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家隶书价值分析指要(二)
勘察下表的数据,很多藏家朋友或许又会发出疑问,怎么胡汉民隶书的最高价与次高价跨度那么大?88.55万元是不是“做”的价格,是炒作出来的吧?
在本文看来,胡汉民作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且专攻隶书,其作品应远高于这个价格。参照同样是“四大家”的于右任,后者的草书最高价可达到747.5万元。因此,88.55万元是再正常不过的价格,并且是一件“临摹性作品”。胡汉民这件最高价作品是一套30×22cm×70的册页,70开的册页才达到这个价位,其价格之低已令人叹惋。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作品是2015年在北京匡时成交的,北京匡时在圈内是以深耕细作而闻名的,很多声名不太煊赫的书画家在这里时有尚佳的表现,堪称“造星舞台”。
拍出高价或许源于匡时对该作品做足了宣传和挖掘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许会给藏家朋友一种错觉:胡汉民的隶书在匡时被拍出了高价,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和认可,这种良好的势头理应会一直延续下去。但是,这仅仅是一种错觉,正如上文所论,胡汉民的隶书尽管被严重低估,但是价格的认可是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它需要持续地有高价出现,并逐渐地回归理性价位。毕竟,中国人的艺术品投资理念,排在第一位的还是为了保值升值,其次才是个人喜好。因此,关注胡汉民隶书的藏家朋友不能因为价格的回落就心存疑虑。就整体而言,以胡汉民的名头来说还是处于起步期。他是国名党的元老、书法大家,他的各类作品几乎都在十万元左右,相比共产党的元老李大钊、陈独秀,后两者的最高价已经达到了200万元以上。
当然,胡汉民的作品始终处于短价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作品存世量少。这也是吴稚晖、谭延闿等几位公认的民国大家价格始终不够理想的共有问题。在前面书画板块的文章中已经多次论及,一个书画家作品的存世量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黄胄等大家,作品没有一定数量的保证,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线红人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考量当代板块,国画界的范曾、刘大为、王明明、田黎明、陈平、卢禹舜、范扬、李津等画家;油画界的靳尚谊、杨飞云、王沂东、冷军、刘小东、曾梵志、张晓刚等画家,他们的市场之所以一直处于一线地位,作品的存世量和流通量是必备的要素。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更多人的手中有他们的作品,就会有更多的人去支持他们。
因为所有的藏家都希望自己手中的藏品能够升值。很多藏家喜欢收藏极品中的孤品,喜欢独一无二的东西,认为东西越少越值钱。这种收藏思路没有问题,但前提是他手中的孤品必须是所有人都认可和渴望得到的东西,是有恒定价值和可流通价值的东西,而书画家及其作品往往数量庞大,除了少数人之外,大多数书画家的作品都很难成为可持续升值的硬通货。同样,从资本介入的规律来考量,每一次热钱涌入都会锁定一个或多个特定对象,假如包装对象没有足够的作品存世,就永远达不到全国各地拍卖公司多点开花的效应。作品过少,藏家也就少了更多用于真伪参照的“标准器”,赝品多不要紧,要紧的是真迹不够多或可流通性的作品不够多。
回到作品本身,胡汉民的隶书整体风格比较清逸,脱胎于《曹全碑》,比较符合普通藏家的审美倾向。市场上以对联居多,有上款人与无上款人并存,普品在十万元以下,价格区间是一般藏家都可以接受的。胡汉民的隶书不适于短线投资,一个书画家作品的价位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没有得到提升也一定有其内在的缺陷或原因。
胡汉民隶书作品拍卖成交额前五位:
作品名称 成交价格(元) 拍卖公司 拍卖时间
隶书临《曹全碑》RMB 885,500 北京匡时 2015-12-05
隶书七言联 RMB 195,500 中国嘉德 2013-11-18
隶书七言联 RMB 184,000 北京匡时 2016-06-07
隶书对联 RMB 166,750 广东小雅斋 2016-11-25
隶书“吉金乐石”镜心RMB 157,800 佳士得香港 20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