是一种身体器官的反应,表现、发出的信息。检查不出来,只是一种现象。世界万物,讲究平衡,良好心态、合理饮食、运动锻炼是基本要素,身体不舒服就是一种感觉,别把自己当病人,阳光、自信,形成良性循环,慢慢就得以调理。调和、理顺就好了。
健康,人们通常指身体的健康,我看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有人讲养生头头是道,道从何来,诡异也,结果传道者自己英年早逝。一个人,崇拜的是健康心理。心里没有负担,释然了,心理阴影消失了,身体自然容易面对各种困惑。身体瘫痪了,碎了,何所惧?没有脚,还有手;没有手,还有脑。要有一种“不要抱怨自己没鞋穿,有人还没脚呢”的心态。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在逆境中演绎人生辉煌的,他们的创世纪学说,验证了生命的不朽。所以,悲观失望,伤心欲绝,是没有用的,只有迎难而上,终射靶心。俗话说,绝处逢生,勇气来自绝境,不无道理。
活着是一种感觉。一个人,不要期盼能长寿,重要的是活得有信心、有价值,活得潇洒、快乐。有时候,跪着走,爬着行,并不是自尊的消失,而是证明自己是一个大写的人。人是不言败的高级动物,当然,不只是人类,也包括其它动物,他们不怕灭亡,只言勇敢面对。真理面前,不容否定。怀疑也行,只是不要丢失斗志。只有勇敢面对生活,百折不挠,方为胜者。人不能始终挣扎在生存的边缘,解决了生存之后,还去继续追求新的生活质量。衣服要那么多干什么?吃那么好干什么?天天山珍海味,吃久了也会腻。很多人吃饭的时候,筷子举得高高的,看着那么多的菜,却不晓得要吃哪一个,这种人活着有什么乐趣?
教育孩子是一种感觉。孩子厌学、叛逆、邋遢、好吃懒做、偷钱说谎、不知感恩,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弊端,不是弊病。有的家长就认为养孩子吃亏了,一旦发现孩子不孝顺,就怨声载道,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成长有其自然规律,水到渠成,花开有期。中国的教育,有它的局限性,包办太多,总是放心不下,所以有老子不死儿不大的说法。比如美国,孩子过了十八周岁,就不用管了,这是没错的,燕子大了要离巢,孩子大了要离家,放手才能独立。让其顺其自然,健康成长,不要太多的越俎代庖和限制。不是说用的力气足够多,就能养育出更优秀的儿女。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我们教育孩子不是图什么,而是使命、责任和义务,孩子的成长过程带给我们快乐,体验生命的轮回和那份纯真和温情,重过程而非结果。
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结婚,这是你个人的选择。既然结婚,就表示对家庭有一份承诺。如果不想承担家庭责任,又何必结婚呢?如果决定这一辈子不要孩子,害怕累赘负担,那年老了以后就不要埋怨。如果单凭图点啥的话,那就什么也无需付出,坐等死吧。
结婚的目的是多层次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为了创造新的生命,这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事情。结婚之后,还需要迈进第二步,至少生一个孩子,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家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老病死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如果死后什么都没有留下,人类文明就没有办法传承。所以中国人除了生儿育女之外,还要好好教养孩子,使其更加优秀,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才。养育孩子,其乐无穷。等到自己年纪大了以后,才会觉得以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看着孩子健康、平安、快乐就心满意足了。
要知道,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都是先天形成和后天培养的。只要孩子不去故意违法、犯罪,就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孩子终归是心理机能不成熟的。孩子有叛逆心理,这不是问题的症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父母思考问题的观念。生孩子不是为了传宗接代,延绵子嗣这么简简单单,而是意义非凡。
生命的禅意并不在一经一卷里,而是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所有的酸甜苦辣,都需要我们自己慢慢去品,去感悟,即便身在艰难境地,也要给内心留一点光,来照亮前方,把持住对生命的热度,笑对磨难沧桑,活好当下,便是最美的模样。工作只是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生活的目的。生活是一种态度,幸福是一种感觉,命运是一种格局,得失是一种心境,你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