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与豪情,“明朝一哥”王阳明的好诗,字字有境界,第四首拍案叫绝

和尚有话说

明朝王阳明,是一位大圣人、大豪杰,大儒学家。

晚年他有诗说“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而他对儒家学说的开拓则为后人留下无限的精神财富。殊不知,王阳明的诗也非常好看,他的诗既充满哲理,又充满诗趣神采,最能体现他飞扬洒脱,潇洒脱俗的性格。

王阳明生活的时代,正是明朝“前七子”的时代,王阳明在北京为官期间,曾与这些才子们切磋技艺,唱和赋诗。虽然王阳明曾表示“吾焉能以有限精神为无用之虚文也”,但是他依然以诗传情,以诗寄意。而有哲学思考和儒家信仰的辅助,他的诗更加圆融与洒脱而富有深意。

今日,王和尚特选取王阳明绝句四首,加以短评,诸位可从中窥见他深厚的哲学思想和飞扬洒脱的诗趣神采。本次选诗,着重诗意,而他诸多“说理诗”在此先不选,后文将陆续分述。

王阳明的绝句,字字有境界

王阳明绝句选读

1.又游牛峰寺四绝句 其三

人间酷暑避不得,清风都在深山中。

池边一坐即三日,忽见岩头碧树红。

明朝弘治十五年,王阳明三十一岁,他请旨回乡养病,在家乡他登山临水,亲近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渴望超然出世,脱离尘网。这首诗即写于此时。夏季他重游牛峰寺,被此地清凉绝俗的安静吸引,故而在水池边静坐,达到了庄子所谓“坐忘”的境界。

这首诗的结句非常漂亮,“忽见岩头碧树红”,他在池边放下一切俗念,在融通无碍的世界中畅游。因为心静,所以感觉不到时间的变化,内心澄明到能发觉山岩碧绿丛中有点点红色闪耀。

看到“岩头碧树红”,有几重含义。

其一,时光流逝,人虽然不觉,但是细观察树木却有痕迹,因此“碧树红”即暗有时间流逝之意。

其二,碧树中有红色,即树上已经悄悄结了果实,也暗示王阳明的静坐已经有了“结果”。

其三,“忘我”才能“超我”,忘我才能心静,心静才能洞彻万物细微的变化,不论是时光流逝还是修行有了结果,都需要消除尘念,放弃羁绊,能看到“碧树红”,可看出王阳明的修行已经到了一定境界。

故而此诗虽然简单,细读却能将人带入到平静澄明的境界之中。南宋姜夔有诗说:“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此句与王阳明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境界却终不如阳明子明澈纯粹。

2.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飞锡: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

这是王阳明最负盛名的绝句之一。明朝正德二年,王阳明因触怒权阉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王阳明为了躲避刘瑾的追杀,历经艰难险阻,据说曾经坐船漂流海上,在福建登岸。

磨难可能打垮一个人,也可能把人磨炼成英雄。

心怀壮志豪情的王阳明,决定绕道赴贵州龙场,不再迷茫和犹豫,就在寺庙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这首诗写得飘逸豪放,显示出他超人的智慧、自信和豁达。此刻对他而言,顺境还是逆境,都无所谓,丝毫不会阻碍他心中的豪情和自信,它们就像天空的浮云一样,风一吹就烟消云散。

回想起在海上的漂流,大海的宏阔和力量一直激荡在他心中,这种壮阔和畅快之感,让他充满自信,就好像他手拿禅杖,乘着天风,从高山之巅飞驰而下一样。

这首诗写得痛快淋漓,充满豪情,每读都能一扫胸中迷云,豁然开朗之感喷薄而出。

苏轼有诗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种自信与豁达,与王阳明颇为类似。朱熹也有诗说“浊酒三杯豪气发,朗吟飞下祝融峰”,他以此句表达对“学问探讨”的通达境界,而王阳明却表示自己决意冲破生死迷雾,从而更体现王阳明面对苦难的自信与昂扬态度。

3.山中懒睡四首 其四

人间白日醒犹睡,老子山中睡却醒。

醒睡两非还两是,溪云漠漠水泠泠。

王阳明天性亲近山水,希望借助的自然环境来洗涤世俗之心。正德八年冬十月至第二年四月,王阳明都在滁州督马政,此处地僻官闲,他正好在此休养生息,聚众讲学。

他提出“纷杂思虑,强禁绝不得,只就思虑萌动处省察克治,自然精专无纷杂之念”。这首诗即写于他于正德九年四月升任南京鸿胪寺卿之时。而诗中表达之意,也是静坐克念之功。

屈原《渔父》中有句“众人皆醉我独醒”,表达自己的遗世独立。而王阳明用“人间”和“山中”做对比,来表示自己内心明澈,心无杂尘。

俗世之人,虽醒犹睡,因为他们被名利束缚,内心充满杂念与烦恼,而他在山中沉睡,却内心明澈,不染片尘,更能看穿尘世的浮华与虚伪,故而说“睡却醒”。两相对比,其关键在于其内心是否清澈纯粹。

“睡”是一个有趣的意象。据传说,北宋初期道家学者陈抟,因见俗世兵戈不断,百姓饱受荼毒而高卧山中,一睡百余日不醒。故而“睡”,有时指因怜悯而逃避,因无力而妥协,故而只有一睡了之。

但是,王阳明虽然喜好山水,向往脱离尘俗,但是作为一个儒家信徒,他一直保有着儒家的责任和担当。故而他的“睡”乃是放弃俗念后再去关照尘世,故而他的睡不是逃避,而是“修心”,使得自己的心不染片尘,明澈洁净,然后才能看穿时间的烦恼与纷扰。

因此,他对“睡”与“醒”有着模糊的区分,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而是在“无我”和“忘我”之中,达到内心空灵的境界。因此他看到“云漠漠,水泠泠”,正是因为内心平静而清澈,才能观察得如此细致,也暗示他对尘世的敏锐洞察。

4.文殊台夜观佛灯

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

散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相比传统儒家学者的“沉静与内敛”,王阳明却显得充满豪情与洒脱。他文武双全,英明豪迈,一手执卷问道讲学,一手按剑统领千军,堪称古往今来“立德立言立功”真正“三不朽”的一代圣哲。从这首诗即可看出他意气风发,豪情万丈。

这首诗写于正德十四年,这一年他果断迅速平定了宁王朱宸濠叛乱,八月,军事已毕,他才有闲暇去文殊台观灯散心。这首诗写得气象宏伟,想象奇特,充满自信与豪情。

夜晚他高卧在文殊台,看到满天星斗,突发奇想,手杖好像把青天都撞破了,星辰散落在四面八方,成为了眼前的佛灯。

这首诗,“撞”字很有力度,并且写出自己兀傲挺立的豪情,而星辰的散落用“满”字,可见撞的力度之大。而山僧对满平野佛灯的惊异之情,也暗示王阳明气魄的宏大和想象的奇诡。并且,这首诗从“观佛灯”而引发,发挥想象,写出来如此壮阔豪迈的诗句。

王阳明年轻时即飞扬跳脱,潇洒不羁,他有豪气,有胸怀,有志向,更有舍我其谁的狂放与担当。比如,他在11岁时就写“金山寺”诗说,“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海底天”,一样显示出超人的豪情与气魄。

你还读过哪些王阳明的经典诗作,请留言分享吧。

头条新闻

2017年的关键词榜单上,“共享单车”4个字一定会强势上榜。2016年底,在北京街头上共享单车还只是零星出现,到2017年6月,已是“单车围城”的景象。

不自矜 不自屈 不断读书

不崇古 不媚俗 不违初心

六不和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