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部分动物规定春天为发情期,而人类却能随时都是发情期呢?
为何一年四季,动物有规定的发情期,而人类却能随时都是发情期?
看过《动物世界》的朋友们,应该对赵忠祥的这段经典配音印象深刻吧!“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交配的季节!公海龟趴在了母海龟的身上,发出了酣畅的声音”。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动物世界》中,会说春天是动物交配的季节呢?为何动物会有规定的发情期呢?
其实,要分析动物们的世界,很简单,就两点因素:食物和活着。

大多数动物,都将交配的季节,规定在了春天,是因为春天有其独到的优势的。
春天草长莺飞,春风又绿了大地,影响最大的就是食草性动物,而动物的孕期,大多数是5-6个月,也就是说,怀孕的动物,在这段时间内,要得到充足的营养,恰巧春天胚胎开始发育,孕期时大地有足够的鲜草供给。
待幼崽降临了,幼崽的妈妈们,也存有足够的奶水。

同样的道理,因为食物的关系,食草类动物也影响到了肉食性动物。
自然界的冬季,比较寂寥,大多数动物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减少活动,所以不会选择在冬季交配。有的动物甚至整个冬季都冬眠了,一动不动。
而春季是动物开始活动的季节,而且经过上一年秋季的繁衍,食草类动物数量大增,所以肉食性动物也在春季发情。
除了食物,还有一点就是生存,所以有些动物的发情期,就错开了天敌,例如大部分昆虫,选择在秋天繁衍下一代。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何人类没有固定的发情期?

原因有三:
第一,动物的发情期,很大程度是受食物和环境的限制的,而人类很早就摆脱了自然界食物和环境的控制,饱暖思淫欲,动物的交配,仅仅就为了繁衍下一代,而人类却想得很复杂。
第二,一山不容二虎,原因是一山的资源,养不了两只老虎。有些动物是为了彼此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成为了单居动物,只有到发情期,凭借着气味,找到异性,繁衍下一代,典型的例子就是狗了,狗只一年发情一次或者两次。

而人类,却是群居,既然是群居了,就证明资源能够养得活一个团体,人类在群体活动中,更注重得是情感。简单得说,动物发情期属于自然调节的话,人类发情期就属于社会调节。
第三,人类没有固定的发情期,很可能是经过了漫长的进化,人类基因中将指导固定发情期的部分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