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获赠书)苗怀明:当平凡成为奇迹——重读《浮生六记》

对一般读者来说,沈复和他的《浮生六记》应该不算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虽然还不能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名著那样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但喜欢它的人也是相当多的,甚至有“浮迷”之说。之所以要提到这些,是因为这本书能流传到现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雁来红丛报本《浮生六记》

说奇迹,主要有两层意思在:

首先,从作者沈复来看,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他的了解大体上不出他自己的《浮生六记》这本书,虽然还可以找一些其他相关的记载乃至他本人的画作,但大多语焉不详,所提供的信息相当有限。

可以这么说,沈复留给后人的印象恰好就是他本人所描绘的自画像,这似乎也是他想留给世人的印象,虽然模糊了些。在那个时代,像他这样的文人不知道有多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虽然读过书,但没有获得过什么功名,自然也就做不了官,只能到处游幕,有时做点小生意,一生都在为生计而奔波。

二百多年过去了,那些曾和作者有着同样遭遇的千千万万名下层文人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中,即便是生前显赫的达官贵人们,人们如今又能记得住几个呢?

但我们牢牢记住了沈复这个名字,并且把他写进文学史,让他和那些曾让其景仰膜拜的历代文豪们并列,相信作者生前就是做梦,都未必敢梦到这些。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浮生六记》。

沈三白绘《水墨芭蕉》

有了这本书,平凡的人生一下变得不同凡响,这就如同蒲松龄之于《聊斋志异》一样。对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作家,后人理应献上更多的敬意,因为他们不是靠权势,不是靠金钱,不是靠家族,更不可能靠炒作和包装,而是切切实实地靠着个人的真情和人格,靠着个人的才华和文笔名垂文学史册。

他们生前没有得到过社会的认可,更不用说有成就感,古人所讲的立德、立功、立言,似乎都和他们无缘,注定在失意落魄中走过一生。对文学史来说,他们是纯粹的奉献者。

其次,从《浮生六记》这本书来看。它能流传到现在,打动一代又一代读者,也是一个奇迹。

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主要是写给自己的,并没有藏之名山的雄心在。加上生活困难,似乎也没有刊印的打算。因此在作者身后的数十年间,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本书的存在。如果不是杨引传这位有心人在冷摊上偶然得到这部书,并将其刊印出来,我们今天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世间竟然还有这么一部书。

霜枫社1929年版《浮生六记》

事实上,该书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残缺不全了,本来全书也不过才六卷,几万字而已,还散失了后两卷,即三分之一。但就是这仅存三分之二的小书,刊印之后,却大受欢迎,直到今天仍不断被刊印,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其各类版本按照有位学人的统计,至少有160多种,可见其欢迎的程度。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红楼梦》,该书也是一部残书,恰好散失三分之一,仅存80回,但它照样成为一部文学经典。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和魅力。它让我们看到,一部作品的流传、风行固然有很多偶然因素,但最关键的,还在作品自身。说得极端一些,一部书的长短、完整似乎都不是最重要的。

不知道沈复和《浮生六记》的流传在中国文学史上代表的是一个规律,还是一个例外,但它确实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身份极为普通的作者,写的不过是日常琐事,既没有金戈铁马,也没有江湖恶斗,更不会有降妖除怪,一切都那么平凡,我们生活中都可见到的人,都会遇到的事。

沈复绘《梅竹双清》

那么,为什么自发现《浮生六记》一百多年来,人们如此爱读呢?在笔者看来,人们爱读的原因恰恰就在其平凡普通。惟其平凡普通,才不需装腔作势,不必矫揉造作,写的都是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都是个人刻骨铭心的感受。

对那些厌倦了说教训斥、读腻了高头讲章的读者来说,它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从书中看到了自己,自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看看文学史上,有哪一位作家是靠喋喋不休、毫无新意的说教获得成功的。真情实感,平淡自然,这就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它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

时光已过去二百多年,《浮生六记》的价值也因历史文化的积淀而变得更为丰富多元。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把它作为解读古代家族生活弊端的样本,比如俞平伯、林语堂、赵苕狂等人就是从这个角度解读的。这种解读有其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可以给人不少启发。

大达图书供应社刊本《浮生六记》

在这种角度的观照下,人们对书中的女主人公芸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主要是同情和惋惜,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人物写得特别生动,感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女性人物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实在是太少见了,这也是沈复对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贡献。由于这方面的论述已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芸娘之外,作者本人在书中展现的形象也同样值得关注。毕竟芸娘主要在第一、三两卷中写到,而作者则活动在整本书中,他才是真正的主角。尽管后两卷已经失去,但从其题目及相关资料来看,仍主要是写作者本人的经历和见识。即便是芸娘,这个最让读者牵挂的人物,她之所以如此可爱迷人,固然是出自个人的秉性,但也不能说与作者无关。

正是作者可贵的开明、宽容和爱心,给她提供了这样的舞台,并将其记录下来。尽管这个舞台实在太小了,时间也太短了。

沈三白《万蕉园十快记》

可以想象,如果换成一个不解风情、俗不可耐的男人,比如《红楼梦》里的贾赦、贾珍之类,芸娘还能有这些逸闻趣事吗?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妻子的命运几乎完全掌握在丈夫手里。可以这么说,有什么样的丈夫,就会有什么样的妻子。是沈复培养和塑造了一位可爱迷人的妻子。当然这样的培养、塑造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芸娘的悲剧不能把帐全算在封建礼教的头上,她自身的性格及为人处世的缺陷给自己同样也给丈夫带来了很多麻烦。

感情生活之外,作者的其他方面也是值得注意的。他是一位有个性的下层文人,从他对各地风景名胜的褒贬可以看出这一点。虽然社会地位不高,生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持着难得的自尊,照样苦中作乐,享受人生,享受生活,即便是在借钱回家的路上,也要顺道到虞山一游,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难能可贵,对每个有着类似不幸遭遇的读者都是一种激励和启发。

上海华西书局刊本《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虽然写了不少人生的苦楚和无奈,但字里行间丝毫找不到那种毫无节制的宣泄和哀怨,而且作者的享乐也不是醉生梦死,自甘堕落的那种。他不仅热爱生活,而且懂得如何生活,尽管生活贫寒,但充实而有趣。

看看他讲盆景、家居的那些文字,就可以知道,他绝非泛泛而谈,而是一位真正的行家里手。从写山川风景的那些文字,可见其独到的鉴赏眼光,他不喜欢苏州的狮子林,不喜欢扬州的五亭桥,不喜欢南昌的滕王阁,但并非故意在唱反调,而是能讲出道理,给人以启发。

如果生活在当下,能具备他这种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相信不至于沦落到没饭可吃的程度,他可能是位大学教授,可能是位园林专家,也可能是位成功的商人。这并不是说,现在就一定比那时好,但最起码实现人生的机会及评判成败的标准要相对多元一些,人生舞台相对要大一些。

沈复飞白书

对一部广为传诵的文学作品来说,仅有真情实感是不够的,还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尽管这种技巧读者并不一定都能明显的感觉到。

《浮生六记》在这方面颇有值得称道之处,全书恬淡从容,简洁明快,凡人真事,娓娓道来,看不到刻意雕琢的痕迹,事实上作者也反对这样做,其效果正如他本人所说的“人工而归于天然”。

字里行间,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字功力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记景,都很别致,这种别致背后显然有作者的苦心在。随意不是随便,这也是一种文学技巧和境界,没有多年的修炼,是无法做到的。

上海西风社英译本《浮生六记》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又开过书画店,这种艺术修养和知识背景可以从其对各地山川风物精当优美的描绘中看出来,达到了诗情画意的境界。真情实感,加上生花妙笔,成就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星转斗移,沧海桑田,在作者身后,这个世界发生了太多太大的变化,仅仅二百多年的时间,沈复笔下的苏州、扬州、杭州、广州、荆州等,尽管地名还是原来的地名,但我们已如同置身于另外一个时空。

全书篇幅不长,但内涵颇为丰富,特别是山川风物、街市民巷、节庆民俗的描绘,逼真,生动,如同一幅幅清新明丽的江南风物画卷,给人印象至深。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本《浮生六记》

它让我们看到二百多年前苏州一带平民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它带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古今对比的感慨。对历史学家来说,它为研究江南文化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0)

相关推荐

  • 胡歌盛赞的理想型,文坛政界为她倾倒,世人都爱的女人长什么样?

    有一个女人,几乎集齐了政界大亨.文坛大佬.艺术界大师.演艺界明星及普罗大众的喜爱. 钢铁直男鲁迅大先生说,"她虽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齿微露,我却觉得是中国极美之人." 生活作风良好的 ...

  • 那个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死于公元1804年

    若你知晓<浮生六记>,那你一定认识一位美人,她名唤陈芸. 陈芸这个名字,只活在一个地方,那就是沈复的<浮生六记>里. 林语堂在读罢这本小记后,感叹道:"芸,我想,是中 ...

  • 推荐读书《浮生六记》

    文/钱磊磊 最近一段时间读完了沈复的<浮生六记>,而今天外面又在下雨哪儿也去不了,就在这里码了一篇文章.最开始认识<浮生六记>的时候还是当年背到崩溃,后来慢慢遗忘的初中所学的一 ...

  • 韦明铧:扬城何处金匮山

    扬城何处金匮山 ■韦明铧 近年来,海内外文化学者不断来扬州寻找金匮山.我曾陪大陆<红楼梦>研究专家冯其庸.台湾<浮生六记>研究专家蔡根祥等两岸学人,在金匮山旧址徘徊凭吊.他们都 ...

  • (留言获赠书)苗怀明:取经之后又如何

    小的时候听父母讲故事,听到最后,总爱问同一个问题:后来呢?哪怕就是主人公已经死翘翘了,还会这样发问,毕竟故事中的人物并没有死光,总觉得还应该有什么故事发生. <西游记>邮票 有的时候父母胡 ...

  • (转发获赠书)苗怀明:《浮生六记》的传奇与谜局

    说起<浮生六记>这本书,还有一段颇具戏剧色彩的传奇故事: 光绪三年,也就是1877年,一部名为<独悟庵丛钞>的书籍出现在市面上,该书辑录了几种少见的笔记著作,其中一种为沈三白的 ...

  • 苗怀明谈枕边书

    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读书报:您出版过<红楼梦>的相关著作,如<风起红楼><曹雪芹><话说红楼梦><红楼二十讲&g ...

  • 苗怀明:机缘巧合,水到渠成——《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一书的撰写体会

    说到<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一书撰写的体会,脑海中马上会闪现出"机缘巧合"这个词.机缘是巧合的前提,巧合是机缘的体现,两者真是缺一不可. <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 ...

  • 苗怀明:他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设立这个纪念日的目的在鼓励人们阅读和写作.当下阅读的条件实在太好了,内容不说,多数图书装帧考究,版式精美,看起来让人爽心悦目. 当我们看着眼前这些有分段.加标点的书籍时,可能会觉得一 ...

  • 留言获赠丨刘明《中国古书版本笔记》出版

    活动规则 从推文下方留言获赞数量前十名中随机抽取3名, 每人获得<中国古书版本笔记>一册(包邮). 时间截止到4月4日晚8点整. 结束后公布获奖名单: 获赠者留言告知地址电话. 赠书将由出 ...

  • 苗怀明: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两位先生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历来是文学研究的重镇,名家云集,令人向往.余生也晚,与该所来往较多的基本是同辈学人,当面向前辈学者请教的机会不多.比较幸运的是,其中有两位先生,笔者与他们有所往来,受益匪浅,以下如实记 ...

  • 新书推介|苗怀明:《说唱文学文献学述略》

    <说唱文学文献学述略>,苗怀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4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以说唱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为核心,对这一领域一百多年来的研究历程.学术成果进行较为全面.详细的回 ...

  • 苗怀明:《说唱文学文献学述略》

    <说唱文学文献学述略>,苗怀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4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以说唱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为核心,对这一领域一百多年来的研究历程.学术成果进行较为全面.详细的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