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长征途中增兵,发财,建根据地,赠友军钱财

1935年9月15日,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永平镇,人山人海。往常应该在田里劳作的人们,一大早就列队在街道两旁,满面欢喜地等待一支队伍的到来。

一杆杆红旗空中飘,红二十五军上来了。来到陕甘洛河川,劳动百姓好喜欢”,歌声在永坪镇的大街小巷回荡着。

不久,随着一面飘扬的红旗的出现,一位身材高大,身穿青色军装,头戴八角形军帽的年轻军官出现在人们面前,满脸堆笑的向人们问好。他的身后跟着一支军容整齐的队伍,队员们也是神采奕奕,笑容满面,群众目送着他们,直到他们离开了人民的视线........

永坪会师

3天过后的9月18日,一场盛大的联欢大会在永坪举行,歌声和笑声响彻整个永坪镇。就在联欢会即将落幕的时候,甘陕红军的主席刘志丹给意犹未尽宣布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红二十五军的同志们给我们带来很多枪支,现在需要有更多的人来背他,谁愿意来背啊”

声音刚下,立刻响起络绎不绝的应答声........

这是1935年红二十五师长征到陕西与甘陕红军胜利会师的场景。

一说到长征,我们很多人想到的是中央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央红军长征的同时,其它地区的红军也一路风尘仆仆,赶赴陕北。他们的故事,同样感人肺腑,同样极具传奇。比如这个红十五军,在长征过程中不仅建立了两块根据地,而且兵力也增长了两倍,武器精良,还赠送五千大洋给了友军,简直成了红军中的“土豪”了。

在一些抬着伤员的担架过去以后,战斗部队过来了,先是二三二团,嗬,一个连就有五挺轻机枪,每个营还有六挺重机枪,步兵分成三路纵队前行,都扛着一色的马步枪,有的还上了明晃晃的刺刀。——霍春华《永坪会师》

借用李云龙的话来说,红二十五军就是“真正的地主老财,有钱人。”

那么。红二十五军是如何在长征中“发财”的呢?


红二十五军长征

红二十五军,由原先的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时留下的队伍组建而成,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队伍。主力部队撤出鄂豫皖后,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坚持了多年的游击战战争,期间,也遇到重大的挫折。到了1934年,也跟中央红军一样,在敌人的围剿下,面临根据地缩小,红军被动挨打的危局。

  • 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

1934年11月11日,红二十五军在河南省光山县华山寨举行会议。这时,红二十五军早已得知中央红军长征的消息,因而红二十五军要不要走,要往哪里走成了会议讨论的中心。经过讨论,会议上决定红二十五军立刻走,到桐柏山或者伏牛山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会议上决定红二十五军改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并把部队进行整编。程子华任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

11月16日,部队在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举行动员大会,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开始长征。由于“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是红二十五军组建的,根据习惯,后面仍然成为红二十五军。

当然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路上也免不了被国民党部队“围剿”。蒋介石调遣30多个团的兵力,企图将红二十五军围剿在桐柏山区。于是,红二十五军一路血战连连,在独树镇差点被“包了饺子”,七里岗战斗之后,红二十五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 “顺手”建了个根据地

红二十五军在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之后,向西挺进,从铁锁关进入陕西南部,并冒险在庾家河举行会议,确定在鄂豫陕边界创建新的根据地。

在鄂豫陕边界,杨虎城统治力量薄弱,蒋介石的部队又勾心斗角,客观上给红二十五军创建根据地提供条件。

有条件,红二十五军当然不能错过。于是,在政委吴焕先的带领下,红二十五军英勇奋战,在1935年的1月,攻占了攻占了郧西,洵阳,镇安,山阳等县,革命根据地初步建起来了。

2月,红二十五军又在陕西省的蓝田县,柞水县。山阳县等地,建立苏区,开辟第二块根据地。

2月下旬,红二十五军在华阳等地的七个乡建立革命政权,开辟第三块根据地。

3月下旬,红二十五军又在孙家山,刘家花屋七盘磨等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开辟第四块根据地。

鄂豫陕根据地

4月,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山阳县小河袁家沟口成立,标志着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建成。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是边区最高政府,下辖镇安、五星县苏维埃苏维埃政府及山阳县苏维埃筹备处、宁陕土地委员会及13个区、70个乡、314个行政村苏维埃政权。拥有50万人口。根据地建立的农民武装有陕南抗捐第一军及鄂陕游击司令部所辖的6路游击师,在豫陕边有豫陕游击师所辖的4个大队。

  • 鏖战甘肃,会师甘陕

红十五军并没有止步于建立根据地,而是大踏步前进,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主动出击,威胁西安,“围魏救赵”。

这时,红二十五军也得知红一、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并继续北上的消息,大喜过望的二十五军立刻决定接应红一、四方面军。于是,红二十五军离开了刚刚建立的鄂豫陕根据地,开始更为胆大的西征和北上的征程。

为了策应红一、四方面军北上,红二十五军占领川陕边界的双石铺,利用甘肃天水敌人空虚的机会,进入甘肃,奇袭天水,并攻占秦安县城,切断兰西公路,配合红一四方面军北上。但是一直等不到红一四方面军的消息,红二十五军决定,立刻东向,进入陕北,与刘志丹会师。

于是,在1935年的9月15日,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红二十五军与甘陕红军在永坪县会师。永坪会师,也宣告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二十五军长征

经过10个月的时间,红二十五军先后转战安徽,河南,湖北,陕西,甘肃等地,创建鄂豫陕根据地,行程近万里,终于在永坪县结束了长征的进程。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虽然可能没有中央红军长征那样惊心动魄,引人注目,但是也保留了革命火种,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红二十五军出发长征的时候,仅有3000人左右,而到达陕北时,有3400多人,这还不算留在鄂豫陕根据地的由红十五军发展起来的红七十四师2100多人,所以,红二十五军也成了长征红军中唯一兵力倍增的部队。

  • 遭遇“劫财”

红二十五军的传奇可不只这些,它还是红军长征之后唯一“富得流油”的部队。当然,所谓“富得流油”是相对于红军部队而言的。

也由于“富得流油”,红二十五军在后来也“惨遭劫财”。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组成的陕甘支队也到达陕甘宁边区吴起县,并与由红二十五军和甘陕红军组成的红十五军团在甘泉县会师。

与红十五军团的“富得流油”相比,红一方面军就显得寒酸了。在长征途中他们损失了大量的装备,到了陕北的时候,大部分军队不仅破衣烂衫,而且成了“赤脚大仙”,很多的人生了冻疮,连领导人也不例外。面对着陕北的冬天,他们急需军资补给。

面临巨大的困难,红一方面军的领导也急得团团转。突然,开国伟人眼珠子一转,想到了红十五军团。

于是,在一天傍晚,军委采办处主任和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杨至成来到了红十五军团军团部,见到了军团长徐海东。

两人见面,寒暄几句之后,杨至成从衣兜里掏出了一张纸条递给了徐海东,上面是开国伟人的签名,还写着要借款两千五百大洋。看到这,徐海东明白了,这是开国伟人“打劫”来了。徐海东当场慷慨答应。送走了杨至成后,徐海东找来了红十五军团军团供给部部长查国桢,问明军团还剩下7500大洋,当即表示要送5000大洋给中央红军。查国桢思考了一下,当即答应了。并且把五千大洋送到红一军团部。

这可帮了红一军团部的大忙了。难怪后来彭老总见了徐海东,高兴地说:“多谢你!感谢你这位财神爷啊。。。。。”


富得流油的原因

同是经历长征的部队,红一方面军食不果腹,破衣烂衫的,而且还损失了大量的兵力,红二十五军为什么能够军队倍增,建立根据地,还“富得流油”呢?

  • 原因一:所过地区人口众多。

红一方面军纵横两万五千里,经历11个省,但是所到的地方,除了广东,湖南人口不少之外,贵州,云南等地人口稀少,四川西北部则是荒凉的不毛之地,不要说扩军了,能在开国伟人的领导之下,安全渡过已经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奇迹了。

而红二十五军则不同,所经过地区为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除了甘肃人口稍微少点之外,都是人口集中之地,扩军,创建根据地都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 原因二,红军政策得当

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红军立足农村地区,每到一处,打土豪,分田地,关心百姓疾苦,减租减息,实行土地改革,发展工商业,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这样的政策,使得红军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热烈欢迎,与老百姓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这一次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也不例外。

比如说在鄂豫陕根据地,红军一方面扫荡反动的民团和地主武装,发动群众“抗捐,抗债,抗粮,抗夫,抗丁”,一方面还发布了《关于商业政策问题》,保护工商业,还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为占领吉安镇告民众书》,号召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分配地主粮食。这样,根据地很快就得以建立起来,人民群众也踊跃地参军。仅仅在柞水县红岩地区就有300多人参加工农红军。红军还在华阳地区建立了游击队和抗捐军。

二月初六炮声响,警备二旅跑个光,华阳建起苏维埃,土豪恶霸一扫光;分田分财又分粮,穷人翻身把家当;吃饭莫忘红二十五,翻身莫忘共产党。”——民谣

鄂豫陕根据地的老百姓不仅踊跃参军,更是从物资,金钱方面给了红二十五军巨大的支援,根据红二十五军供需部长张希才介绍,由陕南驼到陕北的银元三万多块,沿途用45匹骡子驼,每匹大约100斤。

而在到了甘肃之后,红军在兴隆镇休整三天。兴隆镇是回民聚集的地区,所以,当部队进驻之前,就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尊重回民习俗,不在回民中打土豪,特别注意尊重回民的忌讳。而且在回民中宣传抗日救国主张,积极积极救助回民。得到了回民的热烈欢迎。十多名回族民众因而参加了红二十五军。

这样的红军,这样的政策,怎能不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 原因三:“运输大队长”的帮忙

钱财,人员可以由根据地供给,而军队的枪械呢?当然是“运输大队长”供给啦。这里的运输大队长,不是蒋介石军队,而是东北军和西北军。这是由于对红二十五军的围剿的,主要是东北军和西北军。比如在攻克镇安县城时,红二十五军就缴获了很多的布匹和棉花,一举解决了全军的冬装问题。

在商县附近的战斗中,不仅击毙两百敌人,而且缴获了很多的武器。在荆紫关的战斗中,连敌人的军需处长都给活捉了,更是缴获大批军需物资,仅仅上等的布料就有3000多匹。

在桃源岭的战斗中,红军击毙敌人300多,缴获各种枪支千余支。在甘肃天水,红二十五军又缴获一批军用物资。在攻克隆德县城时,又缴获了一些物资。在劳山战斗中,红十五军团缴获战马300余匹,山炮4门,迫击炮八门,枪支3000多,重机枪24挺,轻机枪162挺,这样的缴获量,难怪红二十五“富得流油”了。

按说东北军和西北军也曾“气吞万里如虎”,怎么成了“运输大队长”了呢?当然是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得人心了。特别是人家东北军,家乡都被日本人占领了,蒋介石却还有他们去打红军,妄图使得东北军和红军互相消耗,东北军哪有那么笨!

  • 原因四:领导有方

红二十五军的领导,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

比如先是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后任二十五军政委的程子华,是黄埔五期生,曾参加广州起义,在红一方面军就担任第二十二师师长,后来来到了红二十五军,立刻被推举为军长。后来的红二十五军的多次战斗,程子华都身先士卒,参与指挥。

比如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从教书先生投笔从戎,曾以十几人的游击队收缴敌人枪支20多支,在鄂豫皖从事工作多年,以鄂豫皖省委书记的名义率领红二十五军西向长征。即使是在病重的时候,躺在担架上,徐宝珊还是坚持省委的工作。

特别是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可是上马能打仗,下马能理政的传奇人物,在程子华,徐海东先后受伤后,不仅担任起二十五军政委的职责,还代理了军长,指挥红二十五军突围独树镇,建立根据地,北出秦岭,威逼西安,西进天水,战功赫赫。又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使得红军在兴隆镇回民中树立良好印象。

最后要说的是先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后任二十五军军长,政委和省委书记的徐海东。这位很多人应该不陌生才对,在1955年授衔时,仅仅次于粟裕,在十大将中排名第二。在花山寨会议时,他退位让贤,把军长的位子让给了程子华,自己任副军长。徐海东多次身先士卒,指挥军队冲破敌人防线,吴焕先牺牲之后,徐海东任红二十五军的一把手,又指挥军队北上到达陕北,与陕甘红军永坪会师。

结束语: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创造性地建立了鄂豫陕根据地,创造了长征途中兵力倍增的神话,宣传了党的抗日救亡的主张,播下革命的火种,为中国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