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喇姑一年洗一次澡,还经常在康熙身边转,不怕味道冲鼻吗?
苏麻喇姑算得上是清朝最传奇的女性之一了。她出身寒微,最早只是孝庄身边的一位侍女,但由于深受孝庄的宠信,机缘巧合下她成了康熙的启蒙老师。
一些史料记载了她的一项怪癖:一年只洗一次澡。这就奇怪了,这样一个成天需要教康熙读书识字的人,如果一年只洗一次澡,难道不怕康熙闻到么?
在刚看到苏麻喇姑的这项“怪癖”时,我其实是不太相信的。第一反应是这种传闻是不是无良公众号,为了骗流量胡编乱造的。但仔细查了一些相关材料却发现,这种说法还真不是现代人脑洞大开,而是满清宗室昭梿所著《啸亭杂录》里的记载。
昭梿是清太祖第二子代善的后裔,他所承袭的和硕礼亲王爵位更是满清十二铁帽子王之首,在皇帝进行典礼时,礼亲王可是要站在第一班的。所以这样一个与清廷关系密切的人写的笔记,可信度还是蛮高的。
《啸亭杂录》记载,苏麻喇姑不仅一年只在除夕日洗一次澡,而且在洗澡时还要定时定量,最奇葩的是,她洗完澡还要将自己的洗澡水喝掉当作忏悔。
为什么这样呢?原因和她的出身有关。
作为孝庄的侍女,苏麻喇姑同样出身草原,是根正苗红的蒙古姑娘。她的许多生活习惯,也来自于草原。
蒙古高原虽然面积广阔,但是,除了西北部和中部的部分山地外,其余部分多为干旱少雨的戈壁。正因如此,在这片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的土地上,水源极为稀缺和珍贵。
对于当地牧民来说,水真的称得上是“生命之源”,大部分时候,他们根本舍不得用水来洗漱,更不敢用它来洗澡了。人们对于习惯这种东西,有着特别强的适应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习惯逐渐演化成一种风俗,甚至法律。
铁木真就出台过法令《大礼撒》,专门禁止人们用河水洗澡,只不过要等到铁木真统一蒙古成为所有蒙古人的成吉思汗后,《大礼撒》才成了所有人不得违背的禁令,在这之前,像乃蛮部等部落是没有这种禁忌的。
元朝时期《大礼撒》的威力达到极致,就连可汗自己,都不能轻易赦免触犯《大礼撒》的犯人,据说有位可汗为了解救自己的部下,不得不强词夺理称他“不是洗澡,而是在捡掉落河中的金子”。连大汗都要想方设法才能绕过它,这条禁令的威力可想而知。
元代以后,黄金家族的威望下跌,《大礼撒》的影响也开始逐渐降低,人们逐渐成了有条件地遵循这一禁令。
比如孝庄所在的科尔沁部,就只是不能直接在河水中洗澡,但是打水洗澡已经不再被视为违反法令。之所以依旧不让在河中直接洗澡,可能是因为这种方式更容易传染疫病。
从《啸亭杂录》的记录来看,苏麻喇姑对于蒙古人的这一传统习惯还是极为尊崇的。虽然她进宫后入乡随俗,每年“不得不”洗一次澡,但为了表示赎罪,她还要将自己用过的洗澡水喝下。
当然了,虽然《啸亭杂录》的记载中是这样写,但有时候这些话也必须灵活地来看。就像中央台《走近科学》诞生的那个段子一样,节目组曾经调查当地一个小女孩几年不吃饭的灵异现象,结果过几天后得出结论:她虽然不吃饭,但是她吃零食呀(什么鬼)。
蒙古人不洗澡的习惯也是这样,虽然碍于禁令,人们不下河洗澡,但却会在平日里隔三差五的用清水擦洗身子,而苏麻喇姑也并不是完全不懂得变通的妇女,在宫中就算不是为了自己,为了每天要朝夕相对的康熙,她也起码得将自己的个人清洁问题弄得差不多才行不是。
有人猜测,苏麻喇姑可能是和普通蒙古牧民一样,用少许清水擦洗身体,保持清洁。而有人的猜测则稍微另类一点,觉得她更有可能是用“搓泥”的方法来去垢。
别觉得这种方法有点脏,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贬谪期间就曾经对这种清洁方式特别推崇,他称之为“干洗”,认为这种方法不仅节约烧水做水的时间,手指揉搓身体皮肤的时候还能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洗”完后全身也特别舒服。
当然了,无论是哪种方法,和洗澡相比,这些清洗方式都太简陋了,身上有一点点异味也是正常。
只不过,康熙对于自己的这位启蒙老师同样信赖有加,不仅小时候经常要让他照顾,在苏麻喇姑年事已高后,因为担心她在宫中寂寞无聊,还专门把自己的十二皇子允祹交给苏麻喇姑抚养。
光是从这点来看,康熙对苏麻喇姑的照顾,根本不是皇帝对一个下人或者老师的态度了。两人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对这样一位值得尊敬和敬爱的长辈,身上真的有什么味道,对康熙来说,又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