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叶天士奇经辨治妇科疾病规律研究

目的:奇经辨证是经络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天士继承发展奇经理论,形成独特的奇经辨治思想体系,并应用于妇科临床治疗中,为近代诸多医家所学习,本研究疏理叶天士奇经辨治妇科医案,应用数据挖掘的方式,探究奇经辨治妇科疾病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针药并举奇经辨治妇科疾病提供参考依据,开拓临床辨治新思路。材料与方法:以《叶天士医学大全》为基础,通过“中华数字书苑”平台,以“奇经”、“冲任”、“督脉”等相关内容为关键词或相关词,进行筛选,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奇经辨治妇科的病案,采集病案症状、奇经证候、方药组成等内容为基础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分别对采集的病案数据进行症状频次分析、奇经证候频次分析、单味药的使用频次分析以及奇经与药味归经相关性频次分析、奇经药聚类分析等,以分析奇经证候、奇经症状与药味使用情况及规律特点。结果:1.经脉频次分析:“调经”病案涉及经络包括冲脉(9)、任脉(7)、督脉(1);“崩漏”病案涉及经络包括冲脉(18)、任脉(18)、督脉(4)、带脉(4);“产后”病案涉及经络包括包括冲脉(13)、任脉(14)、督脉(4)、带脉(3)、阳维脉(3)、阴维脉(2)、阳蹻脉(3)、阴蹻脉(2)。2.奇经症状频次分析:“调经”病案中涉及督脉症状总频次2次、任脉症状总频次1次、冲脉症状总频次7次、带脉症状总频次8次。“崩漏”病案中涉及督脉症状总频次4次、任脉症状总频次2次、冲脉症状总频次11次、带脉症状总频次6次。“产后”病案中涉及督脉症状总频次3次、任脉症状总频次2次、冲脉症状总频次7次、带脉症状总频次14次、冲任症状总频次为14次、任督症状总频次5次、维脉症状总频次为2次、蹻脉症状总频次为2次。3.证候频次分析:“调经”病案中归纳证候,分别为督脉阳虚(1)、冲脉阴虚(1)、冲任气逆(1)、冲任虚寒(1)、寒凝冲任(1)、奇脉阴虚(1)、奇脉不和(1)、奇脉气血虚(1)、奇脉气郁(1)、奇脉虚寒滞(1)、奇脉血瘀(1)、冲脉气滞(2),共12种证候。“崩漏”病案中归纳证候,分别为冲脉阴虚(1)、冲任不固(4)、奇脉阳虚(3)、奇脉不和(1)、奇脉血虚(2)、奇脉阴虚(1)、冲任实热(1)、冲任血虚(1)、冲任血瘀(1)、冲任阳虚(4)、冲任阴虚(3),共11种证候类型。“产后”病案中归纳证候,包括冲任气逆(1)、冲任虚寒(1)、冲任血虚(2)、冲脉上逆(1)、冲任阳虚(2)、冲任阴虚(1)、督脉虚寒(1)、寒热错杂(1)、奇脉不固(4)、奇脉寒凝(1)、奇脉虚(3)、奇脉虚寒(1)、奇脉血虚(1)、奇脉阳虚(1)、奇脉阴虚(1)、任脉不固(2),共16种证候。4.单味药使用频次分析:“调经”病案中单味药使用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当归(11)、小茴香(7)、白芍(6)、人参(5)、肉桂(4)、茯苓(4)、山楂(4)等;崩漏病案中单味药(使用数≥2次)使用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人参(21)、当归(12)、阿胶(12)、白芍(10)、生地(10)、茯神(8)、鹿角霜(7)、墨旱莲(7)等;产后病案中单味药使用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当归(18)、茯苓(12)、鹿角霜(11)、紫石英(8)、小茴香(8)、白芍(8)、肉苁蓉(7)、人参(6)、枸杞子(6)等。5.药味奇经归经频次分析:“调经”病案中归属冲脉频次总数为31次,占比29.8%;任脉频次总数15次,占比14.4%;督脉频次总数为9,占比8.7%;带脉频次总数为22,占比21.2%;维脉频次总数为8,占比7.7%;蹻脉频次总数为4,占比3.8%。“崩漏”病案中归属冲脉频次总数为41次,占比17.9%;任脉频次总数27次,占比10.5%;督脉频次总数为15,占比6.6%;带脉频次总数为32,占比14.0%;维脉频次总数为15,占比6.6%;蹻脉频次总数为3,占比1.3%。“产后”病案中归属冲脉频次总数为36次,占比22.5%;任脉频次总数24次,占比15.0%;督脉频次总数为9,占比5.6%;带脉频次总数为36,占比22.5%;维脉频次总数为15,占比9.4%;蹻脉频次总数为3,占比1.9%。

6.“调经”病聚类分析基础药组为

桂枝、鹿角霜、阿胶、甘草、香附、肉桂;“

崩漏”病聚类分析基础药组为桂枝、鹿角霜、阿胶、甘草、香附、肉桂;

“产后”病聚类分析基础药组为莲子、桂枝、肉桂、甘草、杜仲、阿胶、小茴香。

结论:1.将药味与奇经相配,组方中引入血肉有情之品,以补益为主,配合辛温通散及活血化瘀药,以达通补奇经之效。2.叶天士辨证以“奇经不和”为主要病因病机,多从冲任脉论治,以虚实为纲,采用“通因一法”的治则。3.基于奇经与脏腑相关性,滋养肝肾以养奇经脉络,注重脾胃先天之本,以养奇经气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