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加速外资药企中年危机

 专栏作者/Felix Yao

日拱一卒,业精于勤。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证病例已经增长至4500多例,不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同时给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不少人表示,年后能有工作就不错了。而在这部分人群中,中年人的忧虑更为严重。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到了不敢死也不敢失去工作的阶段。这份担忧与焦虑在外企中年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一直身处外企高度细分工作氛围,优渥的工作环境,有着华尔街精英的气质,在浮华背后是无尽的落寞与焦虑。

大家明白一个道理:离开平台你价值急速衰减。

//
外资企优渥环境,温水煮青蛙
//
外企的环境优渥,是国内药企无法比拟的。

1、工作环境高大上,处处体现优越感

外企Office选择地点都是核心商业区,写字楼非4A不入,物业管理聘请戴德梁行水准。人均工作面积有明确的标准,包括茶水间,卫生间都有严格的配比。在温暖的环境中,很多员工蹲马桶>40分钟比例持续攀升,这慢慢也变成一种“不需言说”的福利。

从跨国药企在北京Office来看,辉瑞在朝阳门CBD,拜耳、赛诺菲在国贸CBD,默克在望京CBD,高端地段彰显品质,地段贵到令人发指。

2、薪资福利极具竞争力

在猎头群有外企高代起薪1.6万-1.8万,这与很多国企的产品经理薪资相当。有金主在此基础上再加25%房补,除此之外还有区县市场推广补贴,常规交通和通讯是标配。

有代表反馈,这一年小手术检查和花费两万多,补充医疗报销6000多,这种条件很多国内药企只能望其项背。逢年过节发个千、八百的就更别提了。辛苦一年带你公费出国旅游,辉瑞普强在澳洲,阿斯利康在新加坡,再次点燃外企福利优势。

3、背靠外企全球性创新优势

作为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医药市场,中国医药市场如同其经济增速一样,在过去十年一直全球瞩目。外企产品在中国备受青睐,尤其是政策层面,诸多外企药品享受准入、定价等特殊通道,因此,产品的竞争优势明显,使得其在中国市场长驱直入,深入县域。

有一位从外企高级经理辞职创业,在创业艰辛,深刻体会到:其实外企的平台和品牌优势让自己的价值得以发挥,也自嘲“离开平台,什么都不是”。

4、优渥环境犹如温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从1988年第一家外资制药企业进入中国,医药市场规则基本上未有太大变化,而医药的专业性也一定程度对医药行业形成保护壁垒。

由此,诸多医药人数十年如一日的从事一成不变的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享有优越的工作环境,丰厚的薪资福利,全球性的创新技术,这些优渥条件,使得外企医药人都沉溺其中,当工作十几年之后,发现自己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却未曾体会或关注环境已经变化。

//
外企人到中年,老螺丝钉不适用现代机器
//
1、外企的专业化铸就精致“螺丝钉”

外企的专业化程度之高令人咂舌,从岗位要求、岗位职责及工作成果划分非常细致,这样的专业化分工铸就外企在竞争中总能略胜一筹。

前段时间,第二轮国家集采,拜耳阿卡波糖报价秒杀一切国内企业,继续巩固其在降糖药市场老大的地位,这背后与其策略细分、专业化运作分不开。

外企都要求每一个岗位员工都将工作做到极致,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同时其高强度的训练也增加职员专业化程度。之前有一位协和系背景药企高管,形容该公司体系与协和有相近之处,都需要高强度、持续、大量的专业训练。

今年的医保准入过程,外企专业优势体现淋漓尽致,某司医保准入若干产品,与其团队细分成功相关,医保策略、价格团队、中央医保团队等将每一个医保准入环节细分,整合,浑然天成,铸就最后成功。

在不断地细分中,外企职员犹如一个庞然大物的“螺丝钉”。

2、“螺丝钉”的革命

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变化,政策市驱动医药行业变革。尤其是新年也未见主管部门放慢脚步,仅1月上旬,卫健委发布7项相关政策。

不再需要螺丝钉

医药行业剧烈变化,对于企业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重塑内部岗位价值,将是各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年底开始,各家公司组织架构在逐步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尤其是有些企业设立部分新的岗位。

药品监督管理局发《仿制药参比制剂》(第二十七批),这已经是新年以来第三批参比制剂品种,未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更加广泛,同期国家集采常态化,国家集采对于医药购销模式造成的影响,促使企业诸多岗位需要重新评估。

螺丝钉需要多功能

在环境变化的今天,低成本运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不仅限于制药行业。控制成本中重要一环是人力成本控制,而减员增效,促使现有岗位人员承担更多工作,“螺丝钉”能力从纵深向横向转化非常重要。

这一部分在国内药企做得相对较好,尤其是国内药企企业没有繁冗的组织机构,一个岗位能够横跨多个岗位职能,从全局视角掌控,更好的适应快速变化的医药市场。

在变化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将成为规则,在艾德蒙写得罗斯福传记《罗斯福王》,“罗斯福并非完美无缺,但他据对是个魅力无穷的人物对知识如饥似渴。罗斯福就是一位我们称之为“终身学习者”的人。”

//
无论何时,持续学习保持活力
//
2019年医药人年度学习报告发布,“2019年,以带量采购为代表的各种行业政策频发,促使新药市场兴盛、行业集中度提升、规范新生态形成。医药人逐渐发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成长,才能适应这个变化日益加速的世界。”

从报告可以看出,年度学习各级别医药人学习均大于24小时,尤其以经理最为突出,平均学习时长34小时,这一部分人也是药企中坚力量。

《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指出,就业环境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职场人士因此必须不断掌握新技术、拥有新能力。

1、新技术促进医药人发展

随着创新药物的逐步问世,重磅药物的研发逐步从热门的心血管、抗感染等领域转移至肿瘤、中枢神经以及罕见病领域,这些更多被关注,而尚未完全攻克的疾病难题,将成为制药企业研发的重点。

而对于医药行业也开始从销售驱动、市场驱动、医学驱动,目前向研发驱动转化,真正掌握新兴技术才能保证竞争性。

据反馈,医药院校的药学专业应届毕业生求职更倾向于研发、临床等技术岗位,而不再热衷销售岗位,这也表明医药行业新技术的出现,对于医药人职业选择的影响。同期,对于传统医药领域岗位职场人,只有不断的学习心得知识,了解新技术,才能保持竞争力。

2、新能力保障医药人逐步领先

经常会有人问到“你get到新技能了吗?”“新年立好Flag,学习一项新技能。”医药行业基于其专业性和特殊性,一直相对传统和单一。尤其是在面对行业快速变化时期,技不压身,多一项技能就多一分保障。

外企制药人是制药行业的精英,在优渥的环境中,专业细分的体系背景下,医药市场长期稳定不变,为其提供较好的工作保障,但是随着医药行业的变革,危机四伏。

如今,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攻坚战”已经持续了多日,从现在来看,这场“战役”对药企来说是一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战场”,打赢这场“战役”不仅是药企的责任,同时也是药企寻求未来突破的关键。

在此过程中,保持学习,在学习中培养高瞻远瞩的目光,形成系统的知识储备,以他人之经验,让自己获得通往成功的“钥匙”,这才是未来中国医药职场的制胜之道。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的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完结

戳原文了解更多公开课

头已秃,点在看求生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