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中丨我与古文字临摹

我与古文字临摹

张守中

张守中,1936年出生于北京。初中毕业后参军,20岁转业,改从事文物工作。中共党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年时代在中科院考古所进修,师从张孝光、郭义孚先生学习考古测绘。在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门下学习篆隶书法,随著名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学习古文字临摹。在侯马东周遗址从事考古发掘十年。中年时代调查晚清丰润张氏家史。

主要著作:

《侯马盟书》(合作),文物出版社1976年出版。

《中山王厝器文字编》,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

《睡虎地秦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1994年出版。

《包山楚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1996年出版。

《郭店楚简文字编》(合作),文物出版社2000年出版。

《张家山汉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12年出版。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近现代部分·张守中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出版。

《张人骏家书日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出版。

《张人骏墨迹选集》,香港梦梅馆2006年出版。

《方北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出版。

《真鉴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17年出版。

《书画旧藏记》,河北美术出版社2018年出版。

《己庚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20年出版。

另,还编有《守素集》(2004)《张守中书法集》(2005)等。

与盟书结缘

1965年12月,我们在配合侯马电厂基建施工中发现了一批古文字遗存,文字为篆书体系,用朱红色颜料写在石片上,坑位编号16,共出土石片60件。此时侯马考古队长张颔先生正在原平搞“四清”,他请假一星期赶来侯马察看这批资料,并赶写一篇报道《侯马东周遗址发现晋国朱书文字。该批古文字经郭沫若先生鉴定,认定为古代的盟书,郭老撰写一篇考证文章《侯马盟书试探》,与张颔先生的文章共同刊载于《文物》1966年第2期。

张颔先生自学古文字学,也喜爱中国书画艺术,但因时间紧迫,他来不及亲自临摹盟书文字,嘱我代劳,这样侯马盟书的第一批摹本是出自我手。摹本也同时公布在《文物》1966年第2期。

侯马盟书摹本(张守中摹)

1966年春夏之交“文革”运动骤发,且来势凶猛,全国大部分报刊,包括《文物》《考古》期刊亦停办。侯马盟誓遗址的考古发掘工地亦草草收工,出土的大批盟书来不及整理即入库封存。时光到1972年,《文物》杂志复刊,向山西约稿,此时我们正在太谷学习班封闭搞运动,我被派往侯马二次临摹盟书,发现了盟辞220余字的盟书标本。摹本送到北京,郭沫若院长再次撰文《出土文物二三事—新出侯马盟书释文》刊于《文物》1972年第3期,陶正刚、王克林先生撰文《侯马东周盟誓遗址》刊于《文物》1972年第4期,我的摹本也同时刊发。太谷学习班结束,山西省文工会全体同志回到太原,“文革”运动在继续,正常的文物考古科研工作尚难开展。1973年8月4日,我获知信息,王冶秋局长正在五台山考察,不日将来太原。我当即上书冶秋局长,希望关注侯马盟书,并告知盟书标本已全部运抵太原。8月8日冶秋局长到山西文工会参观侯马盟书,9日张兴华书记通知我早8时去迎泽宾馆晋见冶秋局长,我带了盟书摹本如约而至。这一天的上午,冶秋局长在省图书馆作报告,省文工会全体同志在报告厅就座。冶秋局长讲到当前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形势,希望文物考古战线多出科研成果,指明山西是文物大省,要加强出版工作,他特别指出侯马盟书应尽快公布资料,出版专书。10日,冶秋局长返回北京,山西省文工会主抓业务工作的领导张德光同志立即召集张颔、陶正刚、张守中三人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侯马盟书整理小组,有关工作场所、人员分工、经费保障以及工作期限诸方面都作了安排。

侯马盟书整理小组张、陶、张三人经过两年零四个月的日夜奋战,完成《侯马盟书》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于1975年底交稿,1976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在该书中的分工有四项:摹本、字表、人名表、插图。因为成书时间是在“文革”运动期间,按当时的规定,出书不署作者姓名,也不付稿费。实则对名利我辈早已置之度外,能快速完成一项科研成果,通过实际工作的磨炼学到真本事,才是令我们最欣慰的事。我在山西工作从20岁到40岁,能与盟书结缘,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是我一生的幸运。

书饶宗颐先生咏侯马盟书诗          书李商隐《寻隐者不遇》

临摹银雀山简

1978年12月初,省文物管理处董增凯处长找我谈话,说国家文物局陈滋德处长来电话,希望能调我去北京帮助临摹山东银雀山竹简。董处长又说:“你到北京也要临摹河北出土的定县竹简”我接到任务,12月7日去北京,到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报到。因为唐山大地震,北京沙滩红楼正在维修,国家文物局临时搬在故宫博物院办公,古文献研究室办公也搬到故宫的城隍庙。我先把河北定县竹简从库房中清理出来,再熟悉山东银雀山竹简资料,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开始临摹银雀山竹简已到1979年3月初。

在我之前,临摹银雀山竹简的是傅熹年先生。傅先生临摹的内容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一批古文献,编在《银雀山汉墓竹简》第一辑中。我接替傅熹年先生,临摹的内容有论政、论兵之类的《五议》《孝贤》等,有阴阳时令、占候之类的《曹氏阴阳》《阴阳散》等以及其他类《作酱法》《算书》等,从1979年3月至6月,共临摹562简。由于竹简原件已运回山东,我的摹本系依照原大照片摹写。临摹结束后,我曾随山东博物馆吴九龙先生一同到北京大学访问朱德熙、裘锡圭两位先生,请求对摹本进行校核,经朱裘二位先生审阅后,我又对竹简摹本进行认真修改。当时复印机尚未普及,我将摹本全部晒蓝装订成册,硫酸纸摹本正品已在6月底交山东博物馆吴九龙先生,以备出版专书使用。

2010年3月,时隔31年后,我意外地收到北京友人捎来的《银雀山汉墓竹简》第二辑,感到很惊喜,诚如裘锡圭、李家浩先生在该书后记中所言:“《银雀山汉墓》竹简第二辑的书稿,早在1981年就已定稿,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出版。2001年以来在原中国文物研究所和文物出版社的支持下,通过有关人员的努力,本书终能在近期出版,作为本书的整理者,得知这一消息,既高兴,又感慨。”裘李二位先生的这段话,也道出了我的心声。银雀山竹简文字是西汉初期文人的手抄墨迹,笔法古雅,行笔奔放,我通过临摹这批竹简文字,学到古人书写新意,收获良多。

临摹定县简

定县汉简发现于1973年,历经火烧已炭化呈黑色,文字的辨认十分困难。1975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派员将竹简送北京,请国家文物局支持解决保护、释读问题。其后在北京沙滩红楼由张政烺、顾铁符、李学勤、于豪亮四位先生将竹简逐一清点,编号,释读,作卡片记录。由于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竹简整理工作暂停。北京沙滩红楼成危房,亟待维修,定县竹简装箱运至北京故宫封存。

1978年12月,我奉命赴京临摹定县竹简。2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王东明、李均明领着我到故宫西路慈宁宫,去搬运定县竹简。慈宁宫内满满堆积着各类物品,在靠东墙处找到两个大木箱,开箱查看,那场面一下子把我们惊呆了,原来木箱已被90度翻转,箱内竹简散乱得不成样子。王东明同志见此情景,立即去向谢辰生先生禀报,谢先生赶来现场,见此情景也大为吃惊。这都是地震搬运中惹的祸。问题归问题,工作总得继续。

摹写定县简

我临摹定县竹简从1979年7月至1981年8月,前后两年,计临摹竹简1713件,28000余字。

1982年3月4日,我同刘来成、何直刚、刘世枢共同赴京,将定县竹简及相关资料整理装箱,运回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000年我退休时将所有定县竹简摹本正品全部交省文研所,转眼又过去19年。定县竹简出土后,以定县汉墓竹简整理组名义四次刊发资料:《文物》1981年8期刊发《儒家者言》释文,何直刚执笔;《文物》1995年12期刊发《文子》释文,刘来成执笔;1997年7月文物出版社出版《论语》专集,刘来成执笔。《文物》2001年5期刊发《六韬》释文及校注,韩立森执笔。先后刊用的竹简摹本均出自我手。但当初准备出版《定县汉简》专集的计划至今尚未能实现,希望定县竹简的未来能有好运。

战国中山国文字整理

1977年河北省平山县发现战国中山王大墓,出土上百件精美的铜器,其中尤以大鼎、方壶、圆壶以及兆域图铜版铭文数量最多,史料价值最高,为学术界所瞩目。1977年10月,我调入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所做的第一件事,即去平山七汲发掘工地,配合刘来成先生临摹这批古文字。至1978年3月,将近半年的时间,完成中山王大墓出土铜器、玉器、木器铭文摹写工作。特别是中山三器文字,风格独特,制作精良,临摹文本经过商承祚先生审定,后几经修改最终定稿,颇费时日。

中山三器·方壶(张守中摹)

战国中山国的资料,史书多有缺载,今次王墓发掘所获第一手铭文如此丰富,值得下一番功夫,进一步整理编一部字书,以方便学术研究。我有了这一设想,从1978年起着手整理文字编,利用业余时间一点一滴地积累资料,稳步推进。1978年夏秋我在台西发掘工地工作,1979至1980年我在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工作,不管走到哪里,编写文字编的资料我都随身携带,业余时间静心整理。

编写文字编,难点在于对古文字形、音、义的考释,这对我而言颇有难度。然而天遂人愿,1978年11月在长春吉林大学召开中国古文字学会成立大会,全国各地的学者就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珍贵资料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1979年8月中华书局编辑出版《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刊载了张政烺先生以及赵诚、孙稚雏等先生的考释研究成果,我仔细拜读,择优吸收各家的研究成果,使我的文字编逐渐丰满起来。余下纯技术工作,诸如编书体例的设计、文字摹写的技法等,只须一步步认真推进即可。原计划要多年成稿,最终三年即见到成书。1981年9月《中山王厝器文字编》由中华书局出版,赶在中国古文字学会第四届年会在太原召开时散发给与会中外代表。天津的陈邦怀老先生未能参加太原的会议,但先生收到会议发给的资料,陈先生在《天津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评论称:“《中山王厝器文字编》其征集资料之全,摹写文字之精,成书传播之速,为网罗一国文字之第一部字书,信难能而可贵矣。”广东中山大学曾宪通先生在香港《中国语文研究》上撰文评论说:“张守中先生的摹本运笔轻重有度,旋转自如,使刻画刚柔相济,颇存刀笔神韵,没有机会摩挲实物的人,也可仿佛古人章法,与一般字书比较,可算是本书的特色。”

《中山王厝器文字编》荣获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奖者虽是我个人,而该书反映的却是众多人士的劳动成果,我当再作努力,不断进步。

一张珍贵的古文献室同仁照

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文物局成立古文献研究室,汇集北京大学、湖北大学、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以及甘肃、四川、安徽、河北、山东、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整理研究新发现的一批珍贵的古文献资料,诸如湖南的马王堆帛书、山东的银雀山竹简、河北的定县竹简、甘肃的居延汉简、安徽的阜阳简、新疆的吐鲁番文书等。为临摹银雀山竹简和定县竹简,我有幸在古文献室工作三年,留下一张颇为珍贵的古文献研究室同仁合影,拍照地点在北京沙滩红楼,时间为1980年1月15日,距今已40年矣!

后排右二为张守中先生

十年三部书

十年三部书,这里说的十年,即1991至2000年;三部书,即笔者编撰的三部古文字工具书:《睡虎地秦简文字编》《包山楚简文字编》《郭店楚简文字编》。

时光进入1991年,我已年过半百,距60岁退休为时不远,想到光阴飞逝,要做的事情还多,很有些紧迫感。已经过去的20世纪80年代,我主要精力放在配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几位先生编写台西、平山、蔚县三部大型考古报告配制插图。20世纪80年代末,我的职称为副研究员,我决心在20世纪90年代,调整工作重心,考古绘图工作仍要继续,但重点要转移至对古文字工具书的编撰,这既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个人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和提升的需要。

《睡虎地秦简文字编》是我选定科研项目的第一个目标。起步的时间在1991年7月,至1994年2月成书问世,前后用时两年又七个月。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是1975年的重大发现,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资料一经公布迅即在海内外兴起了研究的热潮。而编撰一部能完整体现这批秦简文字的字编工具书,是学术界所迫切急需的,工作期间既要赶进度,同时又要把好质量关。1992年文字编初稿完成后,我专程赴京,拜访学界泰斗张政烺先生。6月先将书稿送达张先生寓所,并约定时日面谈,听取先生的意见。7月1号上午,在建国门外永安南里,先生以80岁高龄兴致勃勃地与我亲切交谈。先生对文字编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关于单字的排序,要依说文部首顺序为好,以方便读者快速检索;第二,对词例句例的收录应力求全面、完整,以方便阅览。我经过认真思考,决定按张先生第一个建议行事,对单字编排顺序来一次大返工,改按说文顺序重排。实践证明,如此改动虽多花了工作时间,但书稿质量有所提升。成书出版后,反响良好。《睡虎地秦简文字编》承蒙张政烺先生为之题写书签,李学勤先生作序为书增色。该书获河北省第五届(1994—1995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初版脱销,2003年文物出版社又二次印刷。社会的需求,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包山楚简文字编》是我选定科研项目的第二个目标。起步的时间在1994年5月,至1996年8月成书问世,前后用时两年又三个月。

包山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十里铺,1987年1月湖北荆沙铁路考古队发掘的包山2号墓中出土竹简448枚,随后由湖北省博物馆、荆门地区博物馆、荆门市博物馆联合组成包山楚简整理小组,迅速投入工作。《包山楚简》于1991年10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统全方位地公布了竹简释文、考释、图版照片、字表,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为编撰《包山楚简文字编》,我认真拜读《包山楚简》原著,同时广泛收集海内外学者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编一部古文字工具书从技术编排及文字临摹而言是我的强项,而对文字的隶定考释则是我的弱项。工具书的编撰应力求严谨,以免误导读者。像包山楚简这样的新资料,对简文中一些关键字学界专家多有争议,如何择善而从,就须谨慎处之。1996年夏,我携文字编初稿前往吉林大学拜访汤余惠先生,请求帮助指导。汤先生当时正在患病休养期间,却打起精神为我审稿,且一连四天交流面谈,对我提出的问题一一耐心作答。《包山楚简文字编》汇集了业内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是不言而喻的,它的问世对楚文字研究乃至中国战国文字研究是一个不小的推动。

《郭店楚简文字编》是我选定科研项目的第三个目标。起步的时间在1998年夏,至2000年2月成书问世,前后用时两年。

张守中工作照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谢飞先生对我的工作十分关注和支持,他向我提出要求和希望,在编写古文字工具书方面培训两位年轻人。谢所长指定的是张小沧和郝建文。编撰一部书能有三人合作是一件大好事,人多力量大,人各有所长,可以快速推进工作,事实上三人合作十分顺利。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已经普及,古文字工具书中反映的楚简文字,按老办法是人工手摹,文物出版社责任编辑蔡敏先生建议我们使用电脑扫描技术,此事张小沧正好能够胜任。编一部古文字工具书要经过一道道繁杂的数据统计工作,合三人之力,即可加快工作进度,又能减少统计中的误差。书的初稿完成后,须请专家审定,此次我们邀请古文字学家、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黄锡全先生为之审稿把关。黄先生是湖北人,对楚简文字亦多有研究,对我们的工作热心支持,对文字编中不少疑难文字的处置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书稿完成后请张颔先生题写书签,请李学勤先生作序。在得到多方面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提前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初版的文字编投放市场时间不久即脱销,文物出版社于2003年4月第二次印刷,2019年又第三次印刷,以满足社会之需。

十年三部书,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科研任务,是河北省文物局、省文物研究所以及诸位专家学者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我们抢时间、争速度、严谨认真工作的结果。2000年末我65岁轻松退休,成了一个自由人。

《张家山汉简文字编》感言

2007年10月我编撰《张家山汉简文字编》,5年后的2012年11月成书问世,这是我近40多年间所编著的第6部古文字工具书。

我庆幸自己成长在新中国,赶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大江南北开展工农业基本建设,地下出土一批批古文献新资料。作为一个文物工作者,我有机会临摹侯马盟书、中山国器铭文,并把经手临摹的古文字编撰成文字编,以方便学界同仁检索之需。为此,我亦得到众多前辈专家学者的称赞和鼓励,这使我对古文字进一步产生了亲近感,曾以很大精力投入文字编的编撰工作,实践再实践,逐渐摸索出一条实际可行的文字编编撰程序。我严谨从业,把好质量关,抢时间,争速度,曾在20世纪90年代成书3部,自己也从原来单一的技术工作领域逐渐转向学术研究。1993年我的职称评为研究馆员,所编撰的古文字工具书占着重要位置。

前辈学者屈翼鹏先生有言:“是书也,愿为者未必能为,能为者未必肯为,能为而又肯为,亦非若干年之工力不办。”前辈的指教,我感同身受。以《张家山汉简文字编为例,其编撰过程1.统计简文数量;2.抄录简文;3.编制索引;4.统计单字数量;5.编排单字顺序;6.摘选典型字例;7.编撰字编初稿;8.编写检字表。每个步骤环环相扣,其中有上万字的数据需要精准统计,来不得半点马虎,个中甘苦局外人难以想象。

有些年轻朋友误认为编撰古文字工具书是件轻松容易的事,很想亲手一试,但由于对困难思想准备不足,往往一触而退。我的感受是编书如同登山,路途险峻,登顶不易,要消耗大量体力,途中跌跤是常事,只有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才能抵达目的地。通过编书实践,我感悟到作为一名古文字工具书编撰者,要具备三个方面素养:第一要热爱中国古文字,第二要有一颗为中国古文字学热忱服务的赤诚之心,第三要肯于吃苦耐劳。具备这般素养,投入工作实践,事业终会有成。

注:本文各部分见于张守中先生《己庚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20年出版),此

注:本文各部分见于张守中先生《己庚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20年出版),此据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书为准。感谢张守中老师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

  • 汤志彪:战国陶玺文字考释十六则

    载<考古与文物> 2019年第6期第103-111页 汤志彪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关键词:战国,文字,陶文,玺印 摘要:战国陶文.玺印文字有很多文字已经被考释出来,然而 ...

  • 如坐春风话张颔

    题记:大家张颔是从介休这块热土走出来的"文化英雄",今年正值张颔老九十寿诞,谨以此文,表达家乡人的一份祝福-- 由于长期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缘故,我有幸多次见到张颔老.而其肇始是得自 ...

  • 《穆天子传》“七萃之士”考

    王林莉 流传至今的<穆天子传>,存在着大量阙文, 不为人所识的古文字以及难以为今人所理解的字词,为现代人准确理解文本造成了障碍. 其中, "七萃之士"在文中出现十余次是 ...

  • 新见西周琱生尊铭文考释

    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网页上,看到逸空先生将最近在陕西扶风发现的两件青铜器铭文拓片公布出来,以飨学人,此举十分可贵.就铭文看,新见铜器与两件传世重器五年琱生簋.六年琱生簋内容上相映成文,记述 ...

  • 【约读】张崇宁:家严颔公与盟书

    原创 第十五期 山西博物院 2018-03-21 张崇宁:家严颔公与盟书来自山西博物院00:0029:09 凌晨四五点起床读书,日复一日.书桌前挂着两块毛笔抄录的水牌,都是须强记熟背的内容.身穿的衣服 ...

  • 【古文字临摹】赵孟頫临王羲之十七帖

    *图片仅供欣赏学习,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春江花月夜 纯音乐 - 风华国韵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 ...

  • 100年来震惊人类灵魂的15张新闻照片丨看一次泪崩一次!!

    人类从历史上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永远不会从历史上得到任何教训.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01. <饥饿的女孩>   摄影师因为这张照片自杀了 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奖 ▼ 秃鹰静静盯着赤身裸 ...

  • 张玉庭丨谁把资本主义打哭了?

    谁把资本主义打哭了? 作者:张玉庭 马克思生在1818年的5月5日,为了让我们记住这个辉煌的日子,历史老师曾告诉我们:"就这么记,马克思一出世,就打了资本主义两个嘴巴(18,18),把资本主 ...

  • 张玉庭丨“抢”这个字

    "抢"这个字 作者:张玉庭 本文的"抢",不是"抢劫"的"抢",而是特指"抢时机"的"抢& ...

  • 张红兵丨春风自带丹青妙,一树桃花两样颜

    →组稿:霞满天  编辑:林淞月 审核:墨名棋妙  张红兵的作品专辑 上期回顾(↓) 张红兵丨诗梦休疑总先至,月余自是报春光 绝句 七绝·散步林边偶书 诗绪久无吟又删,回眸我笑不空还. 春风自带丹青妙, ...

  • 张玉庭丨趣话“抓”与“抢”

    趣话"抓"与"抢" 作者:张玉庭 有个文学故事.一只毛驴在沙漠中跋涉,又渴又累.突然,它发现了一片肥美的水草,按理说,它应该抓紧时间吃点喝点,但它却偏偏面对水草 ...

  • 张玉庭丨小伙子与礁石

    小伙子与礁石 作者:张玉庭 小伙子,你失恋了. 你呆坐在海边,看着大海,那一动不动的背影,正如一尊沉思的礁石. 你在回忆,因忆那比大海更壮观的初恋,正是在这,你们肩并着肩,心贴着心,听过浪花在礁盘上留 ...

  • 张鸣丨学界的技术主义的泥潭

    张鸣:学界的技术主义的泥潭 01 老早就有人发现,现在的中国学人,即使身为一个学科的大牌教授,在自己从事的专业上,可能是专家,但文化素养却不怎么样.中国文史哲的教授们在跟日本和韩国的同行交往中,发现人 ...

  • 张玉庭丨明成祖为什么“拍手叫绝”

    明成祖为什么"拍手叫绝" 作者:张玉庭 明代的<快园道古>里有个小故事. 一次,明成祖有个贵妃死了,祭祀时曾把大学士解缙请了来,让他朗读祭文--而那所谓的"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