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庄子:“心隐”才为心静,也是身处世俗的最好修行
点击加载图片
心为万物之源,自己的世界也是自己内心的显现,只要内心清静,外在事物烦扰,一切都可去除。
而求取“心静”也是世人所追求的一个状态,很多人提及修行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找寻一个深山幽静之处,希望避开人群,找一个宁静的地方,到深山里面寻求安静。
甚至有一些人想断绝欲念,就选择出世修行,这样做也许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但是如果内心本源欲念不除,时间久了反而会觉得寂寞难耐,因为人生最好的清静并不是外在环境所给予的,而是内心的放下和释怀。
只要内心清静,即便处于世俗,会有一份坦然,正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点击加载图片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心有个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的内心有一个真实的妙境,不需要美妙的音乐就能使人感到安适愉快,也不需要焚香煮茶就能让人感觉清新,芳香,这是心念澄静,心境虚空,同时忘却忧思愁虑,解脱形体束缚之故,这样才能自如的游于妙境之中。
世人千方百计寻找的心静的境界,其实就存在于内心之中,但是世人却弄错了方向,一味地去寻找那些外在的坦然,这一切背道而驰的行径,只会让人生更糟糕。
所以转换一种方向,即便处于世俗之中,也要照顾好自己的灵魂,让自己内心有一种清静和风雅,才能真正感到富足和有趣,这样的人生也是厚重的。
点击加载图片
内心的清静,是一切福气的根源,如果内心嘈杂,即便拥有财富和美丽,也会随着时间的沉沦慢慢的消失,只有内心平和才能获得一切福报。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段话:
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意思就是说:隐匿,并非自己刻意隐匿,古代所谓隐士并非隐姓埋名而不见人,并非封闭自己而不说话,并非藏其智慧而不显示,乃是时代命运大相悖逆啊。当时逢有道之世,自然之道大行于天下,就恬淡自然,不见有为之迹,当遇无德之世,德行不化而困厄天下,就深藏自然本性,保持极为宁静的心态,以待时运的到来,这是保全自身的方法。
庄子思想就是认为“心隐”才是真正的“大隐”,无论是在人间还是在山林,“心隐”才算是真隐,外在身体的逃离不过是苟且偷生一般,只有内心真正的释怀,豁达恬淡,才算是人生真正的修行。
点击加载图片
佛说:静若止水之心境,脱俗超凡矣。安禅何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生活是心灵的修道场,凡事无为顺应,以清净心修得万事法,以无心无相之心面对世间繁杂,不刻意阻挠,内心更不会产生嘈杂和痛苦,这就是“心隐”的最高境界。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