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玉海被拿去腌咸菜,这件“憋屈”的国宝,却被老师敲了30年
未来总是难以预料,如同《哈利波特》里的怪味豆,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在寻找宝物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猜到真正的宝物到底是哪一个。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生,比如一些沉淀在历史中的国宝,他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意外遗落民间,被不识真面目者拿去做了制造者从未想过的事,比如忽必烈的大玉海就被拿去腌了咸菜。
虽说腌咸菜实在委屈了那件国宝,但好歹在乾隆年间就被人识破,最终让这件大玉海重回荣光。
可今天要介绍的这件“憋屈”的国宝,却是被老师“敲打”了整整30年。
关于它的30年是怎么过的?更是让人胆战心惊,因为一个不小心这件国宝可就要失传了。
云板
《再生缘》第四一回写道:“须时已到亲王府,云板三声报内闻”,可见云板的作用在于召人听闻。在汉字典中的解释为报事之器,用作传令或集众之用。
这样一个物件在古代可不算少见。一些权贵家族都会用到云板报时,可彰显身份尊贵。
然而在军事上云板用处更多。众人皆知,古时有“烽火传令”一说,然而丘陵地带进行作战时,声音的传递往往要比视觉传递更加有效。
故而努尔哈赤时期,在进行丘陵作战时,经常会用到云板当作报警装置。如此说来,云板所发出的声响跟现代的防空警报有很大的相似性。
云板除了在军事以及日常通讯方面的作用,在历史典故中云板甚至可追溯到佛陀时代,在当代佛教典籍中,云板更是被归属为佛教法器。
据历史记载,在唐代及更早的时候,云板已被使用,且使用领域众多,戏曲中云板被当作乐器使用,在佛教中则被用作召集群众听讲使用。
尤其是在佛教中,随着后世发展云板又有了其他用途,总结起来主要有两个用法:
一为开静。寺院到凌晨三点需要鸣钟、击鼓,随后敲击云板,称作“小开静”,听到声音香灯和大寮行者需起床。
之后云板与诸堂板一起敲响,此为“大开静”。到这个点全寺院僧众都需起床开始一天的修行。
二为斋时。寺院中云板挂于斋堂前,早饭和午饭前需要敲打36次,被称作长板。云板造型雅致,每个地方的纹饰各有特点,文化价值非凡。
然而这样一个常在古籍中出现的事物,自建国以来却很少有发掘到。已知的云板是位于台湾的基隆市法王寺和灵泉禅寺的云板,被当地政府公告为台湾文化资产,而中国内陆少有出土。
至1996年出土铁云板一件,时间可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如今在沈阳故宫博物馆内,有一个不起眼的铁片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此物便是云板。
这块云板来历非凡,然而发现的经历却让人生出无限感慨与后怕。
云板“课铃”
内蒙古边界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虽然当地已经通电还是非常落后,是一个很常见的“空巢”村落,年轻人大多不在村里,只有年幼的幼童在村里唯一一个小学上课。
这所小学学校设施极其落后,甚至连上课铃都还要人工操作。这一天走访的专家来到这个小学,之所以会走访,因为内蒙古边界的特殊性导致往往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来到学校的专家,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这件特殊的上课铃,因为在过去用铁片发出声音来召集学生群众是很常见的。然而在听到学校上课铃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专家震惊了。
专家靠近这块特殊的铁片,发现上课铃体型巨大,且颇有古感,声音绵长清脆,跟古籍中所记载的云板非常相似。
之后专家将此上课铃带了回去,邀请清史专家一同讨论研究、最后认定这一块被敲打30年的“上课铃”,便是清史中记载的云板。
在此之前,我国收藏的云板还未出现过如此形制巨大的藏品,且收藏量极少。至于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一来云板不适合收藏。
二来在曾经那个黑暗的历史年代,很多文物被文物贩子顺走,云板首当其冲遗失在了那段特殊时期。
结语
大玉海被拿去腌咸菜,这件“憋屈”的国宝,却被老师“敲”了30年,堪称最“憋屈”的两件国宝。
很难想象在这块云板被当做上课铃使用时的那些时间里,如果一不小心失手了导致云板毁坏,这将会是多么大的损失。
如今,这块云板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故宫博物馆中,永久珍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