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默片女神,她比烟花寂寞
阮玲玉的祖籍是广东香山,即如今的中山市,确切点说,是中山南朗镇左步村,距离孙中山故居所在的翠亨村不远。
以前常去左步村溜达,所为倒非阮玲玉,而是贪恋村中绿意盎然,一派祥和,适宜行走。后来听说阮玲玉祖居之处挂上了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也觉无感,其实按资料记载,这只算阮玲玉父母的故居,且在离粤赴沪时已卖给别人,抗战时更遭拆毁,后由亲戚购回,辟为花园,只余古井一口。阮玲玉出生在上海,一生中也仅回过左步村一次。
所以,我眼中的阮玲玉故居,唯有上海新闸路1124弄的沁园,那里见证了她的走红,见证了她的情事,也是她自杀辞世的地方。
如今的沁园邨仍维持当年旧貌,门口的一块牌子专门介绍阮玲玉故居,另有一块牌子介绍曾在沁园邨居住过的其他名人,比如影坛姐妹花梁赛珍、梁赛珠,还有画家厉国香和张德怡等。大门居中,里面两侧都是三层独栋小楼,砖结构外墙,土黄色为主,有红褐色砖间中搭配,雅致清幽,阮玲玉故居在其中的9号。
▲阮玲玉故居(周彧绘)
童年时的阮玲玉并不住在这里,这是当年上海滩的知名高档住宅,若非成名走红,恐怕穷苦人家出身的阮玲玉一辈子也与此处无缘。
只是,若她不成名未走红,那么即使贫苦,又是否能恬淡度过一生,不在25岁的如花年纪仰药自尽?
福与祸、幸与不幸,我们都说不清。
当年的沁园邨9号,一楼是客厅,二楼是阮玲玉的卧室,三楼是阮母卧室——阮玲玉的父亲,一个工人,在她年少时便因肺病辞世。如今,这里是民宅,三层楼各居一户人家——我对这种情境无比熟悉,年少时的青岛,老城区遍布欧式别墅,1949年后都做普通民宅使用,一栋楼里住上十户八户人家实属平常。
曾听人说因寻访者太多,此处居民已不堪其扰,态度不是太好,不过我去那天,正值下午,人并不多,保安也算客气,只是让我不要敲住户的房门,我说我只是在外面看看,他便连连点头。
这栋楼的购买者是唐季珊,据说,当年唐季珊抛弃中国第一位影后张织云后,用十根金条买下此楼送给阮玲玉。想来,当阮玲玉走进沁园邨,看到这精致小楼时,一定是欣喜的,谁不爱美丽的东西呢?谁又不想有个家呢?
她也一度幸福,20岁进入联华影业后,五年间拍下十八部电影,俱是杰作。有些上海滩老克腊说:“阮玲玉的美是别人学不来的”,写给她的求爱信如雪片一般,她虽不会应允其中任何人,但也不会加以嘲笑,而是将信件收纳于一个藤箱,上面贴着一张纸,写着“小孩子的信”,那一派温婉气息,确实不是旁人可学得来。
旧时女子的美,很难在照片上体现出来,想必是器材和技术的缘故,即使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邵氏电影走红,我喜欢的女星如井莉等,银幕上温婉可亲,五官动人,可照片却总有老相,毫无神韵。阮玲玉亦是不免,许多人看她照片,都觉不美,只有在银幕上,那一颦一笑的动人之处才在胶片的流动中浮现——她的美,不在于定格,而在于生命的律动。
可惜的是,当年的电影胶片材质易燃,极易损坏,加之时局动荡,如今仍留存的阮玲玉电影拷贝仅有九部,其余均已散佚,不复为世人所见。
她甚至没有走进有声片时代,虽然她为了拍有声片,一直在努力学习国语。当我们提起“默片女神”四个字时,也总会慨叹那场错过——是她的错过,也是我们的错过。
在现实中,她同样无处言语,哪怕她再红,也不过是个弱女子,她的情爱,如电影中的悲剧,也如现实中的凄怆,先是张达民的挥霍无度以及人身威胁,然后是唐季珊的花心与独占。
她终是没有遇到她想要的那个人。于是,她选择了自杀,那年,她才25岁,正是最好的年华。
说起她的死,总脱不开“人言可畏”四字,但人言虽可畏,却在近年来被学界认为并非是遗书的真相。其实早在当时,无论是“人言可畏”的《告社会书》,还是唐季珊拿出的另一篇《午夜致唐季珊》,都曾引起质疑,质疑者认为这两封遗书中所述情况与阮玲玉实际处境不符,而且阮玲玉文化程度不高,怎会在自杀前写出如此通畅和考究的文字。
直至1993年,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连文光编著的《中外电影史话》,其中附有新发现的阮玲玉遗书,上海老作家沈寂也发表《真实遗书揭开阮玲玉死亡真相》,他们所寻到的遗书,原登载于1935年4月26日出版的《思明商学报》。
该报当日还登载了另一篇文章,名为《真相大白——唐季珊伪造遗书》,表示唐季珊拿出的两封遗书都是伪造,是唐季珊指使影星梁赛珊所定,后来,梁赛珊不堪良心谴责,说出真情,并将原遗书交出。这两封遗书很短,文字并不流畅,涂改处也多,更合乎阮玲玉的心境与文字水平。
孰真孰假,早已难下判断,但看她的遗书,感慨自是不免,比如那句:
“人们一定以为我畏罪,其实我何罪可畏,我不过很悔误(悟)不应该做你们两人的争夺品。”
又如那句:
“我死了,我并不敢恨你,希望你好好待妈妈和小囡囡……还请你细心看顾她们,因为她们唯有你可以靠了!”
临终之际,把亲人的将来交托给导致她自杀的负心人,是何等悲怆。
她是孤独的,哪怕红透上海滩,哪怕求爱者如云,哪怕获誉无数,她都是孤独的,千般风情、万般无奈,都不与人说,因为她压根找不到可说的人。她也找不到依靠,若非如此,她又怎会把老母幼女托付给负心人?
她死后,有影迷自杀相殉,她出殡那天,灵车所到处俱是送行的影迷,多达三十万人,但我知道,她仍是孤独的。
走出沁园邨,重回喧闹,可我们早就应该知道:
再喧闹的世界,也掩盖不了内心的孤独。
图源 |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 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