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7983-民国往事:勿忘国耻——“九·一八”(一)

(“九·一八”事变后奉天城里日本关东军张贴的布告)

众所周知,中国的近代史(1840-1949)就是一部不断向西方各列强效仿的学习史,这种自鸦片战争后起就开始的学习过程有的是主动,但更多的是被动的。孱弱的中国一次次的被欺凌压迫、被荼毒杀戮,无能的政府一步步的忍辱、退让,这些都让整个中国越来越不堪。我们历经各列强的剥削、压迫,我们的民族遭到生灵涂炭,我们的家园遭遇沦陷侵占。在诸列强之中,给我们的国家民族造成伤害最大的,我们始终不可回避的就是和我们隔海相望的近邻日本。有人说是中国与日本的恩怨是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开始,当时满清政府坐拥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与“明治维新”后崛起的日本之间爆发的那场“甲午海战”打响以及战后因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起持续了五十年。历史书上讲,中国的全面抗战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长达八年开始的这场旷日持久的惨烈战争。但至少,中国东北的“抗日战争”是早在1931年9月18日夜就开始了……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卫队的数名工兵装扮成“南满铁路”的巡线员伺机行动,当他们挪动至沈阳城外的北柳条湖附近时,他们在早就选定好的靠近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南八百米附近的“南满铁路”上偷偷摸摸的预埋了炸药,密谋搞出事端。

18日晚10时20分,当沈阳市柳条湖附近的居民大都已入睡后,震耳欲聋爆炸声忽然响起,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也打破了中日两军之间原有的和平。爆炸的地点在“南满铁路”上,爆炸发生后很快日本关东军作出反应,他们对外宣称是中国军队炸毁了铁路,之后便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军队开火进而发动了武装事变,还蒙在鼓里的中国东北军就这样遭到了不明原因的进攻,被打的措手不及。自此,日本关东军长驱直入并在短时间内占领了中国东北,蓄谋已久的他们出其不备的发动的这场事变史称“九·一八事变”,这是一个让事后整个中国蒙羞的国耻,也是叫醒了沉睡中的国人奋起抵抗的钟声。

在十九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经历了“明治维新”后全面西化的日本倡导着“脱亚入欧、文明开化”而走向了民族复兴的腾飞之路。但是,日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如果国家要继续发展就要通过对外扩张和掠夺来支撑,于是他们就将目标对准了隔海相望的中国,自1881年(大清光绪七年,日本明治十一年)起,日本就宣扬中国东北是他们的生命线。到1895年,时任日本首相的山县有朋正式向天皇提出要把日本的生命线扩大至中国东北。日本梦想着首先在朝鲜半岛登陆并将其占为己有,接着侵入中国东北从而以东北为跳板而占领整个中国,这就是其所谓“大陆政策”。

从清朝末年的“甲午战争”到民国初年的“二十一条”,再到这赤裸裸的挑起事端,即“九·一八事变”,这些都是日本人实施其“大陆政策”的步骤,也是欲一步步征服中国的佐证。

1927年3月,日本国内开始爆发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不仅使经济下浮严重,而且让国内的政治产生了波动。同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人在自己组织召开的“东方会议”上把加紧推行侵华的大陆政策以及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积极方针定为日本国的最高国策。会议后,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向裕仁天皇的呈上的奏折中就有了后来臭名昭著的“惟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对外侵略的流氓主义。

1928年6月,被日本人扶持起来的奉系军阀和其首领张作霖在民国军阀割据的末期掌权中国,但张作霖不愿将日本人提出的铁路路权等一系列涉及的重大权益交给日本,气急败坏的日本人立即炮制了“皇姑屯事件”直接导致“东北王”命丧黄泉。12月29日,张作霖的继承人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即奉军归顺南京中央政府。自此,日本人彻底打消了通过操控张家父子使满蒙独立的计划。

1930年,当时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仅仅一万余人,而“少帅”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达四十四万余人。但是,日本关东军里的激进分子们却根本不惧怕东北军。9月,张学良正忙着率十五万东北军入关,以此资本来帮助蒋介石调停“中原大战”。最终,这场新军阀的大混战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从此张学良也常住北平。11月,时任日本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长永田铁山大佐受邀来中国视察关东军防御体系并听取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等人的侵略计划,永田铁山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如果关东军挑衅东北军从而引起了国民党中央军或者外国列强的干预恐难以收场,但是自信的石原莞尔以自己对中国的了解判断,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他认为如果战事一开,蒋介石的中央军不会干预,苏联就更不可能伸出援助之手了。

辽阔的中国东北地下拥有着丰富的矿产和资源,地上有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粮田,这里物产丰富、土地肥沃,这是火山喷发和地震海啸频袭的日本这种岛国见都不曾见过的,早已经看红了眼他们企及梦想着将此据为己有。日本关东军内狂热的激进分子们以各种名义秘密向中国东北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间谍,为军部后期的武力入侵和政治渗透提前刺探各类情报,他们尽可能的摸清东北军的底细,同时尽可能的找到对中国开战出兵的借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