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乾州蕞娃:远山之旅系列散文(八)山阳孝歌
【内容提要】陕南孝歌广泛流传于秦岭山区,山阳正是孝歌流传的核心区域。山阳孝歌一般分为阳孝歌和阴孝歌,阴阳相融、刚柔并济,秦楚风俗相互长期对冲影响,使得山阳孝歌更具地方特色和魅力。
孝歌古称挽歌,各地叫法不一,有叫阴锣鼓的,有叫丧歌的,有叫打转转鼓的,还有叫打代思的,一人及多人走唱或坐唱式清唱,并配以锣鼓间奏的丧俗演唱形式。其源可溯至春秋战国。是群众祭奠亡者、表达哀思的一种民间歌谣,是孝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歌本来是为亡者守灵而歌,现在却早已超越了这个特定环境。特别是在一些文化匮乏的边远山区,它成了群众文化娱乐的一个组成部分。
孝歌的基本唱腔有“三起头”和“正板”两部分。“三起头”是七言三句的开头歌段;“正板”是七言多句,曲调是“三句头”首句韵重复和变化重复。伴奏乐器只有一锣一鼓。伴奏锣鼓段分为“起唱锣鼓”(如[三阵窗])、“中间锣鼓”(如[一阵雷])和“段尾锣鼓”(用[三阵雷])。唱腔中以鼓帮击节。唱词词格多为七字句(韵诵有七言、五言、长短句不等)。代表曲目有《十二孝》《二十四孝》《父母恩情难得报》《十二古人》《三十六古人》《三十六朝纲鉴》《包公断案》《曹安杀子》《五更哭》《五更单身》《丈夫一命归西天》等。
孝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闪烁着集体智慧的光华;融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奇闻轶事、民谣谚语、谜语笑话于一体,有较强的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语言生动、幽默、诙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易懂易记易流传。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促进健康的娱乐活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陕南孝歌广泛流传于秦岭山区,山阳正是孝歌流传的核心区域。山阳孝歌一般分为阳孝歌和阴孝歌,阴阳相融、刚柔并济,秦楚风俗相互长期对冲影响,使得山阳孝歌更具地方特色和魅力。
孝歌在山阳县的每个村镇都非常盛行,只是组织形式稍有不同,山阳中西部是孝子在前举着引路幡,后面跟着敲打锣鼓的歌手,环绕着灵柩歌唱,周围是吊唁的亲友或看热闹的观众。县域东边的漫川关镇、照川镇是锣鼓歌手聚在灵堂前歌唱,称为“坐台子戏”。板岩镇的孝歌属于前者。
孝歌又长又短,孝歌的长短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丧家的停丧时间。若是数天以上的就要选一个长的,若是一两天的自然选短的。二是歌师掌握的孝歌内容的多少以及他个人的创造能力的高低。歌师掌握的唱词丰富、样式也多,歌本就长,否则就短。
陕南孝歌一般为三章十四节,第一章为“开歌路”共有三节;第二章“劝孝歌”为七节;第三章“还阳曲”也有三节。往往是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变化不大,第二部分的主要环节大体相同,但在“闹丧”一段弹 性最大,孝歌的长短由此变化。因为在这一部分可唱的内容的确很多,正像孝歌中所列举的: “开了歌头莫住声,或唱古往与来今,或唱怪力与乱神,或唱地理与天文,或唱日月共五星,或唱五岳众山名,或唱稀奇并古怪,或唱旧文与新文,或唱盘古与混沌,或唱开天辟地人,或唱山青并水秀,或唱历代帝王君,或唱武将和文臣,或唱地府与天庭,或唱八仙会上人,或唱走兽共飞禽,或唱礼乐讲疲乏经,个个都要唱几声,一夜玩耍到天明。”从现在搜集到的歌本来看,长的孝歌主要在闹丧环节有所变化。
我们对三章十四节的顺序简单加以描述。第一章:“开歌路”共三节。它是唱孝歌这一风俗仪式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挑选歌师,然后由歌师遍请各方神灵为亡者安魂,同时由歌师与孝家商量开一个长歌还是短歌。第一节“起歌头”就是引子,把歌头自然的转换到安魂、宣孝、祈福的主题上来。第二节“进歌场”主要是对歌师的资质进行考问,一般要过五重门,前四重门分别是把金鸡称作风凰、把恶犬称做麒麟,将蟒蛇呼为神龙、把黑汉叫做门神,语式相同。第三节“请诸神”是遍请各路神灵为亡魂保驾护航使其超度到天堂。
第二章:行孝歌。是孝歌的正文和主体。包括安魂、慰孝、念亲 、赞孝、闹丧、哭五更、指归路七节。“安魂”是歌师进门拜祭亡灵的行为。但他无须象普通客人一样磕头烧香,而是用他特有的言语或歌词对亡灵生前的环境和目下的处境说一些吉祥语,从而让亡魂坦然的离开孝家。“慰孝”是歌郎对丧家的孝子进行安慰、开导,教育,劝他们不要过于伤悲,要明白死不可免,亡未必非福。“念亲”是孝子回忆亡人以及先祖生前的事迹,感念亲人的恩德,但这种感情需要歌师代为表达。“赞孝”的目的是劝孝、传孝,一般是例举古往今来的孝子的事迹激励在场的人,这也是唱孝歌风俗的最重要的功能。借这个严肃的场合,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孝道思想。“闹丧”是行孝部分最热闹的一个阶段,主要是唱很多调侃或戏谑的歌文来调节气氛,一则消磨漫漫长夜,避免陪灵者打瞌睡;二来热闹热闹。因此这一环节歌文的内容特别庞杂,有些已经与孝的主题关系不大,有不少在乐调上也开始谐谑,如歌师之间相互攻击、比赛考询的盘歌、嘴歌、另外如知识歌、历史朝代歌甚至打情骂俏的情歌、荤曲等也开始出现,从数量上看,这类歌文样式最多。“哭五更”顾名思义,它是在出殡前最后一夜的五更时分唱的歌词,因为这是亡魂将要离开丧家升人天堂或者由阴转阳的过渡时刻,此后就是孝歌的最后一章。“指归路”是为亡魂指点通往天堂的路,所谓避凶趋吉。
第三章:还阳曲。是天快亮时,亡魂归天之前专给孝家唱的吉利、奉承话。所谓阴魂已经散去,孝家从此可好运绵长。这时歌调也由沉重变为轻快。这一章分换腔、嘱孝、答谢、送神四节。“换腔”即由阴转阳,由悲转喜,意味着“暖丧”将要马上结束。“嘱孝”是最后对孝子守丧期间或以后行为的吩咐,提示行孝就是积德储福。“答谢”是对参与治丧的所有人表示感谢、赞誉并送上美好的祝福。“送神”是孝歌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把仪式开始邀请的各方神灵礼送原位,把敲鼓闹丧的锣鼓从此收起,以免给孝家带来不祥 。
在席间吃饭的时候听那些歌师说山阳县文化馆对孝歌进行了挖掘和整理,现已经出版了三本。原本想着能够从这些民间艺人手里收集一些纸质资料,却没想到一本也没有拿到手,只能从网上找一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