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太阳经本能之气
第四节太阳经本能之气
大自然有太阳普照大地,万物才能生长,乌云遮盖太阳,太阳不能发挥热量,万物不能生长,一旦风云突变,阴雨连绵,大自然中见不到阳光,这就叫大自然中的太阳病。
人身之上也有一个太阳,太阳就是膀胱经,膀胱经靠五脏六腑的供养,靠卫气的热气和能量供养于膀胱,膀胱有大量的热气外散于人的背后。太阳经经气的本能保护人的全身,无病者太阳经没有感觉,它的本能之气保护人体不怕冷不怕热,活得潇洒自然。
医圣张仲景六经辨证就是脏腑的本能论。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有他的本能,有本能自然界才能活跃,才能生机勃勃。有了万事万物,人才能生存,太阳的本能,温煦大地,只暖而不寒,地的本能,能生万物,才有自然的一切。
太阳经本能之气衰败,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怕风、怕冷。一旦五脏六腑衰弱,太阳经失去本能之气,那就是膀胱腑失去本能之气,卫气不能供养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失去了温度,失去了温照,就会怕风怕冷,不能抗风抗寒,体弱多病,人就会得太阳病。
人的本能之万能,两性所见本能自发,五脏六腑的本能聚集一处,由肾来完成,两性相交气走精泄,这就是人本能之万能的万能。年轻人失去本能之气,常常怕冷,四肢厥逆,脉沉细,人多懒多困,当务之急,麻黄附子细辛汤挽回。气走精泄引起太阳经常常怕冷,桂枝汤常常使用,这就是两感。两感又为直中伤寒,两感带在身上,要不及时治疗,引起五脏六腑复杂多变,那就是后果难料。
五脏六腑的具备,十二经外发、各走其道。所以仲景写下六经辩证就是六经大道。太阳经走于后,阳明经走于前,少阳经走两侧,三阴经走里,这就为六经辨证。
太阳统领六经,乃人体卫阳的主导,如阳光普照万物,能量温煦生命。太阳不病,人体精神和谐,正气充盈,外邪难侵。如果太阳受邪,可为诸病之源头。正太阳经病,医者好辨,但太阳本经之病除条文描述以外,仍有许多症候是条文未能详尽,或太阳本经未罢又传他经,还有证外之证,法外之法,方外之方,这时症候复杂纵横而医者难以明辨。
太阳经除本经之外又连十万毛孔,十二经气血相连,与脏腑十二背腧穴相通,之所以太阳一病,波及到整个人体,整个脏腑,太阳病传经入里症状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多变。所以要学好六经辨证,首先要走进太阳篇,用好桂枝汤,这就叫临床指南。
十九本是膀胱经,它与十四紧相连;十四肾经走于里,十九膀胱往外传;肾虚火衰膀胱病,膀胱无力抗风寒;膀胱无能太阳病,没有温度去抗寒;这是仲景两感病,两感直中为伤寒;麻附汤解治两感,桂枝汤加两感寒;伤寒开始从这写,写下伤寒六经辨;仲景开卷伤寒论,桂枝写在第一篇!
附:中医治病的论尺度
有人说只有六病没有六经,否认了六经就否认仲景学说,否认六经就否认脏腑学说。否认六经就没有人的一切。否认六经,人就不存在了,也就没有《伤寒论》一书。
王清任说“余常有更正之心,而脏腑可见。自恨著书不明脏腑,岂非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虽竭思区画,无如之何。治国良相,世代皆有;著书良医,无一全人。其所以无全人者,因前人创著医书,脏腑错误;后人遵行立论,病本先失,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补月之能,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此医道无全人之由来也。”自古至今金元四大家不明脏腑,自仗笔下有功,别出新裁,另树一帜,自立门户,独创一派。为师教徒,徒也不明,误导后世学者,一误再误,以假乱真!看看他们的学术之道,理法治病写出处方,写出几钱几分,根本不知常人尺度。
什么叫尺度?高矮为尺度,数为年龄,男孩子多大发育,女孩子多大来月经,这是个定数。五脏六腑的排列各有其位,这叫定位。什么叫定性?男女为两性,每脏每腑都有它的定性,太阳的定性得病就怕风怕冷;阳明的定性就是病后发热,不怕冷;少阳的定性就是寒热来往;太阴的定性受凉胃就怕冷,胃就难受;少阴的定性,背后恶寒,厥阴的定性四肢厥逆。
我们医生在临床中懂得尺度,定位,定性,临床才有诊断的依据,仲景先师,他首先知道人的尺度,知道定位、定数、定性,才制定出方剂,才定下具体药物用量。他知道药物的归经,一旦主证出现,该一斤,该八两,少了不可,这才能做到见病知源,药到病除。
有人说伤寒,写伤寒,谈六经,讲六经,却在临床上用不上六经。不按照六经辨证,方子写不到位,症状认识不到位。仲景柴胡汤中柴胡用八两,为何要用八两?白虎汤证为何是石膏一斤?主症一出现,老祖爷就有确切把握,没有八两柴胡,没有石膏一斤,治疗就不能到位。厚朴七物汤厚朴也是八两桂枝二两,甘草三两,比例是八比二比三。我看后人厚朴就用20g,那么桂枝怎用?炙甘草怎么用?所以在临床上不按仲景原方比例开方,效果不但不佳,而且会有反作用,这就叫脱纲离体。
我曾经治疗一个癌症脑转移,导致的一侧头肿痛的患者,我当时用柴胡苗125克、黄芩45克,还有大剂量的石膏,柴胡开门,黄芩、石膏清热,效如桴鼓。柴胡苗在上迎风而动,有疏泄调达气机的功效。
少阳是小阳,胃气攻击他,太阳有热也攻击他。这个病人看似少阳经的头疼,其实病因在阳明,必须用石膏。他的症状反应在少阳经上,但是如果阳明经气不泄的话,头疼是好不了的。
我曾经治疗一个癫狂症患者,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体质壮实,正发病的时候几个人都按不住他。我当时用了石膏350克,大黄150克,芒硝50克,喝完药把他绑上,到了夜里拉了一大堆大便,第二天就恢复正常了。
同道的,药是治病的,不是要命的。临床用经方必须按仲景的原意,药不到位病必不除。
仲景要是不知道定位定性定数,他写不出来六经辨证。我们临床医生,对人体的尺度有了掌握,开出来的方子才能有把握。如果不懂得人体的尺度定位定性定数,你只能见病犹豫不定,恍恍惚惚,你只能开个方子出来,吃不好也吃不坏,不求有功,也不求有过。
在当今这种医生太普遍了。有的医生干了一辈子,自己有病瞧不好,家里孩子的病也治不好,你不感到愧对自己,愧对家属吗?你还常说中医不好,不能治病,你错了,是你自己不行,不要怪中医治不好病。如果这样下去,将来会毁了中医,毁了中国人民对中医的信心,老百姓求医无门,最终只能到西医院里,就是死也到医院里,这只能怪我们中医自己不争气。
有了尺度才能定数、定性、定位,天地宇宙都有它的尺度,大平洋再大都有它的尺度,火车飞机也有它的尺度,汽车虽小也有它的尺度。有了尺度才知道能载多少人,才知道水箱、油箱应该要多大,才知道汽车能跑多快,跑多远。
人体也是如此,无论大人小孩,五脏六腑都是一样的,小孩虽小,它的骨骼还是跟大人一样。到了成人,身体发育成熟,前人说过大丈夫都是七尺之躯。张仲景他是个全人,他懂得人的尺度,他才敢写出六经的用药,具体到药的定量上。柴胡用八两、四两,厚朴用八两、四两、一尺,厚朴大黄汤大黄六两,大承气用大黄四两,葛根芩连汤葛根八两。
为什么仲景敢于定方定名定量?因为他懂得人体尺度、懂得脏腑的大小,他对人体尺度的把握好比度量衡一样,分毫不差。他才敢具体定下药物的用量具体到斤两,一旦大病来临,他的药就能到位。好比成人吃饭,该吃三碗的饭就该让他吃饱,给大汉一碗的饭,他不可能吃饱,看病也是如此,仲景立法多么精当!
我们再看金元四大家,他定下几钱几分。为什么定下几钱几分?因为他不懂得人的尺度,他要是真懂得人的尺度,他也不敢写在书上,教给后人,因为他不是真懂。
医圣张仲景是个全医,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懂得易经。六经辩证是真正的医道,自古至今无人能比。医生如果不懂得尺度,怎么敢临床,怎么能去写医书。
有些医生见到几位同行,就讲临床的大捷,我用什么方子治疗什么病;还有医生说,我用哪个条文治了什么病;还有医生说,我用某一个单方治疗了什么病。他们畅谈临床之乐,偶有一得便沾沾自喜,可笑,可笑!
这种医生根本不知道医道,根本不知道人体的尺度,根本不知道方子的原意,根本不知道病因病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样也敢沾沾自喜。这种医生如果还不反省的话,先害了你自己,害了你全家,害了这整个的社会。
药再差也能治病
在当今没有谁把人体的尺度谈出来,只是讲选药治病,一药多用。吃药不管用,就怨药材的质量不好。药再次也是能治病的,饭在孬也能吃饱充饥。现在到处都是药厂,患者买药回家吃过之后不但不管紧,反而更加难受,这是为什么?因为不辨脏腑的寒热虚实用药,结果病也耽误了,资源也浪费了,这种类似的情况太多了。
由于医保政策的出台,很多老人天天用医保买药,每一个老人抽屉里都储藏了大量的药品,时间到了过期了就把药倒掉,这就叫浪费资源。这样拿药治病,不懂得人体的虚实寒热,继续下去,国家负担不了,这是浪费国家资源。社会上的患者越来越多,求医无门,投医无路,国家再富也负担不了。
到什么时候医生再来研究人体,研究人的脏腑,才懂得辩证施治,才不会浪费资源。对于这些社会现象,很多医生也是心知肚明,有良知的人不敢言,不敢说,只好随波逐流。本人水平有限,是个民间中医,也不敢找名人大家写序,我只能这
样闭口心藏言。
中医来源于民间,是老百姓自发而起,不是哪个大学创造的,中医是师徒制,一脉相承制。只要学好六经辨证,不出三年就能成为良医,本人认为有临床基础的医生,学习六经辩证不出一年,就可以成为良医。大家要明白一件事,医生临床治病的疗效与文凭并不相干,从古至今出现了多少大医,他们并没有上过大学,医生必须要实实在在为人民看病。
医生不明脏腑大小,不懂药物归经,用药没有主次之分。一旦大病来临,不知患者病轻病重,不知病在何脏何腑,不知病犯何逆,辨不出寒热错杂,凭自己想象用药。不想吃饭就用四君子,口中无味就上香砂六君子,消化不良加山楂神曲和炒麦芽,肝气郁结就上三棱莪术,气不下降就用木香沉香,再不济就加焦山楂、枳实,化痰来个陈皮。
还有那些庸医常说男人要用四君子,女人要用四物汤,虚证患者就用十全大补汤,再不然去川芎就是人参养荣汤,气喘吁吁就用人参黄芪,这就是他们常用之药常用之方。
同道的看看,他们治病不明思路,没有方向,根本不知何脏虚何脏实,何脏热何脏寒,都稀里糊涂一概而论。他们好比渔民打鱼,只想一网打尽,却误了多少患者,真可谓草菅人命!
拿药找病,拿方治病,小题大做,舍近求远,浪费多少资源,不该用的药都让患者吃掉了,钱也花了,病也耽误了,还不知自己有错,这样的错误一错就是几千年。
可叹庸医何日能明自己有错,百姓何日不吃庸医之苦?可叹庸医者何日能放下屠刀立成真医?可叹为患者何日能脱离庸医之魔掌拨云见日?
前人说过要把金元四大家的著作全部烧掉,不能留给不懂医的人再学,庸医之道贻害百姓。很多中医学者,他们虽知《伤寒论》好,却不知好在何处。不懂的情况下另立门户,独创一派。
学伤寒论没有门派之说,他们篡改伤寒,篡改处方,篡改祖师爷原意,把伤寒论和内经分成两家,用荆芥防风代替麻黄,用紫苏籽代替半夏,用肉桂代替桂枝,用焦山楂代替白芍,用花椒代替生姜,自以为是也不怕后人耻笑。
伤寒没有读懂,还叫什么伤寒大家?连时方派都不算,类似的书不要再写了,不要再误导后人了,也不怕落下罪名,你能超过医圣吗?医圣的学术千古无人篡改一句,伤寒杂病论是仲景一体之作,是绝笔封顶之作,谁也没有能耐再插一笔。
仲景的伤寒论三个字写的是外感,是大众之话,是常人之说。医生教育患者要学会衣食保暖,六经辨证四个字是对医生的临床辩证来说的,六经辨证辨的是脏腑,他以脏腑辨虚实,以脏腑辨本能,才写出六经辨证,症辨清了才写出处方,表里兼治,这才是仲景真正的原意。
何时能唤醒同道,不要拿药找病,拿方子治病;何时能唤醒通道,以脏腑辩证写教材,辨清脏腑的寒热,来治某一脏的病。拿药治病,拿药找病,已经误了几千年。
我们中华中医讲的是脏腑,讲的是医道,六经辩证是真正的医道,是仲景所提。他是根据脏腑理论来制定的处方,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才不会拿药找病,拿方子治病,才不会浪费药材,才能减轻国家负担,真正以仲景的学术为老百姓治病。
关于中药质量
指导中医医生治病的是辨证思维,辨清脏腑的寒热虚实处方,中药只是一种手段。现在很多医生治不好病,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怪药材的质量不好。问世人在当今治不好病究竟怨谁?做父母知儿女衣食保暖,当医生要知道患者体质是热是寒。药无错,病人也无错,错在医生诊断不明。
有人说,当今的中药质量不好,所以影响中医疗效的发挥。我认为这完全是庸医在为自己找借口,中药质量就算不行,其实中药只要不假不发霉不腐烂,它就具有天然的药性。只要医生的辩证正确,这不会太影响中医疗效。只要是大黄就能泻下,黄连再次也泻心,石膏再孬也能清热。
很多医生治不好病,就说是药材问题,让患者购买所谓的高等药材。饮片厂里生产出来的药材确实漂亮好看,但是再好看的中药,也得有好的中医来组方配伍才能发挥疗效,否则也是枉然。
大家一定要明白,不好看无光泽的中药才是真正天然的中药,是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另外中药不好看,不能代表药的质量不好,好的中医用中药就能治好病,庸医就算给他再好的药材也是浪费。天山雪莲只是一个传说,冬虫夏草也是商家炒作,人参害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可是老百姓不懂,这些都是商家的广告误导了老百姓。
自古至今,都是拿药治病的医生,找方子治病的中医,他不是真正的中医。真正的中医,他辨治脏腑的虚实寒热为依据,辨清脏腑的症状,脏腑需要什么样的药,脏腑有热需要寒药,虚则需要补药,有表证则解表。表证有两种,有辛凉解表法、辛温解表法。
医生自己都搞不清楚,开方子寒热虚实都搞错了,就算有再好的药材也不会治好病。所以病人无错,错在医生,医生治不好病就追究中药的质量责任这是错上加错。把脏腑的寒热虚实辨清,定下了处方,才是真正的中医。我们的老祖爷就是这样制方的,里虚补里,表证解表,表里同治。
买中药认名牌,这是个错误。食后即吐,仲景说这是大黄甘草汤证。我治疗过一个小女孩,她就是不喜欢吃饭,吃饭下去就吐,吃下去就吐。她妈妈不知道是病,以为是小孩故意挑食,强迫她吃饭,她就拿个盆子在旁边,边吃边吐。最后她妈妈找到了我咨询,我开了一剂大黄甘草汤,吃了一顿就好了。
我们看看这两味药不值钱,但是它能治大病,我们要知道不是找到好药了,病就能治好。当今的广告宣传太过厉害,误导了广大的老百姓。病人口臭医生还开四君子汤,病人大便解不掉了医生还开十全大补汤,病人小便黄还开六味地黄丸,我们医生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了。
纠正“是药三分毒”的错误观念
我们要纠正一个观念“是药三分毒”这不是中国人应该说的话,中国老百姓怕吃药,认为好像必须是病入膏育了才能吃中药。就算真病了,也不能长期吃,吃多了中药会对身体不好。
但是老百姓却可以大把大把买各种保健品当饭吃,他们还很自豪自己懂得保健,懂得善待自己的身体。他们生病了就是喜欢打针挂吊水吃西药,认为西药是提纯出来的,很干净,而且是经过科学临床实验的,这是非常非常愚昧的观念。
中药所谓的毒并不是中药本身的问题,问题在于医生,是医生诊断不明,热病寒治,寒病当热治,虚病当实治,实病当虚治,用药不对症,这才叫副作用,这是医误造成的。
中药是自然界留给我们治病用的,这个毒指的是药物的偏性而言。这就叫药无错,病人无错,错在医生诊断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