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 | 正方形的新视角之对称与旋转,半角与三垂直模型(推荐)

当我们学习完了全等、勾股、相似,平移、对称、旋转,如果还想再加点料的话,不妨看看正方形.

正方形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图形,其图形本身很基本、简单,因而在此基础上可以作很多复杂的变形与构造,我们所知的几何内容,一个都不缺.本专题以近两年中考题为例,简单了解关于正方形在中考题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

(1)正方形与对称;

(2)正方形与旋转;

(3)反相似手拉手.

01
正方形与对称

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关于对称可以考察对称的基本性质,也可以有关于构造对称,而涉及到计算的,无非就是勾股或者三角函数.且看相关例子:

图形的基本性质

求线段长度——勾股定理

对称性质——对称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且平分

对称性质——对称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且平分

构造对称——将军饮马问题

构造对称——不一样的将军饮马

02
正方形与旋转

关于旋转,关注点在于①绕哪个点旋转;②是否是特殊角度.对于正方形,可绕其中一顶点旋转,可绕对角线交点旋转,大致如下:

(1)绕顶点旋转的手拉手模型

(2)绕O点的等腰直角共点旋转

看几个关于旋转的简单例子:

旧题重看——正方形手拉手模型

共点旋转——以对角线交点为旋转点

旋转——旋转点在对角线上的旋转

若已知旋转,寻找其中的全等或相似即可,而构造旋转,往往更考验对图形构造及旋转的理解.关于正方形的共点旋转,有如下结论:

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正方形内一点,

若满足∠APD=135°,则有2PA²+PD²=PB².

反之,若2PA²+PD²=PB²,则∠APD=135°.(在旋转章节中有过介绍)

2018烟台中考——旋转的构造

关于正方形的旋转大题也有很多,举一例:

探究正方形的旋转

03
反相似手拉手模型

在上一个例题中不难得出这样一个图形:

若连接两个正方形的对角线,则会有一组旋转型相似,这里其实利用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例关系,可将图形简化如下:

连接起对角线,转化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还另有结论.

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CEFG共顶点C,连接CA、CF,取AF中点M.

连接ME、MD,则有:MD=ME,ME⊥ME.

连接MB、MG,则有:MB=MG,MB⊥MG.

在说这个证明之前,我们要说说一个模型:

反相似手拉手模型(苏州学而思徐杰老师取名)

手拉手模型:四线共点、两两相等、夹角相等,即可构成一组旋转型全等,称之为手拉手模型.如图,AB=AC,AD=AE,∠BAC=∠DAE,即可得:△ABD≌△ACE.

手拉手相似:改变全等的条件,即线段由相等变为成比例,AB:AC=AD:AE,∠BAC=∠DAE,即可构成手拉手相似.

可将条件化为:当△ABC和△ADE为直角三角形,且∠BAC=∠DAE,

可得△ABE∽△ACE.

反相似手拉手:将其中一个三角形“反”过来,故称反相似手拉手.

特别地,△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有FC=FE,FC⊥FE.

模型证明

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斜边分别向外侧作等腰直角△ABD和等腰直角△ACE,∠ADB=∠AEC=90°,F为BC边中点,连接DF、EF,求证:DF=EF,DF⊥EF.

法1:构造中位线与斜边中线

法2:还原手拉手

法3:倍长中线

法4:构造三垂直模型

中考题中的反相似手拉手:

动态探究——运动中的反相似手拉手

方法提炼——静止的反相似手拉手观察

在旋转专题中关于“半角模型”与“三垂直模型”知识点已经有所介绍,学习模型,大概有这样的不同阶段:

1、认识模型——了解模型的基本条件及基本结论;

2、理解模型——理解模型的构造,灵活变换条件与结论,以及条件的弱化和结论的拓展;

3、构造模型——结合已知条件与相关模型,添加辅助线构造模型解决问题.

以几个题目来练习回顾下关于“半角模型”与“三垂直模型”:

04

模型练习

半角模型的基本结论

半角模型中的计算

三垂直得线段关系

构造三垂直求面积最值

三垂直模型在综合题中的应用

等腰直角——构造三垂直

与勾股定理结合

05

例题变式—当半角遇到三垂直

从以上例子不难发现,半角模型常见为题型,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给定什么样的条件会有半角模型,如下图,条件可以是:

配置一:已知∠EAG=45°,则为半角模型;

配置二:已知AE平分∠BEG或AE平分∠BAF(AG同理),则为半角模型;

配置三:已知EG=BE+DG,则为半角模型.(可构造半角EAH,证H、G重合).

至于三垂直模型,则更多以一种方法运用,其作用一方面在于得到不同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另外也可“化斜为直”,便于计算.那在什么条件下考虑构造三垂直呢?

配置一:当存在等腰直角时,可考虑构造三垂直;

配置二:当存在45°时,先由45°构造等腰直角,再构造三垂直.

当半角模型的配置一遇到三垂直的配置二,不妨先来看个例子:

典型例子:当半角遇到三垂直

本题难度并不大,但巧妙地将半角与三垂直结合在一张图中,条件与结论的巧妙组合,并且还可以有更多变形.

在本题图中,除了正方形条件外,其实还存在另外三个条件与结论:

(1)∠DEH=90°;

(2)∠EDH=45°;

(3)∠CBH=45°.

其中任意两个组合均可得到第三个,本题是由(1)、(2)结合得到(3).

所以,还可以:

变式一:由(1)、(3)→(2)

变式二:由(2)、(3)→(1)

继续看一些练习:

模型结论的探究

模型的另类反推

【写在最后】对于不同的知识点,其定位是不同的,模型亦然,认识模型、理解模型、运用模型,再去看题目的时候,可以发现所谓的变式就是条件与结论的不同组合,从条件出发选择恰当的方法,当条件各司其职时,离正确答案也就很接近了~


来源:有一点数学、作者:刘岳;如存图片/音视频/作者/来源等使用或标注有误,请随时联系微信alarmact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