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说地图】普陀区区片地名概述
20世纪90年代大自鸣钟地区
所谓区片地名,是对一定地域的指称。它的形成是自然的、渐进的,并由特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等综合因素所决定,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故亦可称为习称地名。一般来说,区片地名所指的地域无明确的界线。它的形成就其性质来说,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普陀区区片地名的情况,也是如此。
普陀区政区地图中的区片示意,1986年和1993年
1.由自然地理条件形成的区片,其名多与自然地理实体有关
在上海开埠前,今普陀区境地貌为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河道是其主要的自然地理实体。因此本区的不少区片地名,多与河流有关。如与河湾有关的潭子湾、朱家湾、潘家湾、姚湾、吴家湾、学堂湾、盘湾里等;与河旁滩地有关的东滩、西滩、宋家滩等;与河上桥梁、渡口有关的大洋桥、太平桥、陈家桥、杨家桥、三官堂桥、小沙渡、曹家渡、陈家渡、谈家渡等。有的则直接以河道得名,如林家港、沙洪浜、草鞋浜、太浜巷等。也有一些因河道所在的方位得名,如浜南、浜北等。
谈家渡桥旧影
这类区片地名,在普陀境内较多,约占全区区片地名的三分之二,大部分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其中不少以河道、桥梁、渡口、沙滩得名的区片,在河道已填没,桥梁已拆除,渡口已裁撤,沙滩已消失的情况下,依然存在并被继续沿用,如草鞋浜、三官堂桥、谈家渡、西滩等。
著名的三官堂桥禽蛋市场即以三官堂桥得名
2.扩大了的居民点
这往往与社会的发展有关。起初为一个居民点,嗣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工商业的兴起,交通的改善,居民的聚居等,在其周围逐渐形成村落群或市集,成为区片。这样的区片,往往是由一个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范围,所以一般多以原居民点地名为名,如真如镇、药水弄、东新村、瞿家廊、叶家宅、陆家宅等。
真如镇闹市中心(20世纪80年代)
3.由于某一区域有特殊的作用,或有一定的特色,或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形成一个特定的区片
这类区片的形成,其人文因素较为突出。今西康路、长寿路口一带,在上世纪30、40年代开设了不少商店,使其成为本区浜南的商业中心,从而形成了大自鸣钟区片。赵家花园一带,由手种植花卉而远近闻名,逐渐形成了赵家花园区片。真如车站建成后,其周围日趋热闹,居民逐渐集聚,从而形成了真如车站区片。沪西则是由于其处于上海市西部;从而形成了沪西这一区片。另外,在北新泾一带,由于1949年后建成了以化工、机械、铸造行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从而形成了北新泾工业区。
20世纪60年代的真如火车站
然而就区片形成的内涵来说,以上三种类型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的,应该说各类互有联系,有的甚至很难区分。如上面提到的朱家湾、吴家湾、宋家滩、陈家桥、杨家桥、陈家渡、草鞋浜等区片,其名虽与自然地理实体的河流有关,但它又是扩大了的居民点。又如曹家渡,它不仅与河流的渡口有关,又是个市集,更重要的是它在交通、商业各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形成一个较为有名的区片。
朱家湾一带俯瞰(1993年)
另外,区片的范围,也不是十分明确或固定不变的。有的大区片中含有一个或更多的小区片。如在浜南这一区片中就包含了药水弄、大自鸣钟、草鞋浜、叶家宅、曹家渡等区片。而普陀区境内所有的区片又都包括在沪西这一大区片中。就是单一的区片,其范围也往往随着各方面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浜北,其范围初指吴淞江北岸一带,后扩展到中山北路北侧,至今则泛指普陀区吴淞江以北所有地域。又如叉袋角,初指地域很广,后因辟路、建厂,逐渐缩小,及今仅指西苏州路、安远路口一带了。
“沪西”名称当年常见于各大商号之上,图为武宁路新华书店
区片的形成与地貌、人文等因素有关,因此随着地貌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势必对区片产生较大的影响。有的区片随行政区划的扩大而扩大,如真如镇、浜北等。有的由于迭经演变,已失去原有的中心作用,其地名也随之消失或正在消失,如小沙渡、东滩、陈家桥等已成为历史地名,而赵家花园、叉袋角、张家桥、盘湾里、西滩、汪家井等不久也将成为历史地名。有的则被新的地名所替代,如小沙渡部分被大自鸣钟替代,宝成弄被叶家宅替代。也有的因其中心转移,其地理位置也随之转移,如曹家渡原指在曹家宅附近吴淞江渡口一带,后因市集逐渐南移、该区片也延伸至今曹家渡五角场一带。
西滩地区旧貌
1、本文选自《普陀区地名志》,收入时略有改动。
2、因原文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涉及的普陀区境范围等内容都反映的是当时的情况,望读者注意。
↘ 点“在看”,把好看分享给更多的人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新品发布|叙说地图|上海故事
编辑丨张渊源
审核丨忻⿰静 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