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恰当方成美——《论语》悟读【89】

亲疏有过总为忌,适度恰当方成美。

《论语》第四篇第二十六章:

【原文】

子游曰:“事(侍奉,有劝谏之意)君数(shuò,频繁琐碎),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

子游说:“劝谏君主过于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受侮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反而会被疏远。”

【悟读】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朋友,比喻志同道合的知己。上一章孔子强调“德不孤,必有邻”,李白诗句“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表达了这种意思。

本章借子游之口继续谈为人处世之道。

人与人的相处,如同两只刺猬。离得远了,得互相靠近取暖;离得近了,不经意间又伤害到彼此。无论过远还是过近,都不是最完美的选择,唯有适度恰当才是最合适的距离和最完美的状态。作为智者,子游敏锐地观察到这个现象,提出了“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的观点。

子游这句话的解读,关键在于怎么理解“数”字。"数"有"烦数,逼促繁琐"、"列举"、"控诉"、"不信"、"计数"等意。

舒大清先生解读"数"为"算计"、"谋虑"之意,即事君交友,如果利字当头,私心算计,必致君弃友疏之结果;只有忠信持身,才不会君绝友离,这与《论语》强调忠信思想吻合。

按第一种意思的注者最多,数,频繁琐碎。这涉及到为人处世中的一个“度”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若太过亲密,双方没有一点距离,时间久了会生厌烦之情;若过于疏远,则会变得冷淡,不利于双方的交往。这需要我们在朋友的交往之中把握好一个“度”字。

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反复证明了“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只要是好朋友或者亲人,只要自己的劝说是对的,总是反反复复的劝说。殊不知这种好心的劝说严重地得罪了朋友与亲人,因为许多人并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好意劝说的。

有一种现象叫距离效应,指的是时间差、空间差造成的对事物的认识差异,一般指对事物美好一方面的认识,类似于人们通常所说的“距离产生美”

生活中,利用好距离效应,与他人交往,保持好适当的距离,彼此留下一些空间,也许对双方的交往都有利。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出自《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源于互相宽怀的理解。在这种理解中,彼此不苛求,不强迫,不嫉妒,不黏人,在常人看来,如同白水一样的淡。

适度恰当,方成美也。朋友相处中,进退有度,适可而止,也许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