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的报纸倒了不少,10万+的公号呢?
曾几何时,百万发行量的报纸随处可见,即便达不到百万量,为了证明报纸是如何如何受读者欢迎,也要用“百万”来进行宣传,就象曹操的百万大军一样,虚张声势。尽管如此,当时的报纸,特别是都市报,确实都是传播新闻、传播消息、传播信息最主要的工具,也是广大读者了解新闻、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大多发行量都不错,即便是一些小地方,10万+也是常事。
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报纸的日子开始难过起来,不仅百万发行量的报纸越来越少,慢慢地,能够发行量达到10万份的,也算是发行状况比较好的了。更多情况下,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就算不错。而近年来原本十分红火的报纸,包括曾经的百万发行量报纸,倒下的、关闭的、停办的也已不再是个别,而成了一种现象。甚至有分析认为,报纸将退出公众的视线。
退出公众视线,这可能有点危言耸听。至少,在眼前不会。毕竟,报纸仍然是很多人喜欢的媒体之一,特别是中老年人,仍把阅读报纸当作是一种习惯、一种情趣、一种生活。如果真的消失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小的精神打击。但是,报纸难办,经营难活,却是不争的事实。报纸到底会走向哪里,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按理,在这样的格局下,新媒体应当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舒畅,越过越有滋味。但是,偏偏是,有些新媒体因为监管方面的问题,以及借助新媒体宣传、推广自己者,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也使得一些新媒体面临比较严峻的考验,出现了很多不该出现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28日晚间,“公号刷量工具崩溃”的消息在刷单产业链上快速流传。 9月29日,微信用户陆续发现,很多微信“大V”、“大号”平时轻松达到数万阅读量的推送文章,点击量甚是惨淡,都徘徊在四位数甚至三位数左右。一周均阅读量上万的公众号在9月28日最少的阅读量只有200,十万以上的阅读量在28日只有2万。
10万+到2万,上万到200,这是怎样的反差,难道过去一些公号的10万+、上万阅读量,都是靠刷单刷出来的?这就终于找到答案了,难怪很多文章,读起来怎么也找不出感觉、品尝不出什么味道,却动辄就10万+,少的也要几万,原来都是靠刷单来完成的。联想到快鹿在电影票房上的刷单,最终牵出了个非法集资案。那么,这些公号如此不惜一切代价的刷单,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利益呢?刷单的利益链上,到底有多少利益主体呢?对这些已经利用刷单取得了不菲收入的公号,有关方面又将如何处理呢?
公号作为自媒体的一种重要形式,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很多消费者也都自觉地加入到了注册公号、使用公号的行列中来。然而,由于监管上的滞后以及公号主办者管理跟进的不及时,让公号过多地注入了商业元素,成为某些把个人利益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牟取利益的工具,继而发展到靠刷单来提升人气、增加商业广告收益。必须承认,这些所谓的大V和大号,确实通过这样的手段,获得了远超过公号影响的收益,有的甚至以这样的手段,让自己成为了大V、大号。只是,这样的行为,显然是有失公德的,是不利于自媒体、包括新媒体发展的。
事实上,传统媒体走到关门、停业的这一天,也不是偶然的。除了新媒体的冲击之外,与自身过于在乎发行量,而忽视文章质量有关。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媒体,把发行量看得比质量还要重要得多,以至于文章的质量越来越差,更多情况下,把到网上扒新闻当作办报、办媒体的主要手段。自然,也就只有被淘汰的份了。相反,那些坚守质量第一的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却仍然过得很好、很滋润、很有味道。
在现行环境下,新媒体,包括自媒体,确实比传统媒体更有市场。但是,市场是有规矩的,也是有秩序的。不按规矩办事,不停地扰乱市场秩序,也是会受到市场的惩罚的。那些个人利益至上的自媒体,通过刷单等造假手段获得自身利益,不仅是对自身形象的严重损害,也是对公号等自媒体的伤害。久而久之,消费者对自媒体的信任失去了,自媒体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如果说报纸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还不至于马上消失的话,在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的虚拟领域,不讲市场规矩的新媒体、自媒体,是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倾刻消失的。新媒体领域的竞争,远比传统媒体激烈,也远比传统媒体无情。
这就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100万+发行量的报纸会关门、会停办、会消失,10万+阅读量的自媒体、公号等,同样会停办、会消失。所谓的大V、大号们,别再为了一己私利,损害新媒体、损害自媒体、损害公众利益了。有关方面和自媒体的管理者,也赶快行动,防止媒体被无良者伤害过多而出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