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庐陵来寻味——道心堂【12】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中华传统文化是博大的,是深沉的,恰如一座深邃之文化迷宫。
在江西三大书院中,鹅湖书院以陆象山、陆九渊理学争鸣在先,白鹿洞书院以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创立程朱理学体系为最,白鹭洲书院则以人才辈出、延续办学近八百年而著称于世。
《庐陵县志》载:“白鹭洲书院,在郡城东白鹭洲上。宋淳祐元年,知吉州军江万里建。奏于朝,置山长;理宗御书白鹭洲书院,以赐。院内立文宣王庙、棂星门、云章阁、道心堂、万竹堂、风月楼、浴沂亭、斋舍等,后增建六君子祠。”
一入白鹭洲书院,迎面而来的便是道心堂,是古代学子们求学问道之处。兵部尚书永丰人聂豹有《道心堂记》一文,书曰“道心,其未发之,中乎?未发故微,微故显。”道心堂右边为六君子祠,供奉着程颐、程颢、周敦颐、张载、邵雍和朱熹六位大思想家塑像;道心堂的左边大殿为景贤祠,有吉安的大儒如欧阳修、胡铨、杨邦乂、周必大、解缙、杨士奇等;道心堂的背后,依次是逢源堂、山长厅、云章阁、浴沂亭和风月楼。
如今,几经变迁,几经重建,许多建筑只活在人们传说与文字之中。道心堂也是无影无踪,只见诸文字,但其存在的价值却值得人们思索。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语出《尚书》,据传是尧舜传大禹之十六字心传,又名中华心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是中国人的最高智慧之一。
对于十六字心法,历代大儒的解读可谓仁山智水,万千学者也是穷其智慧进行诠释。
王阳明有言,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人一般皆有两心,一颗是人心,即欲望之心,充斥着怨恨、嫉妒、抱怨、占有贪婪、罪恶、阴暗、自私自利等;另一颗是道心,即美好天性,饱含着希望、光明、善良、感恩、责任、奉献等。道心是人心的对称,人心,从己出发,各种算计;道心,从道出发,自然而然。道心与“人心”也成正比,道心越胜,人心越善,道行越高;反之,亦然。“道”也代表世间法则,“道心”即追求世间法则至理之心,也指人天生的仁、义、礼、智、善之心。
人心险恶又难测,故唯危;道心微妙且难以言明,故唯微;惟精惟一强调要至精至一的做好每一件事,不忘自己的初心;允执厥中,即不偏不倚,恪守中道,忌背道而驰。
作为入世之人,两者都需要兼顾,不可偏废。如果只注重人心,就会陷入到欲望的洪流当中;如果只注重道心,就会有消极避世之嫌。正确做法是惟精惟一,牢牢把握住两者的中间,追求高尚,举止高雅,言行得体,情趣优雅,而不应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不可为一己之利而不择手段。尽量让自己的灵魂高贵起来,让生命的色彩敞亮起来。
人心贵在适可而止,
道心重在中庸常在。
白鹭洲书院之建道心堂,我想许是先贤们对学子们的一个美好祈愿,希望后昆们道心惟精惟一,读书静心以更好的修齐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