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生活垃圾分类
1.内容介绍
这里,主要谈三个方面:
(1)垃圾分类是什么?
(2)推行垃圾分类会遇到什么门槛?
(3)如何有效推行垃圾分类?
显然,主要谈垃圾分类的“器体”或内在规律而不是“用”或具体实践方法。这个论坛重点是废弃物转能源(WTE),按理讲,要多讲垃圾分类对垃圾能量利用的影响;实在抱歉,会涉及到这个话题,但不打算展开分析。
(1)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2)集体追求的公益和个体牺牲的私利各是什么;
(3)集体选择,兼顾公益与私利。
个体是组成集体的个体,集体是个体的集体;个体维护集体公益,集体代表个体利益;个体服从集体选择,集体兼顾公益与私利。
推行垃圾分类将增进公益,而且新增公益将促进个体私利;个体因施行垃圾分类获得新的私利,也会因此失去习惯性便宜。
推行垃圾分类须过三道槛,这三道槛由推行垃圾分类的目的决定,能否迈过关系到垃圾分类目的能否实现。这三道槛是:
第一道槛,分类垃圾分类处理,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第二道槛,因材分类,怎样的垃圾就怎样分类;
第三道槛,坚持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
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到分类垃圾分类处理,一大困难就是要须补齐分类处理短板,如添置分类收运设施设备,收编拾荒者和利废企业,建设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为推行源头分类营造分类处理条件;而且,要围绕综合利用补齐分类处理短板,这是固废法(2020年修订)提出的新要求。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20年修订)第四十五条要求“提高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提高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利用资源,提高无害化处置水平则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综合利用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各地视情况补齐综合利用能力不足的短板,尤其要补齐和强化物质利用能力,关键是如何整合分类网络和物质回收利用网络(两网融合)。
如某地,当下的第一主要组分,也是利用价值最高的组分,是包装垃圾,或扩大之可回收干垃圾,其次,是农贸市场、酒楼食堂的厨余垃圾。所以,推行源头分类须优先分出可回收干垃圾,并保证厨余垃圾(扩大之湿垃圾)不污染可回收干垃圾;其次,尽量分出厨余垃圾,但允许厨余垃圾混入不可回收干垃圾形成其他垃圾(混合垃圾)。
而且,进一步分析垃圾组成及其综合利用的可能途径,大致可确定推行源头分类的三三分类目标,即30%以上可回收干垃圾,30%左右厨余垃圾,30%左右其他垃圾。与之相应,要优先加大可回收干垃圾利用能力建设,其次加大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建设,再就是其他垃圾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能力建设。
第三道槛是最难迈过的看,想迈过这道槛必须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要正视施行源头分类的个体的心理,尤其是个人的心理。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目的在于让个体坚持施行垃圾分类;坚持是正道,坚持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推行源头分类须兼顾个体私利和集体公益,不可损公肥私,亦不能依赖大公无私。推行源头分类需要个体自律,亦需要强化他律。要健全主体周延、于事简单的法制体系;也要有激励担当的具体措施,须让个体从分类举动得到切身利益,最好是经济利益,如实施按类按量计价计费的垃圾排放征收制度,对可回收干垃圾予以收购,对其他垃圾适度收费,对厨余垃圾加倍收费(具体如何需具体研判),又如设立源头分类专项资金,购买社区和第三方源头分类服务,奖励分出优先分出的组分,让个体从施行分类得到实惠。
人,垃圾分类主体,实指“个体”,代指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社区等,是与“集体”相对的概念。垃圾分类由“人”施行,要讲“人理”。
物,指代分类的垃圾及开展垃圾分类所需的储存、收集、驳运乃至利用、处置所需的容器、设备与设施,要讲“物理”。
事,指垃圾分类相关的储存、投放、收集、驳运乃至长途运输、利用与处置等系列的组合,要讲“事理”。储存指居民家内分类与分类储存,投放指居民分类投放,收集指小区或聚落分类收集,驳运指小区或聚落分类驳运到社区收集站点。
世,指垃圾分类体系,是系列事件组合成的分类“世界”,是人、物、事的联系,是一个个小区或聚落、一个个地区自主施行而结成的“世界”,在这个分类世界里,各事件的衔接秩序与韧性烈度,要讲“世理”。
垃圾分类的世人物事都是处在具体的时空,人理、物理、事理、世理都是针对具体的时空而言。垃圾分类是一定时空上人、物、事的组合,对外呈现出垃圾分类体系和整体形象。
正因如此,垃圾分类世人物事的设计就尤为重要。下图是垃圾分类世人物事的设计流程。
人理方面要重点解决看客心态问题。尽管人人都产生和排放垃圾,人人都从垃圾处理中受益,但人人都试图与他人和社会分割,不仅不合作,反而回避、推卸并自我解脱责任,导致垃圾治理行业形成集体冷漠的局面。要培养 “天下大同”“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社会优先精神,强化知礼守法、崇善向上的个人意识,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激励人人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与义务,达至人人自主自觉地坚持分类。
物理方面要重点解决垃圾分类依据问题。以什么为依据来将垃圾分类直接影响分类垃圾的后续处理和分类的便捷性。可根据物质种类将垃圾分为纸类、塑料类、玻璃类、木竹纤维类等,也可根据性质将垃圾分为易腐有机垃圾与惰性垃圾或可燃垃圾与不可燃垃圾等,或根据后续处理方法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进入利废企业)和其他垃圾(进入焚烧填埋处置设施),还可根据垃圾组成及其变化将垃圾分为包装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等等。依据不同,分类方法和后续的分类处理方法都将随之不同。此外,物理方面还要解决垃圾排放费征收问题,如随袋征收,或随水、电、物业管理费征收等,这也是垃圾治理的一大问题。
事理方面要重点解决习惯、科学性和便捷性问题。“楼道撤桶,定点投放”已经成为一个新习惯,但这要破除投放到楼道垃圾桶的习惯和树立将垃圾送到小区(聚落)集中投放点的新习惯。类似事例还不少,如公交站式分类收集、厨余垃圾粉碎、家庭堆肥等等,需要进行事理分析,为源头垃圾分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
世理方面要重点解决和谐性问题。不同小区及城市乡村如何推广分类是世理分析的大课题,其他课题如究竟是采用一次分类还是先粗分再细分的二次分类,也是值得深入分析的问题;一次分类固然好,但对人的要求太高;二次分类只要求人粗分,甚至粗到干、湿分开就好,再借助技术手段对粗分垃圾进一步分类,不仅人性化,而且发挥技术的作用,促进技术进步。
垃圾分类是否妥善就看是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事皆顺畅”和“世界和谐”。
世人物事纵有变化,但自有规律,可识可用。正因为有变化,才需要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才可通物达理,寻得计策与方式方法。源头垃圾分类需要观察分析天时、地利、人和、资源和世人物事的客观规律等,探赜索隐,详尽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全面掌握人理、物理、事理和世理,而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事为制,给出推动分类的上、中、下3种对策。计定而后行,繁忙而不乱。以往研究探讨多关注人理与物理,忽视事理与世理;多关注天时、地利、人和、资源,忽视世人物事的客观规律。百度“垃圾分类”,多达7040万条,量如浩瀚,却有失偏颇。
推广曲线分为3个阶段,参加人数(日增人数)缓慢增加阶段、急剧增加阶段和趋于平缓阶段。就示例而言,缓慢增加阶段发生在0至10“天”内,急剧增加阶段在10至30“天”内,平缓阶段在30“天”之后。推行之初,因越少人参与的事件越不吸引人,公众参与分类及准确分类的人数都较小,而且,人数增大幅度也较小。但当参与分类和准确分类的人数达到一定值后,因榜样的带动作用,形成强烈的跟风效应,参加和准确分类的人数急剧增大,直至绝大多数公众参加和准确分类,于是,人数增大幅度趋于平缓。
缓慢增加阶段和急剧增加阶段是加力推广阶段,平缓阶段是成功推广阶段。推广分类的难度就在于如何维持参加和准确分类的人数逐日增加,而且,要尽可能快与长地使增加幅度不断增大。缓慢增加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吸引更多人参加和准确分类,当以激励为主;而平缓增加阶段的主要目标应是惩处那些顽固不参与者;当以惩罚为主。着手推广分类前应勾画出推广曲线,这对有的放矢地推广垃圾分类非常重要,为此,必须掌握推广前参与分类的人数(基础)、推广后参加人数的期望值(目标)和预计各阶段的时间及人数增加幅度的期望值。
此外,推广曲线存在一个所谓的“拐点”,即增加幅度由正变负的转捩点,参见横座标15-16范围内示例推广曲线的对应点。虽然参加分类的人数在3个阶段都始终是在不断增加,但日增人数先增后减,即增加幅度由正变负,推广曲线从凹曲线转捩为凸曲线。推广分类要尽可能长地使增加幅度不断增大,就是要让拐点尽可能迟地出现。拐点再隐秘,却也是推广分类时必须要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