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三个副司令,邓华是换的,洪学智是拉来的,只有他是自愿

一提起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指挥官,人们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彭老总那刚毅果敢的面容。其实,抗美援朝战争中曾经有三个副总司令,他们就像电影摄制组里的副导演,直接参与指挥了每一场战役,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三位副总司令都是谁,他们又是如何走上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的?

被换来的第一副总司令邓华

1950年,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介入南北朝鲜内战,战争的阴霾就时刻笼罩在新中国的上空。

不久,美军和南朝鲜军队便前突到鸭绿江边,并且不顾中国的一再警告,向鸭绿江对岸的中国村庄进行扫射和轰炸。

为了保卫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领土不受侵犯,保证新生的国家政权不被颠覆破坏,中国领导人决定以志愿军身份,参与到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中。

而处在战争最前沿的东北边防军成为志愿军主力的主要组成力量。

东北边防军的兵力,主要由解放战争时期的第13兵团组成,此时的司令员是黄永胜。

出朝作战,不但要考虑到指挥员的军事指挥才能,还要考虑其个人政治素养和文化修养,因为毕竟打交道的还有国际友人和国际敌人。

显然,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且脾气火爆的原司令员黄永胜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在林彪的提议下,时任第15兵团司令的邓华和黄永胜进行了对调,邓华担任第13兵团司令员,在兵力以第13兵团为主的志愿军正式组建后,邓华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

1910年4月28日出生于湖南郴州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的邓华,此后又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在红军大学和中央党校进行过系统学习,政治修养和文化水平相比黄永胜显然要高出一大截。

1927年邓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湘南起义、古田会议。在1930年的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邓华曾率部协同红一团连续作战三天三夜,打退国民党的疯狂进攻,保证了根据地的胜利成果。

参加过长征,并在著名的平型关战役中建功立业的邓华,也经受过严酷战争的洗礼,并在洗礼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在平津战役中,他曾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以少数兵力牵制、防御塘沽守敌,集中优势兵力先攻打夺取天津的建议,被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共总前委采纳后,为平津战役的胜利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亲自指挥并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带领4万志愿军将士,以坑道为依托,以血肉之躯为防御屏障,和联合国军的6万余人、300余枚大炮、170多辆坦克、3000架次飞机鏖战43天,创造了在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在敌人倾泻下创历史的“范弗利特弹药量”的情况下,面对200余万发炮弹、5000多枚炸弹和燃烧弹的攻击,取得了连续打退敌人近1000次冲锋,歼灭联合国军2.5万人,击落敌机270多架,坦克14辆,大炮60枚的辉煌战绩,创造了军事史上防御战的典型战例。

1953年,他组织指挥了金城反击战,以骄人的战绩迫使联合国军坐到了谈判桌前,并最终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划上了完满的句号。

看来,将邓华换到关键岗位,的确体现了中国决策者在用人方面的远见卓识。

拉来的洪学智

如果邓华是被有识人之明的中国领导人换来的,那么,洪学智则是被战友邓华慧眼识珠,拉来的好战友好帮手。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洪学智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这队大兵马中的第一粮草官。

1913年2月2日出生于河南商城汤家汇(今安徽金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洪学智,勤劳质朴,性格内敛,工作细致,最主要的是很能吃苦耐劳。而且,不可多得的是,他还是个文武全才的指挥官。不但能带兵打仗,对处理军队后勤事务也有过人的才能和见识。正是看中了洪学智这项才能,他才被邓华第一时间拉到了志愿军队伍中。

彼时的洪学智,因为个人才干突出,还是被叶剑英留在广东军区,出任副司令员一职的广东军区一名军职人员,作为叶剑英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协助叶帅处理广东军区的日常事务。不料,在被叶剑英派去北京汇报工作时,在北京火车站刚刚下火车,便被早已经等在站台的邓华直接从北京拉到了东北,成为第13兵团的副司令员,继而成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

事后,叶帅曾开玩笑说,知道当时被拉走,就派别人去北京汇报工作了。由此可见,洪学智的确是非常受工作伙伴欢迎的一个人。

进入志愿军后,洪学智被分配主要负责志愿军司令部、特种兵团和后勤保障等工作。他参与领导和指挥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到第五次战役及其后的历次重大战役,每每针对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和敌我双双的兵力及战略布局,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预判,在保证志愿军领导层的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1年6月,同时兼任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的洪学智,领导志愿军后勤供给部队,面对朝鲜半岛雨季中洪水泛滥、道路泥泞的艰难局面,在完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每天迎着联合国军无数次飞机、炮弹和炸弹的袭击,利用志愿军简陋的运输条件和工具,仍顽强支撑起一条洪水冲不垮、炸弹炸不断、敌机轰不毁的人肉钢铁运输线,尽最大可能保障了志愿军后勤物资供应,彻底击碎了美国刚刚履新的将军李奇微的“礼拜攻势”,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妄图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围攻绞杀的企图。

抗美援朝战争最终能取得最后胜利,担任志愿军粮草供应任务的洪学智功不可没,而强拉他成为第二副司令的邓华,其识人用人之能的确令人叹服。也侧面见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心协力、上下一心的顽强抗敌精神。

真正的志愿者韩先楚

和邓华的“换”、洪学智的“拉”不同,韩先楚则完完全全践行了志愿军的最初意志,自己自愿选择走上抗美援朝战场。

1913年2月出生在湖北黄安一个穷困农家的韩先楚,放过牛,打过短工,可以说是共产党让他获得了新生,成长为一名为劳苦大众服务的革命者。

1927年就参加了革命的韩先楚,先后经历过长征、反围剿战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考验,经历过无数次残酷斗争的洗礼,练就了“胆大包天”的个性,在作战中,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宁可违抗上级命令也要坚持。

在长征中,他曾经连彭德怀的命令都敢违抗,以致于其在军队中有“韩大胆”之称,连谁也不服的许世友也对他刮目相看,称韩先楚是他最佩服的人。

曾经在抗日战争中担任第115师344旅689团团长的韩先楚,在著名的平型关大捷中,表现英勇,在和日寇战斗中,多次进行白刃格斗,是八路军中的一员猛将。

在解放战争中,他以狠准稳的打仗作风让国民党闻风丧胆,送了他一个外号“旋风司令”。

1950年4月,刚刚结束了解放海南岛战役的韩先楚,面临工作调整。

当时上级给出了三个方案供韩先楚自己选择。一是去第15兵团担任副司令员,二是去中南地区空军担任领导职务,三便是去极有可能开赴朝鲜战场的第13兵团担任副司令员。

很明显,前两个选择都将远离战场,而最后一个,会有更高几率走上战场。

无论是四野首长,还是他的老战友们,都希望韩先楚能趁着职务调整的机会,休整一段时间,养一养自己已经被持续的战争拖累得疲累不堪、伤痕累累的身体。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韩先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第13兵团,最终成为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3副司令员。

走上抗美援朝战场后,他先后参加并指挥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

在第二次战役中,他率领所属部队将驻守在宁远、德川两个地区的南朝鲜军队两个师团灭,随后在三所里伏击联合国军,全歼了该地区的联合国军,为志愿军扫平了前进道路,对此次战役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第三次战役中,他一马当先,指挥部队迅速突破敌人防线,将联合国军逼到“三八线”以南地区,并连续攻占南朝鲜多个重要城市,为志愿军实现战役目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论是换来的,还是拉来的,甚或是自己走来的,三位志愿军指挥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的胜利成果有目共睹,是他们用鲜血和伤痛为我们换来了得之不易的和平,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并继续发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