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人竞争到最后就成了低价竞争?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感觉价格贵的东西好卖还是价格便宜的好卖?”
很难回答对不对?因为少了一个条件,那就会产品的品牌效应如何?
假设两件产品都不是名牌,产品质量相差无几,那么价格便宜的就会更占优势。假设一件产品是名牌,另一件产品是小牌子,即使名牌的价格是小牌子的两倍,名牌的销量依然有可能很大很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则是品牌会无形之中给产品带来更大吸引力,它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用户选择更贵的。而品牌化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智造大国的一个主要象征。
如果我们注意的话,我们会发现美的、格力在空调领域的价格并不低,甚至还有点高,但是市场占有率却越来越高。汽车领域也同样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在有钱之后会选择一辆更贵的车而不是更便宜的车。
这是一个趋势,具有不可逆性。然而还有很多创业者沉浸在低价竞争中不可自拔,这样的生意怎么能具有持续性呢?
1
花小钱造品牌
一提到品牌化战略,很多创业者都是拒绝的,因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公司还是小,还没有到打造品牌的时候。
当下,他们想要做的就是通过低价竞争击败竞争对手,最后再慢慢挣钱。
这种思路真的挺可怕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对手实力有多么强大。你想要通过低价击败竞争对手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能在产业链上具有极大优势,拥有更低的成本,否则很难击败对手。
就算真的有竞争对手被你打败了,很快又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出现,这会让你一直处于微利状态。
如何才能让竞争对手没有还手之力呢?
答案就是打造品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渠道打造品牌。
在我个人看来,越是相对较小的公司越是需要打造品牌,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员工、客户对我们的沟通成本。而那些很大的公司,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很多媒体就会主动报道,反而不太需要花那么大力气打造品牌了,因为已经是品牌。
可能很多创业者会表示,打造品牌太费钱了,如果造成了还挺高,如果失败了,公司不就倒闭了?
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想法,说明我们对于打造品牌的渠道太过单一。随着自媒体的流行,有的公司可能不需要花太多钱就能打造一个品牌。
如果用传统的电视广告、广播或者植入广告的形式,想要打造一个品牌确实需要在8000万以上,而且不一定能够砸出来。
据悉,加多宝在2012年为了拿下《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独家冠名权,花费2亿元,这真的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拿得出的。现如今加多宝已经陷入裁员、倒闭漩涡之中,怎一个惨字了得?
既然传统渠道走不通,我们完全可以走更便宜的品牌打造路线。
2
新品牌打造三部曲
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打造出一个品牌呢?
主要可以分成三步走,只要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地走,很容易成就一个品牌,最终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龙头。
第一步:当公司净利润低于100万时,公司可以自建媒体部也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与专业的新媒体营销人员达成合作。只要公司自媒体营销人员能力过硬,一年就可以在网上制造上千万次的品牌曝光机会,这是相当划算的一件事,成本也就在5-20万元之间。
第二步:当公司净利润在100万-1000万之间时,公司可以在自己媒体部的基础上引入网红的信用背书。不管是李佳琦还是薇娅、罗永浩等人,都可能存在坑位费的情况,大约在25万元左右。
假设他们通过带货可以帮你赚到25万元,这是最好的,相当于我们不赚不亏,网红还帮我们做了宣传。假设他们帮我们只赚到了10万元,表面上看似亏了15万元,但实际上依然会形成大于15万元的广告效果。
如果我们有100万元的推广费用,那么则可以将顶级的几个直播带货直播“一网打尽”。甚至还有可能通过直播带货直接赚到钱,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第三步:当公司净利润超过1000万的时候,公司则可以考虑通过传统媒体小范围测试效果,争取先做到某个地区的第一名。如果广告效果不理想,立马调整战略;如果广告效果超过预期,那么可以加大投入,争取一鼓作气,推向全国。
另外,公司也可以利用品牌优势,邀请一批网红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品牌种草。只要网上能够有20000条与品牌相关的种草内容,很容易就会成为新的国货品牌,总投资大约在2000万-5000万之间。
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三部曲来打造,公司早晚能够跳出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通过品牌的力量赋予一定的溢价。
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