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怀明:一生运命寄旧籍(淘书看世界之三)

认识花猫(准确地说是花脚猫)是在2002年夏天,当时大家都在天涯社区的闲闲书话版玩,网络售书刚刚起步,花猫是第一批网上售书者。

那时候的花猫与其说是一只猫,不如说是一只鸟,整天唧唧喳喳的,灌水的热情明显要超过卖书,经常在深更半夜时发帖,呼朋唤友的,基本上属于玩票性质。一来二去,大家也就成了朋友,于是在买书时还能得到花猫额外的赠书,这些赠书往往比前面买的书还要好。

花猫就这样活蹦乱跳地活在故纸堆里。

后来,网络售书逐成气候,花猫也就成了半职业化的旧书老板。把售书当作事业来做,想法自然就比较多了。花猫属于有雄心壮志的那种女孩子,加上性格直率,容易激动。于是决定从广州跑到北京谋求发展。迁徙对从小就闯荡江湖的花猫来说算不了什么,她的适应能力极强,很快就打开局面,在北京结交了一批朋友。

谁想过了没多久,便叫苦连天,她虽然就住在潘家园附近,但生意好象一直没有什么起色,更为重要的是,与不少南方人一样,出身杭州的她始终不习惯北京那种比较粗糙、忙碌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

呆了一段时间后,花猫由返回广州。不过,这次回广州可不能算败走麦城,因为在临走前,她创办的缘为书来网已经正式运转起来,这可是中国最早的旧书网站之一。

传说中的缘为书来网

当初她创办网站、征求意见时,我谈得比较多的是担心,当然还有谨慎的鼓励,因为其中的风险是可以想见的。毕竟她不是大款,拿自己的血汗钱来做网站,是只能赢而输不得的。但她一直表现得很自信。事实证明她走的这一步是对的,当然再后来的事实证明她最终还是错的。她在网上的人缘不错,关键时刻总会有贵人挺身相助,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虽然她经常说自己不看书,是个大草包,但实际上还是相当精明的,比如她对古籍版本相当在行,比起那些文献学专业的研究生还要技高一筹,毕竟学习知识的途径有多种,通过实践得来的经验往往更为可贵。

年纪不大就离开家乡,独立在外面闯荡,而且活得有滋有味,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记得我有一次戏称她为江湖猫,但她不同意,觉得其中有圆滑、世故之意,其实我的本意是说她人生阅历广,社会经验丰富,属于胆大心细的那种女孩子。

本来以为她只是办个纯粹的旧书网站来做生意,但她显然并不满足于此,反而在社区建设上下了更大的功夫。尤其是对文学原创版,她是寄予很高希望的。

此前她也是一位爱做梦的文学青年,曾经在榕树网站发过不少帖子,经常写些散文随笔之类的东西,有些写得还是蛮不错的,特别是那篇写老鼠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得挺广的,难怪她自称花脚猫。看来她对文学创作还是颇有些感情的。

又进了一批货,让人流口水啊。

也许是要求过高,花猫对网站的发展总是不太满意,时常打电话诉苦,或担心人气不足,或忧虑原创帖子太少,或抱怨售书量上不去。其实在网站竞争如此激烈的当时,创办仅仅一年能发展到这种程度已经相当不错了。压力自然是有的,但有时自我欣赏和满足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期望太高,有时候就沉不住气。虽然她曾劝我,要习惯于网络上的那些直接、尖锐的发言方式,不必太介意。但这不过是旁观者清,轮到她自己的时候,照样动不动就跳起来,和人家乒乒乓乓地干架,实际上沉默的功夫还不如我。

虽然套了这么多近乎,但说起来和花猫也并不算太熟,毕竟我们的联系多数是通过电话和短信,面则只见过一次。

大概是2003年春吧,她来南京看望朋友。可能是我自己太土气的缘故,印象中她的穿着好象是很时尚的那种,一身黑衣服,打扮得比较麻利、俏丽,说话和网上一样,一直是笑嘻嘻的,咋咋呼呼的。

后来看到一篇文章,说她梳着两个大辫子,穿双拖鞋,一边吃冷饮,一边上网,大大咧咧的,写得虽然也很传神,但和我见过的模样和神态感觉不太一样。

像日常起居一样凌乱的办公区

不知现在在街上见到花猫,还能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认出她否,估计够呛。

附记:

这篇文章写于2004年,原题目是《一只会织网的猫》。记得是缘为书来网征文,花猫让我写篇文章捧场,结果得了个第一名,还收到一堆奖品,想起来也是一件蛮开心的事情。

喧闹的缘为书来网早已人去楼空

大概是2008年吧,到澳门开会,路过广州,又见到花猫一次。转眼又是近十年时间过去了,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缘为书来因为官府的原因关门了,旧书业因为资讯的发达而出现许多新变化,等等。

人已渐渐老去,好在有些东西并没有变,大家依然保持着联系。花猫依旧做着她的旧书生意,秉性未改,还是那样活蹦乱跳、叽叽咋咋的,每天闹腾到凌晨五六点,好像和谁都有说不完的话。

最近又开办了缘为书来微信群,将昔日的朋友聚拢在一起,呼啦啦一下来了四百多位,又是搞微拍,又是发红包的,很是欢实。看来人的缘分是命中注定的,大家要一起终老才算是罢休。

花猫近照

一向喜欢晒吃喝玩乐的花猫忽然在2017年4月15日发了一条七个字的微信:一生运命寄旧籍,然后是一张自拍照。这应该是她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和感慨吧,准确倒是准确,只是太一本正经了点,似乎还有些伤感。好吧,就把小文题目改成这个,算是点睛之笔。

(0)

相关推荐

  • 个性独白:书与老人概不借(作者 笨锄)

    爱书之人大都喜欢买书. 我还喜欢淘书.我淘书有三个途径. 逛书店买新书自然是爽快,大气.钞票掏出来哗啦啦的也是割肉(现在的书忒贵还不算,眼神不好的,花了大价钱还买了盗版书).搂了一抱书回家,去了半拉月 ...

  • 图记|那几十本旧书,离我而去

    再见 把要给坪山图书馆的书整理好.一会儿执行馆长陆其美就到了. 再和这些书合个影.也和这间办公室合影存念一下.过了春节,就搬到报业集团北院儿新媒体大厦了.新办公室肯定放不了这么多书. 陆馆长来了.我们 ...

  • 为何物理学家热衷研究下落的猫?麦克斯韦还以“扔猫大师”而著称 | 歪事正解

    摘自"赛先生"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46q6iwzG1qQgWB7-1Qq0LA 很久以前的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应该写一本关于猫的书.我将这一 ...

  • 苗怀明:结缘网络淘旧书(淘书看世界之八)

    四百多张汇款单,两万多元书款,上千册来自四面八方的图书,一批至今未曾谋面的书友以及围绕买书.读书所发生的一系列或庄或谐的故事--这是笔者两年多来网络淘书的一份真实记录,也是一段弥足珍贵的人生记忆. 笔 ...

  • 苗怀明:线装书的故事(淘书看世界之一)

    在我十年京城求学的生涯中,只见过两个来自广东的同学,老谢就是其中的一个.之所以要如此强调广东,是因为从那个地方来京城读书的人除上海之外是最少的.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广东属先富起来的地区,那里同学的 ...

  • 苗怀明:旧书业的凄凉守望——想起老姚(淘书看世界之四)

    短平的头发,厚厚的镜片,身材高大,背微有些驼,六十来岁的年纪,温和.斯文,像个文弱书生,或坐在店里看书,或忙于整理书架.这大概是我对老姚的全部印象. 称老姚固然是出于礼貌,但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直到目前 ...

  • 苗怀明:印数少的书(淘书看世界之九)

    一本书印数的多少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内容和水准固然重要,书名之类的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珍本禁毁小说大观> 比如萧相恺先生的<稗海访书录>一书,记录其为编撰<中国通俗小说 ...

  • 苗怀明:流落街头的签名本(淘书看世界之七)

    在笔者的藏书中,有不少有作者本人的签名.这些签名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送给笔者本人的,一种则是作者送给别人,被笔者在旧书店里或旧书网上淘到的. 梅节先生题赠笔者<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

  • 苗怀明:琉璃厂的黄昏——对一处人文风景的怀念(淘书看世界之六)

    曾经是古旧书店云集.珍本秘籍叠出的北京琉璃厂不仅盛况早已不再,而且也已逐渐从当代知识分子的视野中淡出,这话可能说得有些偏激或过分,但它确实道出了北京琉璃厂在现时的尴尬生存境地. 昔日的琉璃厂 如今,全 ...

  • 苗怀明:马来西亚淘书记(淘书看世界之五)

            到异国它乡去了近一个月,没带回什么土特产,倒背了一大堆中国旧书回来,我的马来西亚之行也因此算是有了一点特色. 比起前些年,如今出国可是容易多了,即使没有探亲.留学的机会,只要有钱,想到 ...

  • 苗怀明:曾做偷书贼(淘书看世界之二)

    上大学那阵子真的很穷,父亲整天省吃俭用,每月也只能给我寄个二.三十块钱,临毕业前花钱多的时候最多也就寄五十块.在京城这个能花钱的地方,正值能吃饭的年龄,那点在家里看来颇为奢侈的钱加上学校发的助学金,除 ...

  • 苗怀明谈枕边书

    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读书报:您出版过<红楼梦>的相关著作,如<风起红楼><曹雪芹><话说红楼梦><红楼二十讲&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