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诗词从诊断“诗病”入手

平时读诗学诗,多是从技法和情感方面寻找诗词的闪光点,以欣赏诗歌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经过千年传唱,在历史长河中始终璀璨,与后世的各类文学体裁,包括现当代诗歌相比,无论是在感情、意象上,还是语言、结构、音韵等方面,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美丽。

“诗词名家讲”第二辑之《古诗指瑕》
作者:陈如江
出版:东方出版中心
定价:50元
点击图片,限时6.5折包邮优惠!
正是这种“独一无二”,让现代人想去靠近,甚至创作古诗词的时候,不能只见其美,而对其创作规律不甚了解,认为一味模仿古人即可创作出古诗佳作。
毕竟,李白、杜甫等一流诗人也有“败笔”,那些千古传诵的名篇也有“瑕疵”,比如拥有“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评价的名作《黄鹤楼》,内容虽滔滔莽莽,气势阔宕,确是超凡,但亦有不合对偶句式上下匀称之处;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引人共鸣,但因其“呦呦鹿鸣”四句的插入,反使本来明了连贯的诗意,令人有不知所云之感;苏轼《卜算子》的经典名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当我们了解到这首词是在咏孤鸿,可鸿雁的生活习性是栖宿在田野草丛间,未尝在树枝上停息,此句也就因观物不切而失去了事理之真;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历来备受称颂,但后面两联忽略了前后文气相接,匀称和谐,遂露出拼凑之痕。
创作古诗词,不止要去模仿、学习古代诗人的精妙之处,还需要避免古诗中存在的诗病,从两个不同角度入手,才能更全面地掌握诗词写作的艺术规律。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古诗指瑕》

《古诗指瑕》就是这样一本独辟蹊径,从“指瑕”的角度出发,用艺术规律的尺度去衡量古典诗词,讨论“诗病”的作品。

作者陈如江,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入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历任文学编辑、副总编辑、编审。主要从事诗词艺术研究,著有《诗词百品》《唐宋五十名家词论》《寻找古典之美——诗词探艺录》《中国古典诗法举要》等。

全书从感情、意象、语言、结构、诗趣、音韵等6个方面展开,每个方面若干篇,每篇谈一种“诗病”,共96篇文章。前面所提到的涉及“诗病”的例子,在书中均有详细解说。

《古诗指瑕》内页

以下节选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写作思路。

////

拈出这些诗病并不是要看古代诗人的笑话,而是为了揭示诗歌创作的基本规律。比如金代的著名词人有这样一首《朝中措》词:“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这首抒写兴亡盛衰之感的小令,很显然是征事凑合、强自为之而成。词人是于金国灭亡的前两年去世的,这就使我们对词中的“故国”产生疑惑:其究竟何指?若指六朝,则与金国何关?若指本国,则其时未亡。由此可见,词人的伤今追昔并不是出于对当时特定社会现实的感怀,同时在作品中也寻找不出其受具体景物情事触发的痕迹,全词仅仅是就历史作一番泛泛的感慨。这种不知被前人吟咏过多少遍的兴亡盛衰之感,由于缺乏现实的背景与词人自身的性情,自然也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尽管作者在作品中大量借用前人诗词名句以壮声情,仍不能益其胸中之所无。把这样的作品诊断为一种“凿空强作”的诗病,旨在告诉人们:诗歌创作贵在自标灵采,独出己意,有感而发,应为情造文而不是为文造情。
再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这样一首诗:“作赋曾闻纸贵夸,谁令此纸遍京华?不行官钞行私钞,名目何人饷史家?”虽是以诗的体裁写成,却毫无诗味可言,问题就出在形象苍白,以逻辑思维代替形象思维,完全失去了诗的审美特性。通过对这一“有义无象”诗病的探讨、阐释与分析,读者将会明白诗歌创作中“托象以明义”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拈出这些诗病也不是为显示得他人之所未得,而是想提供给读诗人一些鉴赏的途径,提供给写诗人一些创作的借鉴。对于读诗人来说,需要掌握的是赏诗的方法,从而在品读古诗时能举一反三;对于写诗人来说,需要掌握的是创作的技巧,从而可以获得前人经验,作为自己学习提高的阶梯。了解了古人诗病,读诗人鉴赏时的感悟会更深,写诗人创作中的失误可避免。就拿诗歌中的“用事”(或称“用典”)来说。所谓用事,指在作品中征引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经史子集中的语句。为什么要用事呢?因为诗歌这一体裁,受到格律、字数的严格限制,有时很难把曲折复杂的情事表达出来,而如能于古事中觅得与此情况相合者熔铸于诗句中,既能加深和扩展作品的内在容量,又可使读者产生广阔的联想,所以这是古代诗歌创作中最常用的艺术方法之一。关于如何用事,古人有大量的论述,如:“用事要如水中著盐,饮食乃知盐味。”(李颀《古今诗话》)“凡用事用语,虽千熔百炼,若黄金在冶,至铸形成体之后,妙夺化工,无复丝毫痕迹,乃为佳作。”(胡应麟《诗薮》)“实事贵用之使活,熟事贵用之使新,语如己出,无斧凿痕。”(沈德潜《说诗晬语》)“水中著盐”“无复丝毫痕迹”,这确是用事的最高境界,但如何使得诗中的用事臻至这一境界呢?李颀与胡应麟都没有具体的说明。沈德潜虽然说到了“实事贵用之使活,熟事贵用之使新”,但依然语焉不详。当代人说诗,又通常如嚼饭喂人,令人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所以这些诗病也是给予读诗人与写诗人的一个阶梯。如有关用事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本书一共指出了古诗中有五种诗病,即援古牵强,使事深晦,用典冷僻,堆垛故实,误用古事。通过对这些诗病的解剖分析,读诗人当能掌握用事的标准,从而自主辨别古诗中用事的高下优劣;而写诗者也因有了前车之鉴,当在创作中规避了这些弊病之后,所写的诗在用事方面虽比肩不了古人,但至少也能达到一定的水准。
正如古诗并非都是无懈可击一样,我的这些指瑕文章也不是无瑕可指。杜甫有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寸心”也未必就有“卓识”。所以我在撰述中力求多方参稽,避免偏执拘泥,妄为裁断。作为对中国传统诗歌评论的一种新尝试,倘若读者能因这本小书获得一些启示,那就是对我最大的慰藉了。
《古诗指瑕》一书,现收入叶嘉莹主编“诗词名家讲”书系的第二辑,希望能提供优质的传统文化精神食粮,以饕读者。
也许,当我们反复吟诵经典诗句的同时,还能发现古诗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是真正的“以诗为友”了,期待这本书在解读诗歌上的独特视角能够让读诗人、写诗人都有所获益。
(0)

相关推荐

  • 诗应该怎样写——无视诗坛乱象,把握自己的心

    诗应该怎样写? 这个问题其实相当笼统,要回答得笼统也很容易. 调侃些的,用笔写呗. 敷衍些的,用心写呗. 可正是这两个回答,是一首好诗出炉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用笔写,是体裁.格式,讲究的是诗的形式. ...

  • 如何鉴赏诗的好坏,让我们在漫天垃圾的诗坛中去伪存真?

    如何鉴赏一首诗好不好? 若要写好一首诗,必先要学会鉴赏诗,只有知道什么诗为好诗,才能按照相应的鉴赏标准去写出好诗.那么如何鉴赏一首诗好不好呢? 其实这个问题,这位朋友的理解是正确的.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 ...

  • 『古诗词』思乡诗: 长相思

    作者或出处: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 ...

  • 『古诗词』思乡诗: 泊船瓜洲

    作者或出处: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 ...

  • 『古诗词』思乡诗: 九日登高

    作者或出处:王勃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释⑴望乡台:地名.这里是借用其名,突出"望乡".⑵那:奈何,为什么.赏析这首诗作于王勃南游 ...

  • 『古诗词』思乡诗: 山中

    作者或出处:王勃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译文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更何况秋风风寒,傍晚暮气沉沉.更难耐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

  • 『古诗词』思乡诗: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解 1.次:停留. 2.残夜:天快亮时. 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 4.归 ...

  • 『古诗词』思乡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 独 ...

  • 『古诗词』思乡诗: 杂诗

    作者或出处: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释①来日:来的时候.②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③着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quo ...

  • 『古诗词』思乡诗: 江外思乡

    作者或出处:韦庄江外思乡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 『古诗词』思乡诗: 商山早行

    作者或出处: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释1. 动征铎(音夺):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