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审计建议味道只需这三种调料

审计报告的精髓不仅仅在于发现和揭示问题,如何充分挖掘内部审计的“咨询”潜能,进而将审计发现问题转化为经营管理的效益成果,建设性、有价值、可实施的审计建议起着承上启下的转化作用。
因此,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关注发现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更要透过问题现象看清管理质效,学会深层次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从宏观着眼、从细节入手、从他山接力,聚焦如何写出高质量的审计对策建议,从而有效解决审计建议“千篇一律”“空洞难落实”的通病难题。
第一料:吃透上情
上接天线明方向,要学会站位思考。
1.坚守政治底线
内部审计要以遵守国家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为准绳,监督企业规矩经营、合法获益。因此,农商银行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学习、领会和消化,写出的审计建议要贴合国家和行业的法规要求。
2.坚持发展为本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的有机结合,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者,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发挥“监督”、“智囊”的双重角色。因此,审计人员既要练就发现问题的高超本领,也要能够通过问题表象揭示管理的症结和漏洞,不仅要着眼于个案整改,更要从机制流程、内控架构建设出发,进而提出能够与企业发展规划相吻合的审计建议。
3.坚定立项本意
审计立项规划往往凝聚了监管部门、董事会、审计部门全体同仁的心血,它既明确了监管的重点方向,也是管理层迫切需要掌握和了解的业务经营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优化改善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审计人员要坚定信念,从立项本义出发,从监管和经营管理的视角去看清问题本质,及时的进行止损增效,用“风险可控、效益可增、具体可行”的审计建议唱响业务经营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第二料:吃透下情
下接地气找出路,要学会融合思考。
1.善于沟通对接
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而每一个审计问题背后的动因、具体的操作手法都不尽相同,都需要审计人员就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当事人、被审计单位以及相关条线职能部门进行沟通,从不同的层次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而寻求出问题的最优解。
2.善于换位思考
审计建议最常见的通病就是闭门造车,不懂得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得出的相关建议也没有综合考量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现状和特殊情形,造成审计建议“高端、大气”却不适用,被审计单位也无法根据审计建议开展切实有效的整改行动。
3.善于总结归纳
零散的审计发现问题虽然能够展现相关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不足,却难以有效推动法人单位企业提升整体的发展质量。因此,审计人员要学会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个性案例中发现规律和趋势,进而利用模型技术手段对全变量数据进行标准化的甄别和筛查,在此基础上对同类型问题进行融合思考分析,从共性和个性的角度分别提出审计建议,做到审计一案一例一成果,服务整个企业的预期效果。
第三料:、吃透外情
外接同行寻捷径,要学会借鉴思考。
1.学会拜师求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审计人员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独到的见解、观点,在做审计的工作过程中,如果会遇到自己陌生的领域和问题,要学会放下身段主动向业务单位经办人员、身边“老师傅”、外单位审计同仁讨教,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相同行业的审计“高手”“大师”适时开展相关交流活动,从理论、实践两个维度出发,结合被审计单位的意见,综合整理出一份合情、合理、合适的审计建议。
2.学会案例研究
往年的审计案例和相应的对策建议,是我们快速提升自身发现问题、提高审计建议质量的有效捷径。在日常的工作中,审计人员要学会留意收集、整理积累各个层次的审计案例库和优秀的建议对策,从别人总结的经验中汲取充足养分,在我们撰写报告建议的过程中,适当借鉴别人总结的“金点子”建议对策,不断拓宽审计整改的路径,丰富审计整改的措施方法。
3.学会内外结合
在学会借鉴别人的审计建议成果的同时,不能简单粗暴的教条主义、拿来主义、硬搬照抄,要学会甄别、分析,进而融合、改进,提炼出符合被审计单位实际,且切实可行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做到审计建议契合问题整改需要,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高度,既有共性问题的宽度,又有具体问题的精度。
简而言之,审计人员要争做企业发展的研究员,审计建议“合法合规”“推行有效”;要争做文字语言的雕刻工,审计建议“言简意赅”“文字优美”;要争做他山之石的收藏家,审计建议“借鉴融合”“优化创新”;最终形成一系列高水平的审计建议,绘写出一份份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为企业安全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价值力量。
---The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