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富贵 | 忆往昔,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 商都县玻璃忽镜供销社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高中毕业后,有幸参加了供销社的工作。
那年代,“站栏柜”这个职业,在社会上是很吃香、人人羡慕的工种。因市场经济落后,物质商品匮乏,商品供不应求。人们购买布类要布票;购买面食类要粮票;购买紧俏商品要“商品供应本”,购买“缝纫机”、“自行车”要指标证明。……
那年代,国家一律实行“统购统销”、经济体制控制经济市场,不允许任何单位跨行经营,更不允许任何个人买卖经营。所以,各个单位,都是一统天下,各司其职,各就各位,经营你所管辖的商品项目。
在这里咱不论什么“粮库”呀,“食品公司”呀等等单位,就把我当年的“供销社”先介绍两则:
站 栏 柜
所谓“栏柜”,就是不论门市部或者分销店,顾客与商品货物的分界线。用一米或九十公分宽的柜台制成。栏柜有的用土坯或砖垒成,表面用水泥抹平,光滑耐用,内空,能存放各种货物。 也有的配有部分木框柜台,装有玻璃板,里面摆放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使顾客一目了然。当看好某种商品,让售货员取出来,就能购买。
那年代,人们称售货员,就是“站栏柜”。
因为设有栏柜,不允许顾客随便进入自选货物,只能售货员把商品货物拿出来,放在栏柜上,让顾客选购。
三 套 马 车
“长鞭一甩叭叭地响,赶起马车出了村,要问马车哪里去,沿着七台(指商都)的大道奔前方”。这是商都县玻璃忽镜供销合作社两辆三套马车,一年四季来来往往,永不停息拉运货物的真实写照。两位姓陈、李的赶车倌,不论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勤劳的汗水洒满了通往六十华里七台的大道上。那时公路无油路,不冻河无桥,马车涉水过河,经常有卡在河中的现象。他们都是满载而去,满载而归。去时装载的是收购的农产品、废旧品(除猪、羊、大牲畜)。归来时装载的是五花八门的商品货物。
他们既是赶车倌,又是装卸工,还是饲养员。在他们精心饲养下,六匹骡马膘肥体壮,毛光油亮。
说起供销合作社车把式陈老,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晓得,竖起大拇指点赞。每当过不冻河或者有大泥坑难走的路,他赶的马车都能不被卡住、顺利地通过。正如歌中唱道:“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就出手”。你看,只见他坐在车头,高举长鞭,猛地一声高吼,随之长鞭一响,把三匹骡马吓得直蹦高高,你说它们三个能不齐心协力猛拉才怪呢!
有人问他赶马车的技巧,他只回答了一句:“车倌儿有多大的胆子,牲畜就有多大的胆子”。
图片来源:网络,版本归原作者所有
投稿微信:nmrwsd
牛富贵
【作者简介】牛富贵,原商都县供销系统职工,现已退休。初、高中就读于十八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